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标配”的M2017,能否阻止金立手机掉队?
日前,金立手机发布了年度收官之作M2017,标准版6999元,鳄鱼皮私人定制版则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6999元。
M2017采用金属机身加皮革后背设计,配备5.7英寸2K双曲面屏、1200万+1300万双后置摄像头、7000mAh电池等,号称“成功的标配”。
这款手机也延续了M系列的“内置安全加密芯片”,支持各种安全功能。标准版直追保时捷版Mate 9,鳄鱼皮私人定制版则同三星W2017、故宫手机有的一拼。
作为一家有着14年历史的传统手机厂商,金立没能赶上互联网+的热潮,一度沉寂的它能否凭借M2017等产品回归公众视野呢?
“成功标配”对标“爵士人生”
2014年底华为Mate 7销量破百万后,金立手机采取跟随策略推出了针对商务人士的M系列,强调大屏幕、超级续航。
去年6月发布了5.5英寸720p的M5,电池容量为6020mAh;年底又推出了6英寸1080p的M5 Plus,电池容量降到了5020mAh。
金立M系列的硬件配置相较华为Mate还是要逊色不少,牛逼的一点是支持反向充电——给iPhone当充电宝真是极好的!
今年8月,金立赶在华为发布Mate 9之前推出了M6/M6 Plus,“安全”功能也被提升到了主打卖点级别。
11月中期,金立又发布了采用后置双摄像头、支持柔光自拍的S9手机,同样具备支付、数据、通信安全等保护功能(要和华为P9刚正面的节奏)。
与此同时金立也加大了营销投入,通过签约导演冯小刚、演员余文乐并拍摄微电影《手机芯战》宣传“内置安全芯片加密”。
这次推出皮革材质的M2017,也是对标保时捷版Mate 9,两款机型都采用了三星提供的2K分辨率双曲面屏,但处理器、闪存等配件还是有差距的。
此外华为已经走上爵士人生——稳坐全球第三,今年出货量目标1.4亿台,明年1.7亿台;而金立手机“重塑品牌”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Kevin王的日记本公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金立手机销量约为939.5万台,也就是说全年最多两千万台。
“品牌建设”重走“定位混乱”
去年年金立创始人底刘立荣表示,2016年线下网店将扩充至10万家,并花费10亿元投放到品牌建设上,还会进一步争夺印度市场。
然而一年过去了,公众对金立的态度依旧平淡,关注的还是华为要赶超三星苹果、蓝绿两厂销量暴涨、小米跌落神坛、魅族开演唱会...
除了在线下销售市场超越苹果位居国产手机品牌第四(实际上依旧落后于另一家三星),金立也没能在品牌重塑和印度市场有所建树。
失败的原因要归咎于金立手机的定位混乱和不确定,既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清晰的品牌认知,也会让自家产品相互竞争。
进入2016年后,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更加残酷——上半年魅族亏损3.4亿元,锤子亏损1.92亿元,留给厂商试错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
继3月份大可乐宣布破产之后,今年7月另一个品牌IUNI也倒闭了,原因就是两年内三次更换产品定位,最终还是没能打开市场。
目前金立手机有三大系列,官方的说法是S系列主打美艳自拍,M系列主要硬件加密超级续航,天鉴系列主打尊贵商务翻盖。
但是最新的S9同样加入了“安全保护”功能,而M2017则会在高端商务市场冲击自家的天鉴系列,这样就带来了品牌定位上的混乱。
金立扶持IUNI就是为了打造一个互联网品牌对抗荣耀、红米等,而主打年轻群体的S系列恐怕也要步它的后尘了,M系列也是前途未卜...
“随波逐流”还是“我主沉浮”
金立选择在年底发布M2017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点:提升品牌关注度、往高端市场打、趁机捞一波...
因为互联网公司8848通过推出万元级别的钛合金手机获得了极大关注度,也让华为、金立等国产品牌看到了高端商务市场的潜力。
虽然iPhone统治了5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但在万元以上的商务市场还有空间,国产品牌可以通过“定制化”等方式名利双收。
只是国内土豪虽多,不代表他们就会买单,否则奢侈品牌Vertu也不会下嫁给中国企业了,三星W2017更不会降价...
其实相比高端商务市场,3000-4000元档位才是国产手机品牌应该重点关注的,推出万元定制机有点随波逐流的嫌疑。
此前OPPO称R9的销量超过了2000万部,华为则表示P9销量将达到了1200万台,两款机型的价格都在3000元以上。
而今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前2名也是这两家厂商,“无边框”的小米MIX也在发力3000元以上市场,金立还在继续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