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华十二年坎坷创业路,他曾经是阿里的竞争对手
2007年 冬天 , 中国 遭遇 20 年 罕见的 暴雪 , 南北 方 一片 冰封 。
四川 青城山 同样 大雪 纷飞 ,人迹罕至 。 就在 这样的 场景下 , 林茂华 独自 在 万籁俱寂的 青城山 道观 待 了三天,当时 他 二度创业失败 , 心如死 灰 。
第三天 时 , 林茂华 坐 在 山 上 的亭子里 望 着周遭 雪白的 世界 ,了无生机, 心里 感到 百无聊赖 ,就像自己 坐 的 枯木 , 不知道未来 人生 的 希望在哪儿 ! 道 长 看见他这样, 并没有出声安慰劝解,只是简单地 吩咐道童 沏了一杯 “ 青山绿水 ” 放在 了 他 的 面前, 然后 坐 在他旁边用古琴弹了一首曲子 , 古琴 曲 在 银装素裹 的山中 悠远空灵 。
林茂华 听着 古琴 曲 ,看着 面前的 “ 青山绿水 ” —— 那 白茫茫中间的一小片 充满生机的 绿叶, 他 的 心突然 醍醐灌顶般 从绝望中苏醒 , 天无绝人之路 ,无论怎么样 的绝境老天爷 都会 给人留 下 一线生机 , 心里 一下子豁然开朗 。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林茂华,24岁 就 开始 创业, 第一家公司叫 壹海科技 主营ERP业务, 曾 在广东和福建地区 碾 压 当年 阿里 巴巴 同类业务 。 2005年, 年仅 25岁的他 帮 助 一家公司拿到了 800 百 万美金的投资;2006年,他 创办的 新 公司在半年内实现了800 万 净利润……每一次,他 都以为要迎来 真正的 胜利 曙光, 最终却归于虚幻。 林茂华自己也没有想到 在 这条 坎坷创业路上浮沉 了 这么多年 。 最终 不甘于沉沦和平庸的林茂华 在2014 年创立 了善康科技 。
从计算机 技术人员 出身 到今天从事 科技 医疗行业 , 这 数十年间 林茂华 经历 很多 鲜为人知的坎坷 和感动, 转变历程 背后 浸透着奋斗的 斑斑 血泪 ……
本文主人公 也 是大咖网 隆重推出的 专访创业者100 + 系列 中 的一 位 。
林茂华在采访中回忆起的这一幕,是他创业生涯中的分水岭。他自己认为那一刹那的觉醒让他今后的人生再不畏惧任何风吹雨打。
采访是在林茂华的办公室进行的,办公设施带有复古传统韵味,一套招呼客人的功夫茶具平添了几许雅趣。林茂华有些微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和善。他的普通话不是很好,福建口音浓重,有时候听得不真切,需要反复和他确认,他总是很耐心的再说一遍或几遍。他比较健谈,虽然听起来不是很顺畅,但是故事很吸引人。最没有想到的是,面前这个年轻的创业者已经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了12年,是一名创业老将,几次历经死里逃生。
初出茅庐
林茂华说自己有一些自卑的地方,这或许跟他的高考经历有关。出生于福建小山村的林茂华,历经三次高考才考进了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年高考,成绩还不错的林茂华由于误涂了答题卡与大学无缘;第二次高考考进了集美大学,林茂华报到后发现全班才两个男生,用他的话说,“打个篮球或游戏都找不到伙伴,这样的大学有什么意思”?于是果断退学;第三年,终于考到了北京。
之所以说这段高考经历,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的,这与他后来创业遇到的情景,冥冥之中有些相似之处。正所谓:一个人的性格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的路程。
林茂华大一时就过了计算机四级。或许是福建人骨子里的商业基因,他总是坐不住、爱折腾,大学期间做了很多兼职,也参与了各种商业活动。2004年临近毕业时,林茂华终于找到了一个施展的机会。
林茂华有一个表舅在东莞开电子厂,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当时需要一套自己的ERP系统。在那个时候,一个ERP系统的花费在上千万元,很多系统还是单机版不能实现联网。
当时林茂华就想,要不我给你做一套,虽然未必有上千万的那么好,但我能解决联网问题和基本的管理问题。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表舅给了他10万元,让他试一试。
拿到钱后,林茂华找来了一帮同学,将这个系统作为他们的毕业设计来做。当初想法很简单——既能完成毕业设计又能解决表舅的工厂需求,同时还有设计经费。就这样,一个基于WAP开发的ERP很快出炉。
表舅使用后,反馈还不错,这让林茂华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因为,当时类似表舅这样的中小企业遍地都是,既然能用,那就意味着市场很大。
第一次教训
