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冠泰与涂鸿川散伙转投启明 两个人的高原资本

鞭牛士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启明创投2014年6月19日宣布叶冠泰(KuantaiYeh)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专注于信息技术投资(IT)领域。

叶冠泰是典型的技术型资本家,他拥有美国半导体处理技术专利,曾任职于英特尔,瑞信投行,非常熟悉IT技术。在高原资本的时候,基本抛投露面的都是涂鸿川。GPLPCN就为大家八一八高原资本中国的哼哈二将。

高原资本中国:两个人的VC

GPLPCN此前采访过涂鸿川,百度简介上显示他是湖南人,开口却是港台味的中文——GPLPCN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马来西亚人。百度百科坑爹啊!

“论投资公司每人的单位产出,我们绝对是最高的。不过我们一般尽可能低调一点,挣了钱也没必要炫耀让人知道。”涂鸿川“狡猾”地笑道。

涂鸿川给创业者的印象就是拎着皮包到处跑。让创业者吃惊的是,往往后来才知道这个能说会道的投资人在中国只有一个搭档叶冠泰。是的,这家VC在国内的全部投资团队只有两个人。以致不止一次,涂鸿川被人怀疑,是不是一家皮包公司?

然而,只要稍对高原资本有所了解,便会找到答案。在1988年成立、快满27岁的高原资本,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旗下管理着8只美元基金,总额大约37亿美元,其LP主要来源于国家基金、大学基金、企业基金、退休金、保险公司等,其中很多LP都是超过10年的合作关系。作为老牌创投,高原在全球投资且创建了超过200家公司,包括Lycos——最早的搜索引擎,Staples史泰博办公用品,Lululemon露露柠檬运动服等。

2005年,原供职于集富的涂鸿川加入高原资本,受命负责高原资本在亚太区的业务扩展,开启了高原资本在中国的拓荒。几年里,涂鸿川一直是“孤军奋战”,直到2008年,叶冠泰加入高原资本,这家VC的投资人数终于完成“1”的突破,成为两个人的VC。

团队小,反映在投资节奏上便是两人的不紧不慢,他们约定每个合伙人每年投资项目不得超过2个。而从2006至2012年,高原资本在中国才完成了将近10家公司的投资。

哼哈二将:涂鸿川和叶冠泰六年同行

2008年,叶冠泰离开英特尔投资(IntelCapital)来到高原资本,这家公司开始进入一个有趣的阶段:两位合伙人经常要密切合作,共同商量(当然也没有其他人可提供参考),彼此会换着项目去看。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涂鸿川喜欢拎个皮包到处跑,大学时学的是市场营销,性格阳光;叶冠泰是技术出身,被涂鸿川称作典型的“理工科男”,理性谨慎,文质彬彬,拥有两项美国半导体处理技术专利,管理过芯片生产线。叶冠泰的性格和涂鸿川很不一样,特别细心。

“我觉得一家投资机构最大的风险是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同样的理念,这要靠时间去融合。”涂鸿川总结,“我和冠泰的性格可以说是接近于180度的不同,但是我们有共同点,对一些东西都会表示认可,而且我们之间的沟通其实成本非常低的,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有一个中间看法。”

“基金也有企业文化,就像投资创业公司一样,我比较喜欢的情况是,CEO的左手、右手合伙人与他的性格是不同的。有些公司是做技术的看不起做销售的,这就影响发展了。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别人的性格、别人的思想。”

从人数多、岗位复杂的大投资基金角度来看,会很奇怪这两人是怎么支撑起一家投资公司的大部分工作的。他们两人通常是一个项目跟到底,尽职调查、财报分析、律师合同、法务等。

“其实人海战术更像是PE的做法,因为那些项目巨大,需要做很多分析。我看到不少的VC也有庞大的军队,觉得也不错,但是做早期的话风险特别高,如果合伙人不是自己亲力亲为,风险会更高。”

高原资本在投资圈里的确并不高调,甚至有点神秘,但口碑良好。涂鸿川与叶冠泰每年也会看两三百家公司,但他们却为自己树立了几项硬指标:必须是TMT行业(主要指电信、媒体和科技类)企业,最好在“一岁大”左右,要由高原资本领投并占股达到20%。

