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用车为什么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近日,易到用车传出大裁员的消息。易到用车的官方声明模棱两可,称“所谓的裁员,是公司业务中正常的人员流动”,而针对传闻的裁撤海外事业部和公共交通事业部,易到用车表示“是模式升级”。
不管真相究竟如何,这家曾经的专车领域老大重新放在聚光灯之下时,已经物是人非。根据易观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的专车市场,滴滴打车、Uber和易到用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8.3%、10.9%、8.4%,而一年前易到用车在专车市场则是绝对的老大,易到用车为何会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呢?
首先,滴滴和快的采取了一个迂回的战术,先大量烧钱发展免费的打车业务,快速积累乘客和司机资源,然后切入专车业务。易到用车则采取策略则简单直接,就是直接做专车。滴滴一开始走的是B2C业务,而易到用车则开始主要市场是商务租车业务,是B2B到B2C业务,这决定了两者的基因不同。
有人举了个例子,易到用车因为是做B2B的基因,所以对于预订这块是优先保证的,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定了一个上午12点的车,那么抢到这个预订业务的司机将在12点之前不会被派其他活儿,这让很多司机少了很多活儿,司机必然会流失,司机的流失让乘客很难叫到车,进而恶性循环,影响了易到用车的发展。
其次,易到用车摊子铺得太大,犯了不聚焦的错误。易到用车并非没有想过先做打车业务,然后反哺其专车业务,早在2011年易到用车就推出了一个名为“打车小秘”的业务,这和滴滴打车、快的类似。但是连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自己都承认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半拉子工程,体验不好就不难理解了。一方面打车小秘这样的产品不完善,一方面易到用车又同时进入了多个领域:易到巴士、试驾、代驾等等,这必然会导致资源分散,很难聚焦优势兵力,在关键点实现突破。
易到用车遭遇困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不逢时。任何公司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易到用车实在是因为生的太早了,以至于一出生就要自己独自抵挡来自监管部门、传统势力的压力。翻开去年的媒体报道,“易到用车等被指黑车”、“易到用车允许私家车参与经营被指违规”等非常多。易到用车还因为监管影响了并购和融资,如果放到现在,有这么多专车平台,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体会到了专车的好处,一起摇旗呐喊,和去年此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或许与周航的特点有关,比较理想主义,但有时候理想者会遇到坚硬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根据媒体报道,周航的梦想是构建一个共享的用车社会,其曾经联合奇瑞、车联网公司博泰成立了一个名为“易奇”的合资公司。这个公司的梦想是打造全球第一款用于共享的智能互联网纯电动车,那时候你将不用再买车,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租用,易奇的车将生来共享。据说,易奇还会向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
必须为这种有梦想的人和公司喝彩,但是现实又很残酷,面对滴滴、Uber的咄咄进攻,尚比较长远的梦想有时候需要收收。易到用车,快收收心,去迎战吧,敌人已经打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