接着,林茂华又从表舅那里拿到了几十万元亲情投资,然后开始正式着手做这件事。他开发的这套ERP系统有三套数据,一套脱机的备用,两套联机的,一公开一内部,这样设计很受中小企业喜欢。然后他又做了一个2B的网站,将整个ERP系统放到网站上,所有的企业用户都可以通过登录网站看到和管理他们的物流、仓储、财务,同时又达到了为企业做宣传的目的。
当时阿里也在做企业服务,区别是阿里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当时更多的是帮企业建立网站进行展示宣传。我们今天知道网络流量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业务,但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互联网流量能带来生意体量。
今天回忆起这些往事真是让人不胜唏嘘。当初在广东和福建主战场,林茂华这套系统轻松压制了阿里的相关业务,几个月就拿下了八九百家中小企业用户,但同时也带来了可怕的后果。
遵从于互联网世界是免费的这样理念,林茂华开始把产品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失败的祸根。原本,林茂华以为有了用户就可以拿到投资,这种想法没有错,但他忘了计算自己的成本,在拿到投资之前自己就可能已经倒下了。
急剧增加的客户带来的是急剧增加的运营成本。很快,林茂华就发现,表舅那几十万元根本撑不了多久,融资迫在眉睫,他开始诸行动。由于缺乏引路人和专业性,当其他同学都在忙着做毕业设计时,林茂华一方面是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另一方面他在为这个“毕业设计”四处奔走忙着见各路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学着去写商业策划书。
在这段生死存亡的时间里,林茂华前后见了不低于40家骗子投资公司——只是想让他花钱去做商业策划书,直到他遇见清科集团的杨敏。
采访中,林茂华不止一次地用感激的口吻说,杨敏是他事业上的“贵人”,当初对他帮助很大。
在杨敏的建议和引荐下,林茂华见了很多真正的投资人,有意向的也不少。可惜的是,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则,在洽谈投资过程中,林茂华的壹海科技已经不堪重负了——租用硬件服务器等其他的成本已经打垮了林茂华。
这件事情给林茂华的教训是,做商业上的事情一定要全盘规划,要有大局观,想好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资金链要先保证公司存活下去。
商业社会的 冰冷 无情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此时的林茂华也刚面临毕业。通过为项目寻找投资,在杨敏的帮助下林茂华见了不少投资人,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将要毕业的林茂华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去投资机构。尽管当时投资机构门槛高,一般都是名校MBA,但是由于同林茂华的接触,包括IDG在内的一些知名机构都愿意破格给他一个实习机会。
还是杨敏给了他一个建议。杨敏说:“小林啊! 你这个年纪,有这种能力,最好还是不要去投资机构。“最终,林茂华选择去了一家数据库营销公司——微码营销。
林茂华进这家公司的初衷是为了给公司拉到投资,微码营销看中的正是他之前找投资的经历和资源。经过前后9个月的努力,林茂华成功拉来了兰馨亚洲800万美金的投资。除此之外,还通过自己做数据库的经验升级了该公司的品牌服务,先后拿下了通用汽车、宝马高尔夫邀请赛这样的上千万大单子。拿下大单子林茂华并没有觉得有多费劲,但800万美金的投资,真得是来之不易。
一个个去见投资人让林茂华想起了初入行的各种难处。做商业策划书还在其次,难的是去拜访那些久经沙场的投资人,一是没有机会,二是见到了不知道该怎么说。
林茂华回忆说:“第一次创业时,为了能够见到投资人,在投资人的一些会议论坛上,杨敏曾经带着我和投资人逐个聊。”
如今,虽然也得一家一家的拜访投资机构介绍微码营销,也很辛苦,但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困难了。难处在于,当时国内的投资基金基本上都是美元基金,固有的谈判机制,尤其是在语言沟通上林茂华有着很大障碍。
林茂华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我的英语很差,四级都没有过,学位证也没有拿。”
在寻找投资的过程中双方来往的邮件都是英文,为了能够拿到资金林茂华用金山词霸充当翻译,尤其在和兰馨亚洲的电话会议中,对方请的香港律师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的交叉使用,让他非常难受。
幸运的是,9个月的时间硬生生逼得林茂华最后居然能够用英文进行交流,最终也为公司拿到了数额不菲的投资。但对林茂华来说,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晦暗。
