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魔镜的市场战略定位——移动VR产品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暴风魔镜的市场战略定位——移动VR产品

暴风魔镜新上任的CEO黄晓杰对未来的虚拟现实产品有着自己的战略见解。对暴风目前所处的行业地位和战略地位都做了深度的分析,而暴风魔镜的定位区别于其它虚拟现实产品,暴风魔镜的定位是移动VR产品,在未来的市场,相比PC端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暴风魔镜的市场战略定位——移动VR产品

移动VR定位:

“这个行业还很早期,靠一家公司是做不起来的,我们很乐意见到三大厂商能为这个行业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和资源。” 明年3月份,Oculus、HTC 以及索尼将会集中发布各自的 VR 设备。这对 VR 行业来说无疑是检验市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时刻。黄晓杰也把这样一个时间节点称为市场教育的最佳机会。

但黄晓杰对这三家国外顶尖公司并不抵触的原因可能还是各自侧重点不太一样。“他们都是做的 PC 版的 VR,我们专注的是移动 VR。移动 VR 在我们看来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未来市场够大的话,我们相信移动 VR 可能会占到整个市场的 90%。我们是认准了移动这个大方向和大趋势,然后从头一点一点开始做。” 黄晓杰这样说。

此前他曾把暴风同样在研发的一体机称之为移动 VR 的补充方案。在他看来,现在需要一大堆数据线连着电脑的那些头显还只是过渡阶段的产品,移动 VR 显然更有潜力,因为它更方便,使用场景也更多。

“PC 的性能当然比手机要好很多。但事实上大部分消费者都不是重度游戏的受众,对计算资源的消耗也不需要那么多。移动时代兴起的手游就是最好的例证。更轻量的交互、更简单的游戏内容、更少的计算资源,这些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是足够的。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当然,重度游戏还是会有垂直的市场,那些发烧友级别的玩家们。不过话说回来,手机硬件的性能也一直在进步啊。”

把视角放得更宏大一些,黄晓杰口中的 “移动 VR 的未来” 或许会更具象一些。他谈到虚拟现实作为下一个计算平台,其中存在三个阶段的机会:最早期的第一个阶段是大平台的机会。这是基础结构。这时候成长起来的大都是一些工具类的产品;然后第二个阶段是垂直类产品的机会,比如视频、游戏等等;最后就是更深度的生活服务了,比如 O2O。

PC 到移动时代的演进过程很符合这三段式的进化论。而且这样看,移动技术带来的红利现在已经用到了第三个阶段。被寄予众望想要取代手机的虚拟现实也刚好到了开始酝酿那批第一阶段的平台公司的阶段。“现在大家一定都是做平台,早期才有出现平台的概率。而且平台的潜力也更大,它能长出新的东西。”

黄晓杰举了 PC 和移动时代的例子:浏览器是 PC 时代的大平台,人们每天花费在浏览器上的时间最多。这里掌握着各类信息和服务的入口,所以后来这里陆续长出了搜索引擎、电商网站等等等。到了移动时代,Facebook、微信这样的社交网络抓走了人们原本花费在浏览器上的大部分注意力,因此他们也能长出新的平台。未来的 VR 也是这样。

不过从抓取主流群体的时间和注意力来看,主打沉浸式体验的 VR 或许不如 AR。你不可能在坐地铁、走路的碎片时间里戴上 VR 头盔。即使是无线版的眼镜盒子,大部分的使用场景应该还是会在客厅这样的室内场景上。所以,能让你同时看到现实环境和数字内容的 AR,或许才真正具有 “移动” 的属性。黄晓杰同意使用时长这个问题,他简单的说 “暴风现在也有在做 AR 方面的东西”,但没有具体透露更多的内容。

旨在打造VR生态:

事实上,暴风真正在做的都是更宏观层面的东西。暴风切 VR 市场的思路是紧抓先发优势, 先用足够低的门槛切足够多的用户,然后利用资本和大公司的优势,通过更省力的方式来整合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最终做 VR 大生态。

所以,作为国内最有知名度的一家 VR 公司,即使暴风被圈内人士吐槽过许多 “技术不行”、“产品体验不好”,他们或许仍然是国内最有希望做大的选手。镜架的 VR 方案是 PC 版、一体机和移动版三种类型里技术含量最低的,也是用户更愿意更换的低端方案。暴风选择这种方案,是拿圈下主流用户的先发优势和拿资本做大生态的优势,去换打磨产品升级技术的时间成本。

