重庆发文加快推进VR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需要注意的5点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9月5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表示“重点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虚拟现实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工业、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领域,全面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培育壮大虚拟现实应用市场。”

除了打造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基地外,还将建设虚拟现实体验馆,提供以虚拟现实为技术手段的演艺科普、动漫游戏、民俗展示等体验服务,打造集虚拟现实软硬件展示交易平台、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虚拟现实主题乐园。

重庆发文加快推进VR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需要注意的5点

其实国家对于VR产业的发展多次表达了重视和关注。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也印发《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指出,我国要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实现对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具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相关单位可以进行申报,将可以获得配套资金或政策支持,保障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所需费用。

当然,对于国内VR行业从业者来说,除了关注国家大局上对于VR产业的态度,最关心的还是所处地方政府是否会有详细政策出台,能否获取相关优惠和政策扶持。那么今天VRZINC就结合已经明确发文的重庆、福州、南昌等地方政府的通告,总结下以下5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1.VR产业基地的建设。所有地方政府下达的文件中都提到了关于自家VR产业基地的建设。除了办公场地的提供和优惠外,用电、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园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甚至宿舍都可能会有相关优惠。

2.创业基金扶持。除了支持各类机构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外,部分政府也会出台创业孵化基金政策。

3.VR/AR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VR人才纳为重点人才以及和地方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等。

4.政府采购支持以及对外招商的补贴,对于没有敲定创业地点的创业者们可以根据不同地方政策进行比较。

5.传统重点企业与VR的结合升级。重庆政府发文中提到了重点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虚拟现实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一般来说这些支柱产业本身就存在相关支持,所以创业者可以思考如何利用当地优势与VR进行结合。

国家下达指示到地方政府响应政策出台需要一个过程,行业内的创业者们除了埋头钻研技术,精心打磨产品外,也需要注意当地政府下达的消息。

附重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全文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

虚拟现实主要包括三类技术应用方式: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和混合现实(MR,Mixed Reality),是指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模拟环境,通过调动用户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来享受更加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创造出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为加快我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以应用服务为导向,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形成硬件设备制造和内容服务同步、新兴技术与行业应用融合的发展格局,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健康发展,培育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紧密结合我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发展规划,全面布局虚拟现实关键元器件与软件、整机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和相关服务等全产业链,着力发展虚拟现实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服务项目,对新型显示、传感融合、感知计算、5G、追踪交互、三维注册建模等重要前沿领域及早部署,加快产业培育。

创新驱动。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综合市场、人才、资金等要素,力争在低成本快速建模,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核心技术发展方向有所突破。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大对创新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

点面结合。重点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虚拟现实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工业、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领域,全面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培育壮大虚拟现实应用市场。

开放合作。大力实施“引进来”策略,瞄准知名企业,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本地企业和研究机构“走出去”,通过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快人才培养,快速提升技术、管理、营销水平。

发展目标。

通过引进和培育,聚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企业,构建涵盖虚拟现实关键元器件与软件、整机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和相关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低成本快速建模、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关键环节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重点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开展行业应用,实现虚拟现实装备制造和应用服务同步发展;在工业设计、城市管理、文化传播等领域形成一批成熟解决方案。到 2020 年,实施30个以上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10家以上骨干企业为龙头、500家“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为拓展的基本完善的虚拟现实产业体系,力争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主要任务

(一)引进培育并重,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

瞄准虚拟现实产业优势地区和企业,关注核心元器件,以设备层、内容层企业为支柱,以应用层平台为支撑,构建“芯片研发+硬件生产+软件开发+内容制作和分发+相关服务”完整产业生态链。重点瞄准平台、芯片和关键元器件、输入输出设备、软件和分发业务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合作、并购、联合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引进核心技术和专利,引进高端人才,补齐产业链条薄弱和缺失环节,实现研发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

加强对本地虚拟现实装备制造和内容服务项目的支持和引导,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规模突出、产业链上下游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支持本地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虚拟现实应用品牌。加强对内容制作、分发平台企业的培育,扶持具有独特商业模式、填补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创新创业中小企业,打造虚拟现实创新型企业集群。

(二)科学规划布局,强化分类产业聚集。

支持渝北区、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南岸区等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区分功能定位,打造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基地。支持渝北区在仙桃数据谷构建虚拟现实研发基地、一站式体验中心、孵化平台等,布局虚拟现实产业制造基地,在中央公园建设虚拟现实体验馆,提供以虚拟现实为技术手段的演艺科普、动漫游戏、民俗展示等体验服务,打造集虚拟现实软硬件展示交易平台、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虚拟现实主题乐园。支持两江新区依托车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开展3D情境下的工程力学数值模拟、多源信息处理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等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支持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建设虚拟现实网络分发和内容服务平台,进行营销与服务创新,不断丰富虚拟现实内容服务,打造规模化、多元化、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基地。支持西永微电园加强视频处理芯片和陀螺仪等关键元器件研发制造,构建显示、传感器、摄像头、电池、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芯片等配套企业聚集。支持南岸区依托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移动终端制造企业积极拓展虚拟现实头盔、眼镜、手柄等输入输出设备制造业务。