途牛网CEO于敦德眼中的叶冠泰

我记得第一次和高原资本谈,是我们去到他们的上海办公室,它的核心投资团队只有叶冠泰、涂鸿川,两人的办公室面积也差不多。可能由于人少,有的创业者会对高原资本有“皮包公司”错觉,这种说法更多时候是一种调侃、玩笑,但我却没有这种感觉,只顾着和投资人交流了。

因为叶冠泰是途牛项目的直接投资人,我和他沟通的相对更多,与涂鸿川也交流过多次,感觉他们二人是“黄金搭档”。涂鸿川给人感觉很nice,热情又谦逊,能迅速和陌生人拉近距离,叶冠泰则是稳重类型,说话逻辑性强,能帮你抽丝剥茧分析问题。

聚焦叶冠泰:从半导体到无线的风险投资路

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投资只是摩尔定律的衍生,新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资本处于一个服务的地位。

从最初从事半导体到投资珠海炬力,到前期投资80后创业团队,趣游或者途牛,高原资本董事总经理叶冠泰的职业轨迹对应了这一进程。

投资人

叶冠泰回忆起来:记得2004年,我刚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社会上整个风投机构也就几十家,且以美元基金为主。

叶冠泰在康乃尔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的学士学位,电子工程的工程硕士学位,还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康奈尔大学建于1865年,为八个常春藤盟校中唯一在独立战争后创办。规模也是最大的一所。在常春藤盟校中,录取率三成左右的康奈尔大学有“最容易进,但最难毕业”一说。

康奈尔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另有两所分校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

叶冠泰的职业生涯开始于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这是在1991年。“我从事电子工程方面的工作,半导体设计,专门负责产品研发。”

在六年的时间里,叶冠泰担任过技术整合经理,晶圆厂经理等。这一期间,他领导研发团队,开发和量产第三代SRAM记忆芯片。叶冠泰拥有两项美国半导体处理技术专利。

90年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是半导体,当然,英特尔是其中的佼佼者。1998年联想将第一百万台电脑赠送给英特尔传奇的CEO安迪-格鲁夫。

那个时期流行他写的一本书,即《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其中第二章“10倍速变化”。

叶冠泰则有了前瞻的职业选择,“我想多了解市场以及金融方面的知识,于是转到了投行。”

介绍是,叶冠泰是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驻香港的投资银行家,负责亚洲除日本地区科技行业的投资银行业务,为亚洲的高科技公司提供服务。

叶冠泰回忆,最初是负责半导体公司的并购和上市,后来也管理其他高科技公司的项目。

历史总是齐头并进,再来说英特尔。1998年,搜狐成就了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

英特尔投资原来的名称是企业战略发展投资部,而从2000年开始,正式更名为英特尔投资(IntelCapital)。关于英特尔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叶冠泰后来有一个理解是,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多

卖芯片,而是希望推动整体产业向前发展。当然,我们明白,作为行业龙头,市场规模扩大了,获益也就最多。

当然,当时他还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他在此期间打理过的交易包括中芯国际和掌上灵通的首次股票公开发行,新浪网易的可转债发行以及中国网通的私募。

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五年时间里,叶冠泰主导的首次股票上市、追加发行、私募、可转债,以及并购业务合计交易额超过50亿美元。

后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的时候,叶冠泰回顾:几年以后,我变成一个“金融专家”。数年过去了,我开始怀念技术工作,倒不是想再做产品研发,而是想找个能兼顾技术和投资的工作,发挥我的专长。

叶冠泰还是康奈尔大学校友中国学生招生会主席,从2004年开始协助康奈尔大学在中国的招生。

在英特尔

2004年,叶冠泰加入英特尔投资。

时代背景很重要,2007年9月,英特尔投资亚太区总监张仲,在英特尔官方博客回顾:从2001到2003年我们渡过了VC界的“核战后严冬”。几乎所有VC一下子都消失了,包括所有的企业投资机构。

而2004年,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就英特尔投资来说这之后,投资了德胜无线、珠海炬力,以及金山软件。

2005年6月13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在北京宣布设立2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用于投资中国本土致力于硬件、软件和技术服务的创新企业。

当年9月,珠海炬力获得新加坡政府投资、汇丰投资、英特尔投资等共计8000万美元的投资。

“在中国的电子行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做深做精,尤其对于IC设计商来说,如果它的产品线做不到行业的前两名,那么,可供其赚取的利润将很有限。”赵广民概括,赵广民

