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住宅,互联网租房的未来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共享住宅,互联网租房的未来

近日,国际青年社区品牌YOU+在深圳前海梦工场的社区开业,同时YOU+宣布将进军香港市场。

YOU+此举填补了香港共享住宅市场的空白,在深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深圳与香港的新布局也将催化更大的市场协同效应。

从内地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到香港,YOU+的快速扩张,证明了这种集居住、社交和生活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大有市场。共享住宅,就是互联网租房的未来。

互联网租房现状

数据统计显示,40岁以下的美国人中,拥有住房的比例为30%,而日本的这一比例更低,仅占28.4%。在纽约市的300万家庭当中,有2/3的家庭居住通过租房实现,最近十年内,纽约全市租金普遍上涨19.8%。

而在中国,城市人口流入的持续增长和城市房价的持续上升,在短时间内仍是不可逆转的。不断拉高的房价催生的是房屋租金的水涨船高。租房已经开始超越买房,成了房屋中介的头号业务。

中国的租房已经成长成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年出租房超过8000万套房,覆盖超过2亿8千万人。其中有42%的人选择合租。互联网公司也瞄准了这块大蛋糕,纷纷入场。链家旗下的“自如”,万科旗下的“泊寓”、雷军投资的“YOU+国际青年社区”等互联网租房品牌发展得如火如荼。

这其中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散式公寓,如蘑菇公寓,它的优势在于能以相对低的成本快速获取大量房源。另一类是集中式公寓,如YOU+社区,这类公寓(社区)的前期投入较大,从装修到使用的周期也比较长,但公寓的品质把控更好,更容易产生品牌感,一旦形成社群,用户的黏性也更大。

传统的房屋租赁企业,比如我爱我家,也推出了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长租公寓品牌,互联网公寓的市场在不断扩大。

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就是引发了共享经济浪潮。从共享单车、共享美食到共享教育和共享医疗,共享模式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租房也不例外。

共享住宅和前几年大火的联合办公一样,都是将空间看作一种服务,进一步开发空间的潜在价值,提高空间溢价,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小觑的趋势,改变着建筑的存在和使用形式。

共享住宅是互联网公寓的下一个风口

共享住宅和传统租房的不同之处在于,将住房空间打造成年轻人社群。年轻人通过住房连接起来,既保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也可以在共享空间进行轻量化社交。

《爱情公寓》展现的就是共享住宅的理想状态。以合租公寓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这部都市青春剧一上映就引发热议,还被评为2015爱奇艺互联网最具人气电视剧。除了搞笑的情节和有趣的对白,它所描绘的理想生活空间也是引发年轻人讨论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75%的人跟合租人的对话仅限于“你好”和“再见”,大多数人在住了1年之后,仍然对合租人缺乏了解,甚至只知道昵称不知道全名。而住在爱情公寓里的人,并不只是“住在同一个房子里的陌生人”,而更像是朋友,可以分享烦恼,也可以互相吐槽,还可以一起吃饭旅行。

共享住宅已经迎来发展机遇期,国内的互联网租房公司也开始瞄准共享住宅市场,试图将《爱情公寓》的个例变为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YOU+国际青年社区就是一个典型。它将居住空间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尤其注重公共空间的开发,比如配备吧台、会客厅、健身房等等,发掘除了居住之外的共享空间价值,营造社区文化。

共享住宅,互联网租房的未来

而这种社区感,正是共享住宅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与朋友交流的主要场景已经转移到线上,居住空间在线下交流场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与合租人的交流已经成了线下交流中的重要一环。这让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租房淡漠的人际关系,而希望与合租人有更多交流。

但他们一方面渴望与别人建立联系,一方面又不希望这种联系过于重,成为人际交往负担。像YOU+这样的共享住宅空间,就给他们提供了理想的居住解决方案。它提出的“家友”概念,区别于传统的租友概念,通过社区共享空间和定期的社群活动,让合租人的联系更密切、关系更亲近。