(三)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孵化培育体系。

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整合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创新,构建集样机中心、研发平台、投资平台、孵化平台、活动平台为一体的虚拟现实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

支持渝北区依托仙桃数据谷建设虚拟现实创业孵化基地,发挥PNP、ARM安创空间等国际协同创新加速器优势,加速引进国际国内优质创新孵化器、虚拟现实内容孵化器。支持相关区县整合发挥相关平台企业资源,为虚拟现实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芯片+操作系统、3D打印、配件选型、系统技术架构、应用软件开发、内容分发平台、用户体验测试等技术服务。逐步建立以资本和服务为纽带的孵化体系,加速由创意到产品的转化,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打造国际领先的虚拟现实孵化培育体系。

(四)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密切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面向市场加强动态环境建模、新型显示和传感器、系统开发工具、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多源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研发安全可靠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创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

支持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全面跟踪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模、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技术、开发工具、分发平台等方面的研发,重点突破离散制造业模型库、大数据融合处理算法和分发平台等领域技术。支持虚拟现实与智能汽车、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协同创新,通过组建联合创新中心,加强建模与显示、语音识别、人脸识别、SLAM等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究,位置、力矩、视觉、触觉等通用传感器研发设计,加快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自动装备、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等融合应用开发,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五)拓展行业应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面向工业设计、虚拟政务、医学诊断、远程医疗、建筑设计、地质勘探、智能交通、驾驶(操作)模拟、全息地图、游戏娱乐、旅游体验、文化传播等领域,组织实施试点示范工程,拓展虚拟现实开放式应用,支持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资源向虚拟现实企业有序开放,鼓励相关行业建设信息资源库,面向虚拟现实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加速虚拟现实向生活和生产领域渗透。重点支持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行业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建设离散制造业模型库,并以之为平台不断拓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测试实验、使用维护等全流程环节的应用,全面提升工业协同设计、智能制造能力。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鼓励虚拟现实与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文化影视领域企业,引导企业在动漫、影视、新闻、广告、演艺、展会等板块拓展虚拟现实应用,发展虚拟现实直播频道、主体乐园、购物商场、旅游景区等,通过虚拟现实形成的全新文化传播方式,逐步培育健全虚拟文化市场。

(六)加强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对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逐步构建支持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和产学研用结合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成立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融合创新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在软硬件研发、设备生产、内容植入、宣传营销等方面建立共赢商业合作模式,构建跨行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的创新合作组织。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大赛、技术和产业论坛、行业展会等专业交流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打造全国相关大赛的源头创新地。支持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吸引知名大学、企业、研究机构来渝设立工程技术中心或培训中心,开展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和内容制作教育培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形成虚拟现实产业人才及创意聚集地。

(七)注重标准与测试验证体系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对接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与生理安全,逐步建立健全适用于虚拟现实领域且覆盖传感、通信、芯片、显示、交互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发挥本市相关研究机构的技术标杆作用,探索虚拟现实产品的测试验证方法,通过对原型产品和系统的开发与测试积累,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推动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促进虚拟现实的产业化发展。

(八)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公共支撑服务体系。

快速构建产业化与资源共享能力,加强面向兼容通用、用户体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产品检测认证服务。大力发展关键技术研发服务、测试验证、标准认证、大数据开放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用户信息保护评级及应用软件认证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原型产品研发与版本迭代速度,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建立协调会商机制,统筹规划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虚拟现实与工业、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各区县(园区)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结合实际,加强对产业发展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指导,针对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各控股(集团)公司、各市级大型企业要整合相关资源,发挥虚拟现实对各行业、企业变革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推动企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二)建立共享和监测体系。

建立政产学研用密切合作的成果共享机制,推进新型显示、传感融合、感知计算、无线通信、追踪交互等共性关键技术的交流合作和共享应用。建立技术跟踪及产业分析平台,跟踪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热点动向,加强行业运行监测与趋势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构建全面支持虚拟现实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积极支持将本地虚拟现实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服务目录。积极推广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行业应用,定期发布重点示范工程项目。

(四)强化招商引资。

市经济信息委将制定全市虚拟现实产业招商计划,坚持高起点引进,建立重大项目库,适时充实更新。有条件的区县(园区)主管部门要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并逐一细化各自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招商目标,制定和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要加强产业链招商,发挥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的集聚效应,引进产业链上下游目标企业。密切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联系,及时掌握重点目标企业的动向,找准目标企业的痛点和兴奋点,强化招商针对性。

(五)鼓励创业创新。

各区县(园区)主管部门要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孵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成长性虚拟现实技术初创企业。落实财税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核心元器件、建模与显示、综合应用平台等共性和关键技术上开展深度合作。支持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研究人员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加快研究成果产业化。

(六)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探索建立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加快引进一批虚拟现实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人才。建立虚拟现实重大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同步推动招商引资与引智。鼓励骨干企业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培养大批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和内容制作的应用型人才。鼓励职业技术院校与虚拟现实装备制造和内容制作企业对接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

随意打赏

vr产业创业vr是什么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