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电商进入2.0时代,社群红利将取代社交红利

鞭牛士  •  扫码分享

\

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网络就业社保研究报告》称由淘宝带动的网络创业就业的达866万。同年12月底,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称,微信带动的就业数量已达到1007万人。如果说在pc互联网时代淘宝电商坐拥天下的话,那么在移动互联时代,淘宝这一独尊天下的格局将彻底被打破。

虽然微信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是在商业化的进程上却饱受诟病。从入股滴滴,“联姻”京东到推出微信小店,上线广点通等,经过7亿用户规模的发展后,笔者认为微信社交红利的风口已关闭,微信电商将进入由社交红利转向社群红利的2.0时代。

朋友圈微商的社交红利已终结

朋友圈微商的兴起标志着人人电商时代的到来,而各种移动购物平台的诞生则标志着朋友圈微商的走向没落。朋友圈微商社交红利的终结,主要体现在:

微商告别刷屏和加好友时代。众所周知,微信社交红利第一批获利者就是最开始从事微商的人,在微信还没有上限好友人数之前,这批人通过qq群、微信群、通讯录等各种方式疯狂地添加好友,然后又通过朋友圈不断刷屏,甚至采用一键群发的方式将各种优惠促销的骚扰信息推送到好友手机上。随着从事微商的人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用户对这种暴力刷屏行为的强烈抵触,这种简单粗暴加好友的社交卖货方式愈发艰难,最终绝大部分微商将无红利可言。

平台崛起的冲击。朋友圈微商红利的终结除了朋友圈不是一个完善的交易市场,不适合做营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各种官方平台和第三方购物平台的崛起。拍拍微店正从全国各地重金寻找微商合伙人,微盟也开始大肆招募分销员,朋友圈微商逐渐向各大平台转移。微商不再局限于此,一些立足长远发展的企业开始利用平台来做用户沉淀,不再以抢用户和卖产品为首要目的。

公众号的社群红利时代来临

微信从社交红利时代走向社群红利时代对微信本身的发展来说是一次飞跃,对用户来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笔者认为微信用户的社群红利首先将从公众账号开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众账号重回内容为王。 上个月微信公众号试水评论功能,部分媒体已经接入了该功能,相信不久后将会全面开放。评论功能的开放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媒体人和粉丝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醒用户在关注时将会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公众账号的实际价值。一批从不露面的僵尸粉将会被驱逐出局,通过高质量用户的沉淀社群结盟实现粉丝变现,比如付费阅读,打赏等。

第二、自媒体迎来社群变现的黄金时代。 目前微信已有800多万的公众账号,但800万公众账号(服务号+订阅号),对用户来说有价值的并不多,如果不是恶意刷评论,一个自媒体价值的大小完全可以凭借用户的阅读数,分享次数的多少以及评论的优劣就可以分辨出来,很大一部分自媒体将会通过内容营销的方式变现。细分市场的重度垂直将是自媒体圈粉变现的最佳方式。微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但不是一个去大V化平台,大V通过个人的微信号和公众账号就可以俘获大批的粉丝,只要略懂一些营销知识就可以很快变现,哪怕只是一个垂直行业的意见领袖,也会获取不少粉丝的追随。

第三、基于兴趣和分享的社群联盟会蓬勃发展。 微信上很容易产生部落联盟或兴趣结盟,这一点像豆瓣上的兴趣小组,大家因为某部电影或某本好看的书因为相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和文艺气息十足的豆瓣不同,微信上的兴趣小组更多的是商业上的营销,比如将一群好友拉到一个群发个红包,就某篇软文或某个产品求点赞,求转发。这种小范围的圈子生意就是一种社群经济,对个人而言,这种社群经济就是一种媒体了,社群媒体能让使用者轻松与外界交流。同时,众多个人集合成的庞大社交圈,也将形成极有效率的推荐机制,取代搜寻引擎,让使用者迅速找到好的产品及众多实用资讯。对企业而言,由于众多个人使用者(即潜在消费者)对社群的依赖渐深,传统广告形式陈旧,很难打动消费者。直接锁定消费者的行销讯息将逐渐失效。众多成功的企业,如今已将社群的分享和推荐视为庞大焦点团体,以及迅速和消费者交流的工具,这种兴趣和分享的社群联盟将会蓬勃发展。

虽然微信的社群电商目前还不成熟,只有极少数的像逻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这样的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袖玩出了花样,但是微信却为这些草根明星和草根自媒体人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和最低廉的试错成本。错过社交红利的草根大众依旧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搭上社群红利的这趟列车。

【作者微信号:oneisall2014】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