而对平台方来说,通过线下青年社群运营,以居住场景为流量入口,做年轻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强链接,进而接入品牌和电商合作,形成可复制和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的租客中,81%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这个年龄层,是几乎所有公司瞄准的目标消费者,因为他们的收入增长潜力大,而养老育儿负担也相对较弱。可以说,租房市场就是一个由消费主力构成的市场。

把握了这个市场,就把握住了年轻人的消费入口。而像YOU+这样的共享社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年轻人的消费入口,就是通过营造社群感和亚文化的消费精神表达,使用户被卷入。通过小众的趣味,去引爆用户的使用。

租房不再局限于“住”的功用,也可以娱乐、可以工作、可以学习。CEO郁珽对YOU+的定义就是“可以居住的办公室、可以居住的健身房、可以居住的电影院”。

共享住宅,互联网租房的未来

相比起直接通过中介租房,共享社区的租金往往更高,除了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更密切的人际交往才是共享带来的最大溢价。通过共享社区,住户可以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潜在的生意伙伴。

比如YOU+住客小草,是个咖啡达人,平时就喜欢邀请邻居一起喝咖啡。有一次她偶然提到想去咖啡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但没有那么多费用。结果两天以后,社区里的朋友们就众筹了一笔资金给她。

而且交往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适度的人际交流,对保持健康和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而通过公共区的设计,共享社区不仅营造了青年创业社区文化和公共空间体验,还可以孵化和培育青年创业社群基因。在未来,这类共享社区有向创业孵化器发展的可能性。YOU+2.0在深圳前海的落户就是共享社区向创业孵化器的进化。共享社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变成一个24小时全覆盖的创新生活圈。

共享住宅,互联网租房的未来

但除了新型共享空间,创业社区最终还是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创业者和初创公司入驻。比如前海管理局就将梦工场视为重点项目,投资了2.7亿,意图将YOU+前海梦工场社区打造成香港青年来内地创业的第一站。

共享住宅在海外的发展

在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早在2011年,单身家庭的数量就已经超过核心家庭的数量,成为日本的标准家庭模式。单身公寓也由此成了日本公寓的第一大户型。

但它带来的结果就是,把本就过于独立的个体彻底孤立了,孤独死案例的不断增加就是佐证。

人们对居住空间的期望开始转变,由追求高度私密性,转为追求良好的社区交流,以重建人际关系。解决单身居住者社会孤立问题、构建新型人际交流的共享社区应运而生。

在美国,联合办公的引领者WeWork,也在华尔街开了第一家共享住宅店WeLive。从名字就可以看出,WeLive延续了品牌的核心内涵,比如完备的设施,简约现代的装饰风格、不限量的啤酒、定期的社群活动等等,几乎可以视作WeWork的生活版。

WeLive的野心显而易见,那就是将共享空间的应用场景,由办公扩展到生活,从而实现对年轻人空间的全覆盖。预计到2018年,WeLive的营业面积将扩大到1000万平方米,服务超过3万人,创造的利润将占WeWork总收益的21%。

与WeWork几乎同时,伦敦开出了号称“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共享住宅The Collective Old Oak店,拥有包括孵化器、办公空间、艺术展厅、快闪餐厅、共享厨房、屋顶花园在内2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

而在香港,互联网服务一直是个弱势领域,尤其在共享住宅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高昂的生活成本,又使得很多年轻人都不得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和个人空间被大大压缩。共享住宅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YOU+的进驻不仅顺应市场需求,填补了市场空白,实则也给了香港年轻人更多机会,拥有独立空间,增加与同龄人的交流。

共享住宅,互联网租房的未来

健康的社区能让人们彼此交流,相互支持并享受被陪伴的时光,哪怕是暂时的。共享社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社区改造的新样本,共享社区的浪潮也将从青年层不断向外延展,让更多人因此受益。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共享社区会成为社区的标准模式。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联网明星创业公司脸萌、FaceU等品牌操盘手,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公号南七道。

随意打赏

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 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未来的互联网生活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互联网发展方向互联网共享单车未来互联网趋势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