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创业常识,正在被颠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五个创业常识,正在被颠覆

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科学。

一个出自房地产行业、没有任何政治背景、整天在娱乐节目上耍嘴炮儿、特别是政治主张极为偏激、从来不试图讨好所有人、被广大白左和精英阶层所唾弃的老男人,竟然击败了一个拥有深厚政治人脉资源、被视为政坛完美女人的希拉里,是的,不符合常识啊!?

猛然发现,今年不符合「常识」的事情还真不少,以创投圈为例:天生死敌的滴滴、Uber(中国)居然合并了,本来以为他们天下无敌了,没想到随即就遇上最强劲的对手——政府;阿里「双11」单日销售额突破1200亿,要知道2009年第一次「双11」时,这个数字是5000万,7年增长2400倍;本来以为三大门户的时代早就结束了,没想到网易竟然窜升到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TOP 5,更没想到微博市值会超过360,由新浪的亲儿子变成新浪的大腿……

在一个盛行打脸的时代,有些「常识」被打破根本不叫个事。关于创业,是时候问候一下那些我们视之为「常识」的事情了:

这五个创业常识,正在被颠覆

(一)大众创业已死,草根创业安息

这一波从2013年刮起的创业台风,最主流、最权威的判断就是中国已经形成全民创业的大潮,人人能当马云,遍地都是硅谷。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各级官员去的最多的地方不再是会所,而是创业大街、众创空间、创业咖啡馆;创业成为90后的最显著标签;沙县小吃、成都小吃的吃客都在谈融资。

但是,不得不说,接下来的创业,已经跟「大众」、跟屌丝没什么关系了。看看今年几个重要风口,几乎都是被资本掀起来的,直播、共享单车、人工智能等都是需要资本大规模武装的,而这些领域的TOP 3创业者,不是连续创业的老炮儿就是受过良好教育、出身大公司的精英。哪里还有屌丝?哪里还有草根?

(二)B轮死其实就很成功了,真正牛逼是敢于主动关门

大众创业的一个副产品,就是把很多本来不适合创业或者搭错方向的的创业者给忽悠进场了。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下一个滴滴、下一个映客,天使的钱还没到账了就操心B轮的钱怎么融。现在来看,这一年能走到B轮的公司真心不容易。

而不少依然奋战在天使阶段的兄弟们,在面临关门还是继续的问题上,应当记住这句话:吃相最重要。最近遇到几个创业者,都是感觉方向不适合自己的情况下,主动把账上的剩余资金还给了投资方,关门大吉。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把创业看做一次长跑,才是真正的创业。

(三)to VC模式不仅适用于创业公司,也适用于VC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行业的充分竞争,导致的结果就是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但在中国,一级市场的投资正变得越来越重:手里有一家天使基金的,都在募集成长基金,有了成长基金的,可能还需要募集PE。

Why?年景好的时候,天使基金投的项目是别人来抢,年景不好的时候,只能自己接自己的盘——这就需要后续不同阶段的资金来「攒局」,正所谓自己约的炮,硬着头皮也要打下去。

to VC模式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一线VC自己开始办创业大赛了。想必大家都知道,最近这半年,从经纬开始,IDG、红杉等知名VC先后推出自己的DEMO DAY,就是把手头上需要下一轮融资的创业者聚到一起,同时邀请几十家、上百家同行过来,一对一撮合。以前这都是创业媒体干的事情,现在VC自己勾搭VC。都说创业者苦逼,其实VC更苦逼,你看看,把大爷们都逼成活动公司了:)

这五个创业常识,正在被颠覆

(四)风口可以是自然风,也可能是人工风

自风口论诞生以来,中国的创业者就仿佛有了宗教,追逐风口、敬畏风口成了创业的第一准则,对于一个泱泱山寨大国来说,实属不易。

但所有风口都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吗?以打车市场的疯狂崛起为例,如果不是当年巨头对移动支付的战略性渴求,这个市场会有那么多资本进来吗?这个市场会这么快起来吗?与其说是共享经济的风口,不如说是巨头布局的风口。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所有风口都是给创业者准备的。

(五)最坏的时刻还没到来

所谓资本寒冬,主要是指创业者不好融资、投资人不轻易投资。但从去年下半年进入资本寒冬以来,有几个领域获得了资本的大规模涌入,比如内容创业、VR/AR、直播等,基本上该拿到投资的都拿到了。

按照一般的洗牌逻辑,接下来这些领域将会批量去库存,这些领域广义上都属于注意力经济,头部资源的集中度非常高;对于长尾资源来说,一天不能跻身头部阶层就意味着一天没有拿到门票。

随意打赏

世界正在颠覆创业的常识颠覆创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