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车很擅长“跑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鞭牛士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很多年前,流行用电脑玩“极品飞车”游戏。当时我们公司添置新电脑,有人提出要求“可以玩极品飞车”。但毕竟是公司采购,不可以太贵。负责采购的同事不负众望,买来了当时市面上最低价的奔4电脑,好像是4888元,品牌是神州。
\

 

那台神州电脑,刚买回来时确实挺快,极品飞车也玩得转。不过没多久就出问题,具体是啥问题也不记得了,总之就是常坏常修,后来也就沦为一般办公用途。

 

这事让我对神州电脑没什么好感。尽管后来看到他们很多的“神机”广告,也没能让我第二次成为他们的用户。

 

这事说明一个商业道理:在消费者有很多选择时,如果你的产品以某些亮点做突破,可以吸引到消费者。但如果在实际使用中未能展现出对应的价值,让消费者失望过一回,你可能就从此得罪了这个客户。

 

这里我想扯出另一件事:IT产品的卖点和汽车相同吗?

 

神州电脑的问题,说实话我这个外行人并不清楚。但从一个“上过当”的消费者的角度看,我感觉神州电脑的硬件配置很“亮眼”,价格只有同等硬件水平一线大厂牌的一半左右,“性价比”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实际用起来,体验却有落差。

 

IT产品领域有“跑分”一说。通过可量化测评得出分值,反映各方面性能水平。但是又有一条不成文的共识:“跑分”产品有它的追随者,不过“跑分”出色未必就真的是好产品,也不是每个消费者都会对“跑分”性能那么看重。

 

我就是一类典型。比如我自己的电脑,工作至今已经换到第四台笔记本,第一台是超薄的hp,漂亮,但稳定性很不好;第二台是IBM的Thinkpad,很结实,用了好久;于是第三和第四台,我都继续买Thinkpad——哪怕它已经从IBM变成了Lenovo,我还是继续选择这个系列,而且都是买高级系列的低配型号,我知道它们的“跑分”性能不会高,但胜在结实、稳定、耐用。在这里例子里,我自己一步步成为一个了解自己需求的、成熟的消费者。

 

诚然,产品的性能不仅仅是“跑分”能力,还包括设计、装配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售后服务。这些共同决定一个产品的综合实力——值得买的程度。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肯定不局限于看跑分成绩——虽然确实有一部分“小白”用户是这样。

 

硬件配置、跑分成绩,都很容易被量化,容易传达给消费者;而设计做工品质、可靠性耐用度等这些,需要用户用较长时间去验证,又得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形成口碑积淀。对于年轻的品牌,缺乏口碑积淀时,自然热衷于用可量化的指标来“感化”消费者。但是大品牌经过长时间发展,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口碑时,就会知道产品必须全面,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汽车界,并没有明确的“跑分”一说。但汽车界有唯规格派、唯配置派,有一些厂商灌输给消费者的“性价比”,就是规格表或配置表上的丰富程度。近年还流行凸显某项性能数据,例如百公里、白米加速能力,这是更加典型的“跑分”表现。

 

除了规格参数,像外观、内饰、空间这些,也属于容易看见、容易感知的产品力。我习惯把这些称作“看得见的产品力”。

 

但我素来强调,消费者还要懂得考量“看不见的产品力”。包括驾驶完善性、行驶品质、可靠耐用性,以及维修保养便利性和费用。

 

这些东西,尤其是驾驶乘坐的感受,是很难量化的。不是不行,例如专业媒体的对比测试,还是可以将操控、震动、噪音这些东西量化比较。我不会把这些归类到“跑分”层面,毕竟一台车如果能取得领先业界的性能测试成绩,其机械性能必定有优秀之处。

 

然而依然有那么一类车:规格平平,在性能测试中的数据名次也不拔尖,但只要稍有经验和判断力的人一开上手,立即就能感觉到它们机械性能的优秀。也有一些车,设计和性能参数都平平淡淡,但用过的买过的人都没有怨言。这样的车,可以说一点都不善于“跑分”,但它们往往更迎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这就带出了那句名言:车,是买来用的。但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真理。因为还有些车,是买来玩、买来收藏、买来炫耀的……

 

因此我们要尊重各种人对各种车的追求,擅长“跑分”的汽车还会有其追随者,只是不包括我而已。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