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嘀嘀打车相继被打压 政府打压创新产业?

鞭牛士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4年年初,央行一系列的强硬措施,让本来蓬勃发展的余额宝遭受灭顶之灾。单笔转账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单笔支付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账户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0000元等一系列的政策的出台,让刚刚上道走路的网上第三方平台支付系统瞬间残废在半路。

近日,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滴滴打车也遇到了几乎一样的困境,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则是打车软件“加价”功能的流行,5元起步,乘客根据自身需求的紧迫,可自身设置加价空间,50元封顶。各地政府部门以扰乱市场秩序为由,纷纷关闭了相关打车软件,打车APP跟随着国内的季节一起陷入了寒冬。

一时间,网络上众说纷纭,更有冲动的网民质疑政府是否故意打压创新企业,充当既得利益集团的帮手,为行业垄断者谋取福利。

其实,前瞻小编看来,政府之所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打压政策,并不是为了谋取福利,更多的则是因为政策的限制,导致政府执法部门的惰性发作,所以只要顺手“一刀切”。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所谓“创新企业”的发家史找到答案。众所周知,余额宝当初的火爆是以它的高额利息为噱头的,这种高额利息远超各大银行的固有利息返给,所以才在短短的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用户的青睐。

热情的用户们把钱从自己的银行账户中取出,存入余额宝账户,余额宝再把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散钱集中起来,投入银行,凭借强大的资本赚取银行利润,顺便通过银行既有的投资能力面向社会进行放贷,赚取高额回报之后,再回笼补偿自己的用户。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模式,其实简单说来,就是利用银行自身的差价,引诱客户从银行中取出钱,再放进银行中赚取利润,用银行的钱赚银行的钱,余额宝打的一手好算盘。

面对血吸虫一般存在的余额宝,银行当然会对此不忿,进行打压也是情理之中。然而,政府的默认支持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原因很简单,余额宝虽然以高额利率回报吸引客户,但越高的利润意味着越大的风险,差价虽然好赚,但资金链一旦出现断裂,势必引起全社会的恐慌。余额宝作为私人企业的产品,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应付这种风险的,所以政府为了避免这种可以预见的长远麻烦,索性挥刀自宫,一了百了。

余额宝

至于嘀嘀打车,则更是容易理解。打车APP之所以受到限制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加价”系统的应用。出租车市场本来是以城市地段为分割来招揽生意的,现在“加价”系统一出现,客户为了更方便的打车,司机为了赚取更高额的报酬,以前的地段距离界限就不再清晰存在,市场的混乱也可预见到一丝端倪。

再加上打车软件对于私家车的允许准入,使得现成的出租车市场受到了冲击,各地的出租车罢工潮此起彼伏,更是把本来就很混乱的市场熬成了一锅粥。

而政府并不能跟着软件的更新换代立马做出反应,考虑到政府职能部门的臃肿和滞后性,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关法规约束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所以,为了避免麻烦,政府的屠刀再一次如约而至的挥下。

嘀嘀打车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两次事件的最终结果都是以政府打压而告终,但最终的责任却不能完全归纳于政府。毕竟,以现有的社会体系来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能够以一样的速度回应互联网市场的日新月异。

既然不能回应,只好保持现状,这也是当代社会的无奈之举。至于“打压创新”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更多最新科技类资讯,精彩点评,请关注头条前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