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从马航370事件看媒介素养
马航370的命运,在这一个月里都在撕扯很多人的内心。抛开马来政府的无耻加无能的表现不谈,回顾一下这段时间,自己的情绪和判断的种种波动,就会可怕地意识到我们每个人不知不觉被各种媒介所影响的程度——一条看似确凿的消息一下让我们的内心燃起希望,随后的证伪又残酷地熄灭它,而在最初的几天里,甚至一天可以经历几次这样的起落。
有人形象地把这段关注马航370动态的时间,总结为“上午造谣,下午辟谣,晚上竞猜”。其实马航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是当前媒体环境最真实、最极端的现状——高度发达的传播渠道以及有限的内容产生源头,加上公众极度的关注产生的信息需求,这中间的落差就是各种谣言产生的空间。这很像此前我和很多企业的朋友交流过的一个企业PR公式:企业的知名度-企业的透明度=谣言的空间。
因为信息源极其有限,所以哪怕是权威媒体的动态滚动播报,也大量采用“马来西亚方面消息”、“越南方面消息”、“美国方面消息”或者“澳大利亚方面消息”这样语焉不详的表述,对于公众来说,在强烈的关注心理作用下,已经很难把这些信息和“匿名航空专家分析”、“绝对靠谱的马航事件真相”、“朋友的表妹在英国看到……”,甚至“欧盟日报报道”、“德国媒体透露”这样的谣言区分开来。尤其是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谣言绝大部分都还是从你的朋友那里获取的,让你难以识别。
而媒介对我们的影响,远远不是被谣言忽悠之后那种短短的失落和不爽。
我们生活的年代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如此方便地获取信息。事实上,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已经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大部分生活交给媒介。一项关于媒介使用的调查表明,一天中人们大约有30%的清醒时间在专注使用媒介,另外39%的时间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同时在使用媒介,只有不到21%的时间在专心工作。媒介影响了我们接触信息的习惯,固化了我们对于几乎所有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预设,由此支配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这个时候,知道如何接触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媒介素养”。如果媒介素养不够,自己的思想就很容易被媒介所支配,成为被哄来赶去的羊群。在国外,还专门有一个尖刻的词汇叫做“媒介文盲”。
市面上关于媒介素养的书不少,高大上的理论一大箩筐,但是简单地说,做到以下三点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 怀疑的态度,简单的求证。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过去对媒体的信任,已经不假思索地转移到了新媒体时代。但只要最简单的搜索和计算,就可以极大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例如网络上言之凿凿的美国军事专家夸奖中国的文章、书籍等等,直接搜索书名和作者名,就知道内容大部分都是YY;2013年双十一后,阿里发布文章说天猫当天一小时卖出200万条内裤,连起来有3000公里长,这样有数据的表述非常直观震撼,但简单计算一下,会发现每条内裤的长度是1.5米。
■ 多渠道阅读。一个训练有素的写手不需要编造事实,他通过有意识地忽略某些背景信息就可以把读者的判断引导到预设的方向上来。所以对于关注的主题,从不同渠道、不同内容源获取信息,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全面的认知;而更长期的益处是,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更有助于不断增强完善你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在已知的范围内打转转。
■ 筛选信息源,坚决屏蔽掉不靠谱的信息源和传播节点。要知道,对我们的头脑有影响的媒介,除了媒体和广告商,还有你身边的朋友。那些不断向你传输误导信息的作者、朋友和渠道,不仅是在浪费你的时间,更是在污染你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