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携程高退票费潜规则主因

鞭牛士  •  扫码分享
\

事件回放:此次惹出事端的是携程的一款旅行套餐。
 
根据携程的说明,旅行套餐包括两种:一种是“价值10万积分的旅游优惠券一张+机票一张”,旅游优惠券可以用于携程的旅游产品,按照支付金额进行减免;第二种旅行套餐则是“机票+旅游优惠券(价值¥60)、航空意外险(保额最高可达¥100万)、礼品卡(¥30)(任选一项)”,优惠券可以用于抵扣携程预付类景区门票产品,但使用有限制,不能同时和其他优惠同时享受等;礼品卡则适用于支付携程旅行网预付类酒店、惠选酒店、团购产品及旅游度假产品。
 
然而虽然是旅行套餐,但实际上此次被曝光的机票并不优惠,甚至要高于航空公司官网价格。上述发生退票费用纠纷的机票,如果从航空公司购买需要970元,包含860元票面价格及110元机场建设费与燃油附加费,如果需要退票就要减去票面价格的10%,也就是可以退回884元;而这款旅行套餐却只能拿回584元。
 
在携程网站上,随机搜索7月17日成都到北京的机票,搜索结果显示的34条航班信息中仅有2条没有旅行套餐标注,大部分标注“套餐退订手续费与更改手续费都按照旅行套餐价收取90%;还有不支持更改与退订套餐说明。”其中并没有单独将机票列出退改签规定。
 
对于收取的高额退票费用,携程方面则回应称是票务代理商方面规定的,与其无关,携程也并未参与分成。
 
业内潜规则
 
“其实这种低价陷阱起源于比价平台,去哪儿网等并不能独善其身”
 
然而,此次携程事件并不“孤单”,或者说,在整个OTA行业中,这是潜规则,而非携程个案。
 
携程是在旅行套餐中退改费用增大,而在去哪儿网等OTA平台上,则是通过“机+酒”套餐来实现的。在北京至昆明7月25日出发,7月27日返回的“机酒自由行”产品中,一份包括东航往返机票的套餐显示,回程航班的退票规定为离站时间7天之前含7天取消定位需收40%退票费用;7天内至起飞前2小时取消收取80%订票费用;起飞2小时内及起飞后不允许退票;而改签则是起飞前两小时收取30%,两小时内及之后收取实际票面价格的50%。
 
评论一:开放平台惹的祸
 
随着去哪儿上市后竞争加剧,代表着更优秀的开放平台的轻运营模式,去哪儿比携程的运营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体现出了开放平台的极大优越性。为了应对竞争携程只能跟进做“开放平台”,也就是让代理商自己在携程上开店发布商品,价格的制定也由代理商自行设置,这次曝光的旅行套餐就是由开放平台的代理商造成的,当然作为平台的携程,价格管控或者标准体系需要建立,同时还要明确退款条款,这属于监管缺失。
 
这个情况实际上淘宝也出现过,淘宝一直以来都是假货泛滥,像LV很多人设置的价格是几百元,淘宝为了规避价格导致的假货和欺骗问题,于是进行了强制了价格标准设置。这个方法看来有一定的效果。
 
评论二:比价引发的低价陷阱
 
习惯通过比价购买机票无可厚非,可是商家总是要赚钱的,于是乎卖机票不赚钱,可是在退票改签上赚钱成为手段之一。这样一来低价实际上不是优惠而成为陷阱,所以一味地比价有的时候对于消费者也不一定是好事,相应的服务和条款也要关注。另外对于平台来说,也不能导向比价的习惯,说实话消费者很多时候的习惯也是平台引导的,这种引导平台也难辞其咎,如何引导消费者更多关注商家服务成为平台新的重要任务,这个或许需要携程们多多思考和践行。
 
评论三:央视不仅仅咬苹果
 
可以看我写的评论文章《央视为什么喜欢咬苹果》,很多网友评论央视不曝光中国无良商家,我觉得那是冤枉了央视,虽然携程严格意义上还不是中国公司(属于VIE结构的美国上市公司),不过几乎全部是中国人在运作,所以也可以算是中国公司,这次央视的曝光就是指出公司的核心问题,最后通过媒体监督的作用督促其进行调整和改进,否则普通消费者看到这样大量的媒体报道和评论文章肯定不太敢在携程消费,这对于携程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很可能导致股份和业绩下降。更有可能是引发新的旅游类平台崛起,整个在线旅游格局因此发生变化也不一定。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