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佳缘新季亏损,婚恋网站怎么了?
4日,国内最大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公布了其一季度财报,同比转亏,净亏损为1390万元,股价也随之向进一步下挫,接近52周内最低值。
婚恋网站,这个曾经广告大战打得不亦乐乎的行业究竟怎么了,世纪佳缘的困局究竟是个例,还是整个行业都病了呢?
人口红利到期,天花板已至
世纪佳缘、百合,以及近来强势的有缘网,它们都曾在市场推广上投入甚多。在中国网民规模急速膨胀的过去,这样的野蛮生长确实带来了规模效应。
但随着网民数量增速的放缓,对于网络婚恋这个本身就不大市场来说,增长瓶颈已然凸显。13年网络婚恋交友市场规模不过20.2亿元人民币(艾瑞数据),而其固有的局限性更是让它的增量空间非常有限。
作为典型的平台型公司,世纪佳缘利用用户间信息不对称来制造收费节点,用户希望得到感兴趣的异性的信息,就需要消费,这其实阻碍了信息的自由传递。
因为世纪佳缘在平台规模上的优势,用户可能不得不选择它,以期接触更多的异性,但用户本身对其缺少认可度。那些成功找到另一半的用户虽然会很认可这个平台,但很难继续留在这个平台上,那些效果不好的用户则会对平台存有意见,流失度很高。
满足用户需求则意味着用户流失,这样的尴尬也反映在数据上,世纪佳缘2014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540万,一年前这个数字则为518万,天花板悄然而至。
为了得到更多的用户和更高的认知度,世纪佳缘调高了市场投入,一季度8,300万元,环比增长高达87.4%,这也直接导致了其一季度的亏损。
用户存留周期短这个硬伤推动着世纪佳缘努力寻求更高的ARPU值,于是基于O2O的红娘一对一服务成了世纪佳缘的押宝。
红娘逻辑正确,回报率堪忧
此前有报告称整个婚恋市场规模高达70亿,线下占了50亿之多,而在线上市场拓展乏力的情况下,利用世纪佳缘的品牌和互联网信息优势,寻求线下市场的开拓就成了世纪佳缘CEO吴琳光所设想的破局点。
毕竟,线上服务最多不过是一年498元的会员,但是线下服务动辄数万的起价则存在极高的溢价。在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靠高质量服务拉高单一用户价值在逻辑上也没有任何问题。实现用户结构的“二八化”,靠少部分高付费用户拉动整体业绩的改变也在世纪佳缘财报上得到体现,一对一服务已经占到总营收的16.7%。
但问题是,相比于高投入来说,这样的线下服务站点能够带来的回报率并不高。有能力拿出数万元寻偶的用户大可不必通过婚介,而高投入同样也意味着高要求,负面反馈的增多很难避免,这和世纪佳缘以投入换品牌价值的初衷则有了偏差。
世纪佳缘目前已有43个业务中心,未来这个数字将继续增多,虽然此举被其内部认为是抢占市场先机,但在整体市场规模有限的情况下,高投入的线下站点正在让这家公司变“重”。
数据上的反应或许更加直观,世纪佳缘的ARPU(平均每付费用户每月贡献收入)一季度为23.9元,去年同期是26.1元,上一个季度则为25.3元,整体下滑明显。而这样一种下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移动端营收能力的薄弱和创新不足。
移动缺亮点,手环需观望
对于一季度ARPU的降低,世纪佳缘将其归咎于春节期间用户移动端使用频率的增高,以及移动端营收能力不足。但实际上,世纪佳缘在移动端面临的问题远比这个大得多。
很多公司总是很难想到谁会是自己的颠覆者,因为颠覆者往往是跨界的。
婚介这种形式的出现是源于男女缺少接触机会,信息无法形成连接,但随着社交工具的日益发达,这种情况被大大改善。
年轻人更多倾向于在微信、微博、陌陌这样的社交平台,或者豆瓣、知乎、贴吧这样的社区认识异性朋友、恋爱或者约炮。这些社交产品的强势正在把世纪佳缘的用户需求局限在了婚介上,而非此前的婚恋交友。即便是人们在婚恋网站上完成信息对接,也更多地会转移到社交工具上,社交应用们正在悄然侵蚀着世纪佳缘的蛋糕。
想摆脱这种窘境的世纪佳缘推出了Miss U手环,主打情侣私密社交,但其产品目标受众和自己主流用户却并不相符。
世纪佳缘上的强需求用户更多的是展示价值,寻找结婚对象,并非喜欢打情骂俏的年轻情侣,语音对话、震动提醒这些东西本身就有点太过新潮。地点定位的设计更是直接触及了情侣之间的个人隐私,没能增强安全感,反而加剧了两人之间的不信任。因而手环的市场究竟有多大显然还需要观望。
对于困局中的世纪佳缘来说,或许应该庆幸的是国内还没有Tinder这种颠覆级的移动产品出现,创新和转型的时间窗口都还在,但突围的机会已然在悄然流逝着。
生于PC,死于移动,世纪佳缘的O2O落地努力会改变这个魔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