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昌牵手格莱珉 互联网金融如何助力精准扶贫?
文/路北(微信公众号lubei2014运营者)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备受关注。涉及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如何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给出了答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那么,作为发展如日中天的互联网金融,其将如何助力精准扶贫?近日,恒昌公司与格莱珉有限公司在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总部签署了“恒昌-格莱珉精准扶贫国际合作项目”,项目计划于6月正式启动,首期将建立3个网点。这一实践,或将为互联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提供积极启迪。
头顶诺奖光环的格莱珉模式
从尤努斯教授最早把27美元贷给42个农户到1983年创办专为穷人贷款的“乡村银行”,格莱珉模式不仅让尤努斯教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且其所开创的这一模式成为多个国家争相效仿的扶贫模式。
尤努斯教授认为:贷款是人们摆脱贫困的方法之一。“乡村银行”为那些想做些事的穷人们提供少许的种子式的资金,去实现自我雇用,从而创造就业,消灭贫困。
格莱珉模式的核心在于信用,保守的银行家们坚持一套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流传了几百年的信贷哲学,那就是向银行贷款需要接受贷款者提供必要和足够的抵押担保,而穷人几乎没有什么抵押担保品,这也就意味着穷人从银行借到钱是不可能的。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穷人缺乏信用,而格莱珉模式恰恰就是在帮助穷人建立信用、积累信用。
具体来说,在格莱珉模式下,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支持小组。 贷款支持小组舒缓了单个成员不稳定的行为方式,使每一个贷款人在这一过程中更为可靠,各支持小组形成更大的联盟即“中心”,每周按时在约定的地点开会,这种信用小组的模式有效降低了风险,并能让穷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让消灭贫困成为可能。
互联网金融加码格莱珉本土化
然而,尽管格莱珉模式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在中国却是举步维艰,从最早1993年尝试格莱珉模式至今22年间,只有苏北陆口村一个项目存活下来。这不能不让人反思,为什么格莱珉模式会水土不服?
实际上,追究这个问题的原因并没有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为格莱珉模式在中国落地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有效解决格莱珉模式的水土不服。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空距离,可以更方面进行渠道下沉,更方便的触达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口;另一方面,目前已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农村金融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与格莱珉合作的恒昌公司为例,该公司推出互联网金融助农平台——“助农帮”。 专门为“恒昌三农”的客户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的咨询服务,以满足农村农民发展所需的赊销资金、创业资金、拓展资金等借款咨询需求,提供远低于目前农村市场利率的借贷水平的资金解决方案。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可以有效解决格莱珉模式本土化的一种重要金融形态,而恒昌公司的农村金融实践则更进一步的能为格莱珉模式的落地保驾护航。
普惠金融成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积极践行者,恒昌公司一直以来也是以普惠金融为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凭借创新落地的普惠金融理念,致力解决国内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的金融信息咨询服务需求的实践,恒昌公司更是荣获了“2015中国普惠金融榜”优秀品牌奖。
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普惠金融将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由此可以看出,普惠金融是国家高层高度重视一种金融实践形式, 恒昌公司连续5年来积极践行普惠金融,让其也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以格莱美模式的落地,更好的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整体来看,此次恒昌与格莱珉的扶贫合作,无论是对精准扶贫的推动,还是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普惠金融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恒昌-格莱珉精准扶贫国际合作项目”的即将启动,其首批三个网点的建设提上日程后,本着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发展宗旨,恒昌还会在践行普惠金融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