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烧钱大战升级 套路之下谁更具竞争力?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自从有了共享单车之后,小李经常选择骑车上班,他的手机里有两个App,一个是摩拜单车,一个是ofo小黄车,对于小李来讲,想要用共享单车的时候,能最快找到哪个就骑哪个,安装两个是为了多一个选择。像小李这样同时在手机中安装两个软件的人还有很多,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已经成为很多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

不过现在ofo小黄车与摩拜单车之间展开的补贴活动,或许会左右一些人的选择。

烧钱是互联网的套路,共享单车自然也是如此。

2017年年初,尤其进入春天,共享单车开始了新一轮的烧钱大战,并且力度有增无减。近日,ofo推出的优惠政策是,用户在ofo中充值20元将得到25元,充值50元将得70元,充值100元得200元。而摩拜单车的政策是,用户充值20元可多得10元,充值50元多得30元,充值100元多得110元。

不过,针对推出的充值优惠活动,摩拜单车方面否认这一活动是在“补贴”用户,并称“优惠活动是为了回馈全国消费者的厚爱,摩拜单车希望以行业最大的优惠力度让更多市民享受共享单车出行的乐趣,活动暂无截止日期,先到先得。

虽说如此,但是二者如此大的优惠力度,再加上当时滴滴与快的之间的烧钱大战,本次共享单车现在推出的优惠活动确实有明显的“烧钱”意味。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升级 套路之下谁更具竞争力?

在资本的春风之下,共享单车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烧钱大战。共享单车是2017年的“风口”之一已成为共识,虽说是风口,但共享单车却面临着监管、盈利模式等难题,如何破局目前上没有明确的方向。

资本实力哪家更强?

无论是否烧钱,能够支撑起两家展开如此大范围优惠力度的自然是背后雄厚的资本实力。按照目前两家的融资进度来看:

目前,摩拜单车最近完成了上亿美元的E轮融资,而ofo也完成了4.5亿美元的D轮融资。综合之前的融资数额来看:

摩拜单车在A轮获数百万美元投资,B轮获数千万美元投资,B+轮获数千万美元投资,C轮获1亿美元投资,C+轮获近亿美元投资,D轮获2.15亿美元投资,中间还获得一次没有公布金额的富士康的战略投资,E轮获上亿美元投资;而ofo在天使轮获150万元投资,A轮获1500万元投资,A+轮获1000万投资,B轮获数千万美元投资,B+轮获数千万美元投资,C轮获1.3亿美元投资,D轮获4.5亿美元投资。

不难看出,单纯从融资能力来讲,前期,摩拜的融资能力要强于ofo,而到后期,ofo有反超摩拜的趋势。

论运营模式,谁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融资之前,曾经宣布与中国电信以及华为就新一代物联网NB-loT技术达成战略合作,合作之后,ofo将获得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资源以及华为的NB-IoT芯片与供网络技术支持。而时隔一周之后,ofo就公布了完成D轮融资的消息,看来ofo这次成功获得投资,与这次合作有很大关系。这次ofo与合作伙伴基于前沿技术的合作给资本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同时也将带给消费者更好的骑行体验。

虽然共享单车行业立足于互联网,但作为一种重资产企业,产品仍然是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共享单车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直接体现在软硬件能力的综合实力。在没有电信的无线网络资源与华为的技术支持之前,ofo 车辆本身没有摩拜单车那种自身的定位功能,定位靠的是用户在手机上点击结束用车时的手机 GPS 信息。而未来有了华为NB-IoT技术以及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资源之后,ofo在车辆定位以及找车、付款等流程方面将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升级 套路之下谁更具竞争力?