这个名字同中国MP3市场形成密切联系。

赵广民1960年出生,77级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专业学士,1982年进入北京电子管厂,任半导体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1988年获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学位。

1990年下海加盟珠海亚力电子,2001年创办珠海炬力,任总经理。

接下来是一个十倍速增长的故事,2002年公司营收不过一百多万,2003年四千多万元,2004年为4.6亿元。2003年,每个月出货量不过几千片,此后出货量急速上升,迅速达到每季度百万片,之后是千万片级。

这对应MP3迅速普及的进程,从时髦商品到变得成为众多电子设备的附带功能。

赵广民的思路是,如果一开始清晰完整地规划出整个产品线,形成可延续的产品序列,就可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2005年11月30日,炬力集成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7200万美元。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是这次炬力集成公开招股的主承销商。这是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大陆IC设计企业,第一家就是中星微电子。

2005年珠海炬力的芯片出货量达到了4980万片,较之2004年的1220万片增长308%,这个数字为全球第二,第一SigmaTel为5080万片。价格优势仍然是一个方面,珠海炬力平均售价为3美元,而行业平均售价5.67美元。

2007年8月,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总代表叶冠泰接受《创业邦》采访,谈到了他们觉得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方向:

内容的数字化趋势使得包括无线和有线的宽带接入都需要公司去解决持续不断地提升速度的问题;互联网的普及,促进诞生的一些新的应用,其中包括分享方面的应用;还有网络基础建设部分……

在英特尔投资,叶冠泰参与了珠海炬力、BCD半导体、芯邦微电子、澜起微电子、赢思软件、掌中彩、芯原微电子、唯晶科技、易宝支付,及51.com的投资及担任董事会观察员。

“看网络游戏谁做得好,有个简单方法就是看谁在ChinaJoy上的展台大、美女多。”在“2008年度中国数码娱乐投资与发展论坛”上,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总监叶冠泰谈及新机会:

我们可以发现,与前两年相比,今年具规模的展台还是那几个大企业,新的游戏公司并不多。这实际上是一个象征,即游戏产业已经开始接近成熟期。从风投角度看,此阶段我们就会寻找新平台。

12月8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08年度“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40岁的叶冠泰入选,不过当时他已经是高原资本的董事总经理。

高原资本

2008年9月17日,高原资本宣布叶冠泰已经加入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高原资本资深合伙人DanNova说,“将为我们和出色的中国企业家以及管理团队合作建立未来的市场领先者提供极大的帮助。”

叶冠泰则表示:“中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市场,拥有许多才华出众的企业家,他们提供了众多投资机会。我非常渴望将高原资本广泛的行业经验以及资源运用于帮助最优秀的企业成为成功并且持续发展的公司。”

“加入涂鸿川先生负责的上海办公室。”涂鸿川是高原资本中国创办人和董事总经理。加入高原资本之前,涂鸿川是集富JAFCO集团在北美的投资合伙人,他同时负责在亚太区的业务拓展。

实际上,同期,高原资本(HighlandCapitalPartners)庆祝了其创立20周年。

BobHiggins和PaulMaeder于1988年创立了高原资本,到今天仍然在领导着公司。20年来共筹集了30亿美元资本,投资了200个公司,其中的90个已经上市或者被收购。

“高原资本和其他风投机构的不同在于,我们以合伙人团队为导向,提供恰当的策略指导组合,手把手的领导和深入的行业经验,帮助企业家和他们的团队成为市场领先的公司。”人们逐渐发现,他们的方式是将鸡蛋集中在少数篮子里,如果项目较少,就有可能花费更多精力。

2006年11月,奇虎公司宣布,获得高原资本联合红点,以及红杉资本、MatrixPartners、IDG第二轮投资。丹尼尔-诺瓦(DanNova)进入奇虎董事会,涂鸿川担任董事观察员。这是高原资本在内地首次投资。

高原资本如是介绍中国团队,在中国的三位董事总经理带来了对于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以及在中国投资和帮助高成长公司成功的大量经验。即涂鸿川和叶冠泰,另一位是DanNova。在一半的项目里,涂鸿川和叶冠泰两人都会担任董事,这是一个二重奏组合。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