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补贴,我凭什么打专车?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没了补贴,我凭什么打专车?

九月一日,是大小朋友开学的日子,且不说朋友圈被刷了几十个屏,大北京这拥堵的交通也在提醒这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起,身边又一波好盆友多了一重身份——学生家长,对于大多数朝九晚五、甚至朝九晚九的上班族来说,接送小朋友上下学成了一大难题。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中的父母,专车接送学生给了家长们一个新的选择。

或许你会说,如今的专车市场没了补贴,也就没了吸引力,我凭什么用?可是出行是刚需,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专车市场正在自发的形成差异化竞争。司机和乘客都在用脚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每个人思考的维度都不同,比如价格、舒适度、安全、高效等等。

前几天和朋友聚餐,无意中遇到一位专车脑残粉。她是一位孕期的准妈妈,每天用易到上下班,自己的爱车静静的在车库趴了几个月。我很好奇的发问,记得之前曾有平台推出孕妈专车服务,难道不应该是准妈妈的首选吗?她给我的理由很简单,贵啊。

更重要的是,这位90后准辣妈偏爱易到的自选功能。试想一下,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甚至心情预订喜欢的车型。似乎,上班这件事都变得美好了很多。

的确,最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没有补贴后,应该用哪家平台叫车?甚至我自己也深有感触,以前的选择标准是短途哪家便宜用哪家,长途哪家舒适用哪家。可是现在,几乎每次打车都要在几个平台跳转几次做选择,放弃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加价,比如车辆质量差,再比如等待时间太长。

不难看出,如今专车合法了,补贴停止了,各家也到了拼内功的时间点。

尤其是在滴滴和优步合并以后,这一个月的打车经历总结下来,也有了一点小感慨。听到最多的是,滴滴涨价好多。短途出行用了几次滴滴快车,的确较之前的价格有所上涨。而且,每一次用滴滴快车叫车,都有一种摸彩票的感觉,质量较低的车辆不断涌入,让对乘车品质有要求的乘客不得不望而却步。优步中国曾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近期却碰到几次派单距离远,车辆质量不高,略心塞。

而对于安全意识较强的我,曾在一段时间非常推崇的神州专车,而如今的余额趋近于零,我也失去了继续充值的兴趣,最大的原因就是贵,动辄加价1.4倍。

易到是我出差去机场的首选,因为CIP通道是我的最爱。虽然今年来也加入了大量的外牌车辆,让我有点小失望,但是好在我可以自己做选择。回想一下,过去这一个月,易到应该是我出行使用频次最高的应用。

在这种状况下,我也很好奇,出行平台接下来如何留住习惯了“低价格享受好服务”的乘客们?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大数据来解答,以易到为例做简单分析。

艾瑞最新发布7月移动出行市场的数据显示,易到月度活跃用户连续7个月保持稳定增长。

没了补贴,我凭什么打专车?

7月月度活跃用户数涨至527.83万人,相较于去年12月,易到月度活跃用数据涨幅290%。第二季度的月度活跃用户数每个月的涨幅均超了30%,4月的涨幅最高为46.5%。

7月,易到的月度用户总使用次数为5211.11万次,相比6月涨幅达25%。按照易到7月的月度用户总使用次数与月度活跃用户可计算出,易到用户在7月的平均使用次数为10次,相比6月平均的8.3次,上涨了20.5%。

这样的数字看起来很是亮眼,究其背后的商业逻辑。一方面易到有较强的用户运营能力,将新用户转化为长期使用的忠诚用户的概率较高。另一方面易到去年10月加入乐视后,获得了乐视的资本和生态资源的支持。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底,易到开启100%充值返现活动,充值送硬件、充值送会员等玩法,拉高了新老用户的使用率和留存率。

记得易到总裁彭刚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出行市场最大的挑战在于行业回到差异化竞争模式里,易到偏向于服务导向,而不是效率为先。他认为,出行市场现在处在一个过渡期,市场接下来会分化,车厂、出租车公司、其他的O2O服务提供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这反而是竞争的开始。”

随意打赏

滴滴专车补贴专车补贴大战专车补贴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