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花呗VS京东白条 只比谁慷慨哪儿够看!
距离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没剩几天了,电商巨头们除了在促销动作上各自出招,在制造噱头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最近几天,阿里和京东的猫狗大战也相当精彩,你来我往,口水战乐此不疲。但不管是“鸡举报了鸭”,还是“狗眼看猫腻”,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和京东整体的体量不同,再怎么炒作,不过是一家在沾另一家的“光”。就像某大咖说的:“作为阿里唯一的竞争对手京东其实挺幸福的,有利好消息的时候可以蹭,不高兴的时候就撒泼,反正好多报道为了求‘客观’都会提一下京东”。
体量上无法比拟,却可以通过在细分领域先声夺人来获得话语权,这是大多数老二对抗老大的常用手段。京东也是一样,除了自建物流,这样的现象还体现在金融方面,即京东白条。尽管阿里和京东在购物方面的市场份额存在大的差别,但是京东先阿里一步推出了互联网透支消费,这其实是阿里曾经做过,但没有成功的业务。此次京东借着行业趋势出发,也给阿里敲响了警钟。后来阿里推出花呗时,大家的关注度进一步高涨,普遍认为这将是下一个趋势。随着阿里的加入,京东也因此又占了“光”,又占了的先发之势,看起来形势大好。不过,虽然阿里后知后觉,但其平台体量和经济基础够大,但在与京东的争抢用户方面并不弱势。所以在在互联网借贷方面,京东与阿里算是各有优势和不足,究竟谁会胜出,还需要探讨。
产品服务模式存在差异
花呗与白条同为互联网金融的消费模式,都是定义在赊账消费,并支持分期还款。在透支消费额度和逾期费率上两者相差不大。从形式上看,阿里的花呗与京东白条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最初的想法都是为了刺激消费,争夺用户,为抢占市场加料。
但是基于各自平台的体量和品牌发展的规划不同,两家的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又存在着骨子里的不同。首先他们的还款形式和规则有一些差别:花呗本质上相当于虚拟信用卡,用户信用标准来自天猫淘宝的消费记录,只有30天的免息期,此后可以申请分期付款,不支持通过信用卡还款;白条则必须要绑定信用卡,支持的信用卡所在银行有限,相比较花呗,用户在消费30天之后可以使用信用卡还款,免息期可以达到80多天。
从相异的实用模式可以明显看出,京东赋予白条的使命,目前重点在于刺激用户消费,填补市场空缺的层次,未来应该会开发多项支柱业务。而阿里的野心相对更大,应该是想借这种类虚拟信用卡的形式,打通互联网金融在信贷方面的布局,进而通过天猫和淘宝的大经济体系,连接相关金融业务,甚至是电商和其他O2O业务,搭建完善的生态布局。阿里的互联网金融似乎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商业企图。
电商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业务,如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阿里的目的就是将这些零散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聚集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阿里系布局的普遍手段。
但是由于上线落后与白条数十月,在用户认知和消费习惯中,花呗的影响力和普及率相较与白条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根据京东金融公布的数据显示,“京东白条”上线半年时间,促进了销售额增长,用户在使用白条后月订单数量增长了33%。而今年,京东白条交易额度较之去年同比增长600%,消费金融用户同比增加700%,在6·18期间白条订单占到8%,白条用户平均客单价是其他用户的2倍。白条在京东金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失去先机也成了花呗在发展历程中一个扯后腿的重要问题。
另外,两者还存在一个差异,就是在产品模式上,京东白条将贷款资金环节传导到供应商,出击是供应链金融,阿里则是体系内部的资金流转与循环,京东白条与阿里花呗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化。
产品的未来发展仍面临挑战
花呗和白条对阿里和京东来说,虽然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布局中的一小支,但是却代表了个人信贷整这一个细分版块,未来如果持续发掘,并予以资源支持,将会为整个电商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利好,也会衍生出很多具有潜在价值的业务和领域。因此,可以说,在未来,花呗和白条引领下的网络信贷将会成为趋势。
不过,作为在电商刺激下产生的新生金融业务模式,花呗和白条的未来发展仍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即使网络信贷方便很多,但依旧需要依附于平台,并不能独立生存,与信用卡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无论是白条还是花呗,都是从信用卡的概念上诞生出来的,要想真正与传统的信用卡区别开来,并获得用户的认可和依赖,就必须要建立相对独特和强硬的优势条件。
但是目前的花呗和白条一个普遍的瓶颈,就是无法真正获得一大部分潜在用户。这部分用户是指在信贷方面更习惯于信用卡消费,即使是网上支付也将信用卡作为主要方式。
因此,对互联网信贷产品来说,要想迅速增长,抢占用户和市场,首要还是要以产品本身去取悦大众,形成用户习惯和依赖,将用户抢夺过来,才能进行后续的发展和布局。
其次,在国家政策方面,虽然是鼓励加监管,但仍存在很多不明确的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此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相关举措中,特别提到了“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同时,此次会议还提出了促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的同比增长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增长高达38.5%。
从以上消息和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对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持支持态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信贷业务,风险大,乱象容易滋生,在监管制度方面自然有太多的阻碍和不确定性。国家在促进网络消费的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将加强对一些不完善的业务进行打压和限制。
而目前的互联网信贷业务,出现得时间不长,还处在成长,算是游走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未来的生存留有隐患。像阿里和京东这样的大企业,万一触碰到法律界限,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个金融布局。此前阿里的互联网信用产品就遭遇过监管制度的遏制,在现在的产品方面也格外谨慎。
所以,尽管现在阿里和京东在加快布局力度,但是未来决定产品命运的还是能否顺利拿到在法制监管方面的消费金融牌照,以及谁会是第一个拿到的。当然,如果相关制度能及时跟进的话,对现在的一些产品来说,正好可以依托透明、稳定的环境进行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直接在金钱概念上建立起来的网络业务免不了要面临各式骗局和套现现象,互联网公司金融方面经验不足,防范和解决措施能否到位有待观察。
套现和骗局频现是信贷业务难以规避的问题,现在将整个使用场景上升到互联网层面,给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的作案场景。互联网本身的监管困难,乱象频现也是辅助条件。
对花呗和白条此类的金融信贷产品来说,安全问题成了重点。但是对新入局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对不那么丰富,而且面对这种新业务模式,他们自身也有太多的疑问和困难,能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还有待观察。
另外,建立差异化的消费场景。
京东白条和阿里花呗,均是依托于自身客户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消费场景布局的。尽管现在看来稍有差异,但很快这种差异会被弱化,双方需要更明显的定位差别和优势。而这一差异的形成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积累和培养。而且要根据各自的全面布局战略来观察。如果在细分场景上两者仍有碰撞,未来难免会面临惨烈的价格比拼之战。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不断有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出来分食,像趣分期,人人分期等。花呗和白条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结语:
进入2015年以来,国内外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国民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且我国投资效率下降、外贸形势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空间就显现了出来。对花呗和白条来说,机会是很大的,未来的创新资源丰富,互联网借贷可能会是一大趋势。但是要真正体现花呗和白条的优势,不仅要克服当下的困难,还要加大布局力度,寻求创新性进展。在刺激消费的同时,更要顺势捆绑其他业务,创造衍生业务,带动平台的生态发展。
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双11将是一个大战场,各大平台如何出招,花呗、白条各自效益如何,也将成为检验产品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