林茂华说,当初公司承诺如果成功拿到投资,会给他相应的股份还有佣金。融资成功后,同事们都以为林茂华要买房、买车,成功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当然,这是林茂华今天个人的言辞。
事实上到来的却是一连串打击。
先是林茂华的爷爷去世,他回福建老家呆了一个星期,回公司不久,就被公司找理由开掉了,随后,女朋友也离他而去。
采访中,林茂华没有去谈这家公司的是与非,只是一再强调,从此之后必须在商言商,先小人后君子,既然是合作一定要签订协议。商业社会是理性的也是残酷无情的,不能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
离开微码营销林茂华回到了自己在潘家园的租屋里,一个星期没有出门,反思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许是林茂华从小受传统文化和家教的原因,即便是在这样一种极端情况下,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眼见就要到手的东西最后却成了一场空,也没有过多抱怨,而是去反思自己的问题。
透支7信用卡 遭遇毁灭性打击
反思之后,林茂华开始发挥自身优势,帮一些投资机构看项目。在当时,这样做并没有稳定收入,只有做成了才会有一定分成。既然看项目就得经常去参加路演。在这个过程中,林茂华遇见了刘志齐,这个注定要一起打拼的创业伙伴。
当时刘志齐正在创业做一家网络营销公司。林茂华认为刘志齐做的比较低端,完全可以把自己做ERP时的一些模式和技术移植过来,做精准数据库营销。林茂华把想法和刘志齐一谈,两个人一拍即合。
林茂华所说的精准数据库营销,其实就是SP业务的一种形式。
当时,林茂华发现一个现象,虽然都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但很多餐饮店、服装店、甚至酒店、4S店都没有自己的会员管理系统,还在使用很原始的手段,纯人工用笔记录,很多店在宣传推广上还使用发传单的形式,成本高、转化率极低。
2006年7月,两个人成立了络音科技,着手推广业务,就是给上面提到的那些店提供免费会员管理系统。这是林茂华原来做ERP的一些变种。盈利模式是收取商家的短信费用,商家将所有会员信息导入到管理系统中,对自己的会员做精准内容推送。当然,络音科技所做的不仅仅是一个SP通道,还提供内容打造服务。通过这个系统将所有客户的资源收集到自己手里,可以有偿提供给另外的客户使用。最为关键的是,这个SP通道可以上下行,有推送、有互动回复。
尽管当时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做类似服务,但是凭借自己的精准度和互动特色,络音科技很快拿下了不少大客户,包括锦江集团、广州本田、天津一汽这样的用户,还有朝阳区旅游局这样的政府机构。半年的时间,络音科技的团队发展到了近100人,并且赚取了800万的净利润。这一次,胜利的曙光仿佛已尽在眼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SP业务很容易对用户造成骚扰,而且行业中也有不少公司依靠垃圾短信来存活,让用户不厌其烦。
2007年的央视“3.15“晚会,垃圾短信被彻底曝光,舆论的推波助澜、社会的强烈谴责导致中国移动这样的服务商直接采取了严厉措施,先是手机号码从5段位变成了13段位,识别度大幅降低,最关键的是,直接关闭了短信的上下行,只能下发不能上行,而这恰好是络音科技的优势。
打击是致命的,到了2007年七八月时,公司再也撑不下去了。由于公司业务是预收费,林茂华和刘志齐商量,将所有收到手的款项全部退回,这让两个人的财务陷入绝境,已经到手的利润要退回去,再加上运营成本,需要赔付一千多万。
林茂华和刘志齐透支了自己的7张信用卡去做赔付,由于逾期,至今银行还有林茂华的不良征信记录。他笑着说:“我如果现在在北京买房,估计很难申请到贷款。”
这次失败对林茂华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已经看到的成功,却因为政策的变化一下又变成失败。但教训是,以后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能触碰政策的红线,政策的风险实在是太高太无法确定了。
失败后的林茂华背着一身债务去了IDG旗下的计算机杂志,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挣钱还债。但是,只依靠工资哪里能够还清自己所欠下的巨大债务,所以还是得折腾。然而,在新的公司里林茂华的理念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一切进展极其不顺利。
5个月后,林茂华一脸迷惘地离开了。
之后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2007年冬天,他一个人顶着风雪去了青城山,青城山之行成为他创业中的分水岭。青城山归来后,林茂华又走了什么样的路?
欢迎 继续 关注大咖网专访创业者100家之善康科技林茂华系列采访,近期推出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