这对那些低着头一心专研技术的小公司来说几乎是残忍的,它意味着——即使小公司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研究出了顶级的技术和产品,也许仍然没有办法阻止利用先发优势和资本优势去吸引上下游资源的暴风。在商业世界的规则里,技术对这家大体量的公司来说只是一件现阶段并不那么着急的事情。

所以当问道,如果同样是镜架类型的三星 Gear VR 进军国内市场,暴风会怎样反应时,黄晓杰先是坦率的承认暴风在技术上的劣势。“三星 Gear VR 因为有 Oculus 为他们做底层技术上的修补和调整,所以它现阶段的体验确实比较出色”,但他脸上并没有多少担忧的神色,“不过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一定会需要本土化的 VR 厂商。特别是 VR 这种跟内容强相关的平台。硬件性能和产品体验上的东西,我们会慢慢迭代。”

暴风更急的事情在于生态的建设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他们自己做完基础的硬件后,试图用更省力的方式去完成这件更大的事情。这种更省力的办法是合伙人模式和战略投资。

合伙人模式就是之前冯鑫说过的 “没有老板,包产到户”。“其实有点像孵化器吧,这里会入驻很多团队,做的事情各种各样,都跟 VR 相关,硬件、软件和内容,定位解决方案,手势识别这些输入输出方案等等,都有。每个团队他们自己的项目自己负责,直接向 CEO 汇报就行了。” 黄晓杰说。

至于战略投资,就是更常见的一种方式了。暴风此前和松禾成立了一支 1000 万人民币的独立于暴风魔镜之外的 VR 投资基金,主要投资游戏内容。在被问道 1000 万人民币用来投内容会不会太少时,黄晓杰表示,“对国内大部分 VR 游戏团队来说,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我们投的这些项目基本都很早期,所以对金额的要求其实不会太高。当然,现在才刚开始,我们后面会肯定会投入更多的金额来扶持更多的内容团队。” 而除了游戏基金,暴风也会向合作方提供流量和技术支持。

VR 是一块太大的市场,整个产业链很长,中间环节多且复杂。当问到暴风用什么样的思路去选择并整合硬件、软件、内容这些多方资源和生态,黄晓杰给了一个很简单的答案。

“核心逻辑只有一条:对平台的 UV、用户增长到底有多少好处。当然,很多基础性的工具和产品,比如播放器,没办法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但对内容来说,我们主要就看接入相应的团队后,到底对平台的增长效果怎么样。公司每个独立的部门和团队,对平台的贡献都是可以通过数据量化的。”

这种更省力的平台型做法,好处在于能够跑得更快。最直观的表现在人员增长速度上。年初从母公司拆分独立出来后,暴风魔镜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个人了。因为工作人员太多,没有空余的会议室,我们采访时只好在一个不大的体验室里进行。“这一层楼现在都是人,已经坐不下了,隔壁那栋楼里也有我们的人”。

暴风魔镜冯鑫曾有不小的担忧。因为做 VR 生态这事,小米、爱奇艺这些大玩家也瞄上了,他担心暴风会失去先发的优势。

随着这一年过去大半,现在往市面上一看,真正在做生态、整合产业链的其实还是只有暴风一家。这里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小米今年因为自己出货量的问题,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到 VR 这块。或许也因此,黄晓杰对小米等手机厂商的担忧也比年初的冯鑫稍微减少了一些。

“手机厂商去做 VR 这件事,本质上的诉求还是集中在手机产品上。他们更多的是希望 VR 能带一带自己手机的出货量。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完全寄希望于 VR 这个新兴的技术。我们想做的事情更纯粹更彻底。” 这也是黄晓杰并不担心三星 Gear VR 的另一个原因。

但暴风现在有足够的理由需要跑得更快。明年国外三大厂商发布自己头显的同时,很有可能也会选择国内的某些厂商进行合作。Oculus 据说已经在和小米接触了,在高端机有不错成绩的华为和三星 Gear VR 也有可能会擦出火花。

对暴风来说,今年也许会是还能喘息的最后一年。在这段空白的时间窗口,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做出点什么。除了产品,生态上的动作可能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虚拟现实行业爆发之前占据优势地位。

随意打赏

暴风魔镜vr市场暴风魔镜手机vr暴风魔镜vr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