目前来看,ofo更倾向于在产品体验方面发力,而摩拜单车选择的是争抢更多的入口,以加快圈住更多的新用户。例如摩拜近期的动作,先是宣布接入微信小程序,用户通过微信“扫一扫”扫描摩拜单车车身上的二维码,就能够直接进入摩拜单车微信小程序、扫码开锁打开单车,时隔没几天,又宣布和招行合作,并且通过招行APP推送了为期3天的免费骑行活动。

由此不难看出,二者开始走向两条不同的道路,ofo更加侧重于技术驱动产品体验的提升一吸引用户,而摩拜单车则更加倾向于通过深度运营抢占用户。一个重产品,一个重运营,二者的模式究竟谁能够更加长久现在很那下定论。但我从共享单车行业本身来看,先以腾讯为例,腾讯倾向于重产品模式,因为QQ与微信产品几乎人人都在用,而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讲,目的也是让更多的人成为自己的用户,是不是能看出两家企业那种模式更具发展性呢?

记得摩拜单车早期投资人熊猫资本李论曾公开表示:ofo是一家运营驱动的公司,很像滴滴。我们其实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虽然有点重,骑行体验有点糟糕。就像苹果,1、2、3代出来的时候,都不太好用。苹果产品真正让人惊艳,是4代的时候,所有人开始兴奋。产品本身有迭代过程,只要是好的产品,永远胜算在我手里。

但是现在看来,ofo似乎与摩拜单车互相调换了角色,ofo更加注重产品,而摩拜单车转而开始重运营。

供应链能力谁更胜一筹?

对于ofo与摩拜单车来讲,目前二者均处于用户数大量增长阶段,来自企鹅智库的数据报告显示,日活持续快速增长是从2016年8月起开始。而且,二者的用户重合率增长明显,2016年10月已有超过21万用户是ofo和摩拜单车的双用户,2016年11月增加至49.05万,2016年12月达到72.82万,而2017年1月达到了121.56万。不过,截至2016年年底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的独占率为86.13%,要高于ofo的62.85%的独占率。不过,从2017年1月份开始,ofo在2017年1月份开始陆续开通合肥、佛山、武汉等多座城市,其增长速率比12月份明显加快。

企鹅智库的数据报告还显示,已经下载一个共享单车应用的用户可能比非用户更容易下载第二个共享单车应用,而多下载一个应用的最主要的门槛就是用车押金了。

不难看出,影响用户的不仅是产品如何或者阿是入口带来的优惠,押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来看,ofo的99元押金要远远低于摩拜单车的299元。同时,ofo一辆单车的成本是要远远低于摩拜单车。

共享单车烧钱大战升级 套路之下谁更具竞争力?

在产品供应链方面,ofo采取的是从上游供应链环节开始实现对产能和成本的把控,和永久、凤凰等自行车厂商建立起了国内工厂近距离点对点的供应链协同体系,从而控制了全球40%的产能,这为企业的快速扩张和盈利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每辆ofo小黄车只需1~2月即可收回单车成本。

摩拜单车一贯以做工好著称,但是这无疑需要付出更高的制造成本。据了解,摩拜一代单车的成本在2000到3000元,二代的Light款成本已经降至千元以下,但价格与ofo相比仍然然算不上便宜。而在产品供应链方面,摩拜采用的是定向制造模式,在供应链上借助富士康等加工制造网络进行发展。这样的模式使得摩拜单车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来支持产能的增加,以实现更大范围覆盖市场。但既无清晰的盈利模式,产品本身成本又高,带给投资者的其实是隐隐的担忧。

现在,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之间的竞争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不过,两家几乎同时开始了烧钱补贴用户模式,若要如此打持久战,成本更低的ofo或许能坚持更久一些。

不过,一个新的竞争对手的入局,或许会给这场烧钱大战带来一些变数。永安行刚刚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蚂蚁金服、IDG资本、深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永安行主打的是免押金租车的模式,只要芝麻信用分超过600,就可以“无押金”租车。永安行是位于常州的一家传统有桩自行车生产厂商,曾参与过政府公共自行车项目,其已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投放超过200万辆自行车。

永安行此时入局,更像是站在ofo小黄车与摩拜单车这两个巨人的肩膀上,采取的运营模式也是集各家之所长,这无疑为共享单车这场独角兽之争增添了诸多变数。不过,烧钱大战再升级恐怕是免不了了。

随意打赏

ofo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烧钱深圳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烧钱上海共享单车北京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竞争共享单车大战共享单车竞争成都共享单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