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使用VR来测试你会否拯救陌生人的生命
当火警发生时,你正在学校或办公室的大楼里快速逃离。你避开爆炸和黑烟穿过走廊,警钟在你耳边不断响起,烟雾不断消耗你的体力,你的身体开始变得乏力,视野开始变窄,你觉得你即将崩溃,这时候你看到一个被石块压到脚而无法脱身的人,他拼命地乞求你帮助他,你会怎么做?
这是心理学家 Indrajeet Patil 和他的同事们用来测试利他主义(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的虚拟现实情景。他们周三在 Neuropsychologia 心理学期刊上公布了一项神经心理学研究。Patil 和他的同事研究人员发现,在测试中愿意帮助被困同事的人拥有较大的右前脑岛。据该项研究表示,这部分的大脑皮层区域与社交场合的情绪处理相关联。
研究人员将利他主义定义为帮助别人但对自身具有重大风险的行为,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目的。Patil 说,虚拟现实为他和他的同事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测试利他主义,这种测试方式不会让任何人陷入危险。
“为了在实验室的受控环境下以伦理上可接受的方式研究这种多样性的利他主义,我们创造了一个新颖的和注入情感的虚拟现实环境。”Patil 说道。他和他的同事们表示,这些测试结果将匹配受试者自述对他人的同情和获得温暖的感觉。
在视频,你可以看到,受试者遇到一个被石块压住,已经接近奄奄一息的人。这一时刻就是考验受试者当自己生命都岌岌可危的时候是否还会帮助别人。虽然是虚拟现实仿真而不是真实的场景,但身临其境的受试者也会产生相当大的焦虑感。
根据模拟情景确定受试者是利他主义者还是非利他主义者之后,Patil 和他的同事使用 MRI 磁共振成像检查他们的右前脑岛。研究描述:“我们发现,那些参与了在没有昂贵回报,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一个陌生人的受试者比那些为保证自己生命安全而不施予帮助的受试者有着更大的右前脑岛。”
Patil 受到这些测试结果的鼓舞,他说道:“当我分析完受试者的脑部扫描时,我很高兴,我发现利他主义者有着一个比非利他主义者更大的右前脑岛。”
Patil 强调这项研究的意义是同情心优于同理心。他说道:“个人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取决于他们关心的是他人的幸福[同情心],而不是他人的感受[同理心],这是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区别。”(简单解释一下,如果受试者是同理心,那么他在乎的是被困者的当时感受,而如果是同情心的话,他会想到被困者还有家人,还有可怜的孩子。这时候,后者就会让受试者更有动力去救这个人。)
Patil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告诉人们如何相互照顾。他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激励人们乐于帮助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行为。”
VR科技网 原创文章,想了解最新虚拟现实资讯,请关注VR科技网
转载需注明来源及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