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面对今天的局面会怎样
阿尔法工场:投资能力共享平台。
场长点评:近期有个传说,供给侧的药方源于向朱老的请教。
评价一个政治家或者政客,唯一正确的做法是看他利用权力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效果,而不是去揣测他本人的偏好与倾向。缔造共和的人不一定都热爱共和,开放民主的人不一定都热爱民主。
朱镕基,有长期的国家计委工作经历且有干才之名,加上个性突出、作风强势,很容易给人中央计划爱好者的印象。且不说朱镕基是不是中央计划爱好者,内心的偏好是无法真正考证的,即使本人的话也未必可靠。关键还是要看朱镕基做了什么。
中国的体制,正职才有机会决策重大事项。所以观察朱镕基可以集中观察他在上海市委书记任上和总理任上的表现。
作为上海市委书记,在64后改革倒退的两年里,朱在上海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发浦东,二是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25年后观之,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大手笔。
作为总理的五年里,朱也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国企抓大放小,二是拱进WTO。
有人说加入WTO是歪打正着,那是在炸馆事件背景下的决策,不是随随便便的歪打,赌上的是一生荣辱。
不相信市场经济、不支持市场经济,会积极拱进WTO而且要为WTO全面修改中国的经济法律?不说这些,加入WTO促使中国经济加速开放、加速市场化,这是铁的历史事实。
关于抓大放小,评价不一。有人说“朱坚信国企是能搞好的,如果有能干的厂长的话,而对民企则充满了怀疑。大国企分拆与上市,为的是改善管理,而不是改变机制。放掉中小国企,因为财政负担受不了,而不是主动民营化。”这三点都不准确。
1、朱如果仅仅认为“如果有能干的厂长国企就能搞好”,那完全可以继续搞承包制(所谓政企分开,实质是把企业交给所谓好厂长),搞什么抓大放小呢?抓大放小恰恰是对承包制的否定,对“好厂长思维”的否定。
2、承认“大国企分拆与上市,为的是改善管理”其实就否定了前一条的好厂长论。当然,朱镕基“抓大”一方面是改善管理,另一方也是改善机制。改善管理的根本是放弃(纯国企领域的)政企分开的不切实际,让政府承担起产权人的责任。
在国企数目太多情况下,所有者虚置无法克服,但是在监管对象缩小达到两三位数的时候则可大大改善。改善机制则是通过股份制与公开上市(实质是局部私有化),实现外部监督。朱镕基推大国企市场化最积极的表现莫过于通过分拆、实现竞争。(大国企本质上还没有真正市场,这是事实)。
3、至于放掉中小国企肯定有财政负担受不了的背景,但是1993年国企就三分之一亏损了,财政已经非常艰难,为什么一家也不卖?为什么朱镕基敢壮士断腕干掉一半国企?为什么今天财政也开始困难却不卖国企?改革38年了就朱镕基五年卖了国企,你说他是中央计划主义,逻辑,逻辑,逻辑!
不知道朱镕基多干五年会怎么样,不知道朱镕基面对今天的局面会怎么样,我只能猜测:
第一,朱镕基不会让土地财政支配地方政府,而会理顺央地关系;第二,朱镕基会卖掉部分竞争性行业的国企;第三,朱镕基不会让户籍制度活到现在;第四,朱镕基会积极参加TPP谈判;第五,朱镕基不会闲谈态与侧,而会全面放开国内的要素市场,会抓住农民工市民化这个枢纽来搞活经济。
人说“朱从骨子里是个中央计划者,仅在术的层面上接受市场”。其实谁有关心政客或政治家的“骨子里”呢?毛粉说偶像骨子里很民主,但是我们都希望他骨子里很专制而仅仅在术的层面接受民主。
洗衣粉说偶像骨子里很现代,但是我们都希望他骨子里很传统而仅仅在术的层面接受现代。掌权者,把自己珍爱的大棒骨拿回家给自己人吧,把时代需要、老百姓喜欢的那些术留下就好!
作者:东郭后生
内容合作:果果(手机 : 15034081448)
商务合作:小虫(ID : 13581621457)
阿尔法工场公众号:alpworks
投稿邮箱:report@goldenalph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