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之险,微信公众号仍旧值得做
日前,打车软件Uber宣称,其微信公众号遭到微信封杀,该消息经过多方确认。对此,微信方面回应称,年底公众平台在进行全平台整治,发现部分公众账号存在恶意营销、诱导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户信息牟利等行为。
Uber并不是第一个被微信封杀的企业号,之前如“分众专享”等企业的微信公众号也遭到封杀,这一次和Uber对立的是滴滴打车,滴滴打车的投资方就包括腾讯,所以微信封杀Uber难免会遭受到他人的诟病。
但,即使企业花费大精力做的微信公众号有可能被微信封杀,却依然值得去做,微信公众号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大家质疑的是平台的相关规则,或者封杀的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做,面对大环境,任何无畏的阻挠和逃避是没有任何作用的,透过大环境,从中获取企业的需要的利益,这才是根本。
商业自然有商业的规则
微信封杀Uber(作者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究竟是Uber触犯了平台的规则,还是因为Uber和滴滴打车的利益冲突导致被封杀,当下还没有水落石出。但这对于企业来说,倒是有值得借鉴的一些地方,企业做微信公众号当规避什么?
任何平台都有自己的公开规则,我们打开任何一个平台的使用说明里都会有相关规则,比如不能诱导分享、不得滥用服务平台等。纯自由形态下的互联网平台,智慧沦为互联网垃圾的滋生池,而不会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突出,规则是必然的。
微信公众平台亦如此,官方的微信公众平台会实时推出相关规则,让更多用户能够在规则下受益。企业做微信公众号首先应该避免的是,触碰到平台的规则红线。当然,可能会有人怀疑,会不会像Uber,遭遇不明不白的利益冲突式封杀呢?假如有一天自己企业的微信公众号被因为和腾讯出现利益问题,会不会也遭到封杀呢?
如果用这种心态,想要在别的平台下生存,那互联网就没有纯净之地了。
2014年11月25日,微博开启了对微信的清理之路,新浪市场营销官方微博发出信息:“明天中午(11月26日)12点前如果账号没有清除掉公众账号的推广(包括背景图、粉丝服务后台、微博正文引导等)将面临禁言和封号的可能。”
2015年1月,豌豆荚发公开信称奇遭到百度手机助手封杀, 当时豌豆荚还很可笑的宣称“豌豆荚不会“以暴制暴”,屏蔽百度手机助手,我们相信在这个依然开放的世界,沟通最终可以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到了2015年10月份,豌豆荚对百度多款APP均进行了封杀行为。
诸如微博封杀微信、百度手机助手封杀豌豆荚的事件,在互联网上多如过江之鲫。 利益冲突下,平台的规则自然有可能会往受益方倾斜,商业公司又不是做慈善的,本就是在别人的平台上生存,封杀是人家的自由,道德绑架解决不了商业问题。 而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我认为有四个必做的原因。
企业做微信公众号的四大原因
第一、 微信的移动互联网NO.1应用地位 。毫无疑问的是,微信系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NO.1,用户每个月消耗的流量中,微信至少占一半。腾讯Q3季度财报显示,2015年Q3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50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9%。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则早就突破千万级别。
微信的边界是最大的,企业要想在移动端将信息传递到用户手中,只有微信这个疆域能够畅通无阻,其他如天猫、支付、手机百度等均无法做到,即使他们能够通过更多平台、更多方式将信息传递出去,但用户不在,用户看不到,用户看不到就无法使用,甚至来说,无法连接,领土不够广,就无法惠及所有用户。
第二、 微信公众号能帮助企业做服务的延伸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到现在,各种开发接口早就不是吴下阿蒙,企业可以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一个轻的APP,甚至比APP更方便,不用下载,直接是网页跳转的形态存在。
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做达到服务延伸的目的,信息的传递是最基本的功能,服务亦是核心部分,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打车、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和用户互动连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获取用户ID,这些都算做是服务。
第三、 微信公众号是企业和用户的连接器 。APP是企业在移动端存在的形态之一,另一种存在形式是手机网站,这二者都是非常重的形态。先看APP,用户手机的内存是有限的,能下100个APP,但能下1000个APP吗?而用户的所有需求,又是这1000个APP才能完全满足的。企业做微信公众号能够帮助企业在移动端建立一个移动端的存储环境,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存储环境来使用服务、投诉等。
用户自身和企业之间是分离的,可能有需求的时候才想到会去联系,以前是电话、后来是网站,移动端,应该是微信公众号,毕竟APP太重了,要想获得大量用户下载、且有一定的活跃度,太过于困难,微信公众号是最好的连接方式。
第四、 成本低 。注册、认证企业的微信公众号仅需300元,而运营的话,基本上一个小团队就足矣搞定,像网站、APP这类重型产品,服务器和域名的价格就不菲,微信公众号和这些价值相比,成本低的吓人。
微信公众号的价值还是有的,成本也不高,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最初做微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如今的境地,而Uber的反击,貌似正在上演。本是商业的故事,何必道德阻挠呢。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