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欧美手游内容成为热门创业方向,有哪些机会与陷阱?
浓缩观点
-
签下欧美优质手游的代理权并将其引入国内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近些年罕有企业做成规模,究其原因,不是钱的问题,能不能在后期的游戏制作层面与欧美CP达成共识,进行主流制作人层面的对话,才是关键。
[caption id="attachment_198401" align="aligncenter" width="560"]
Toronto’s Snowman studios最新出品的手机游戏Alto’s Adventure,颇具纪念碑谷的梦幻唯美风格。[/caption]
近些年,不断有初创公司试图将国外好的手机游戏内容引进中国,例如去年8月份成功上市的乐逗游戏等,曾参与该项目的联想乐基金内部人士告诉钛媒体记者,乐逗游戏能够在三年半内“火箭般”上市,与其强大的全球手游CP签约能力密不可分。
但是,更多类似思路的国内企业,往往采取在美国硅谷等手机游戏优秀CP密集的地方派驻销售代表等方式,这种思路下,往往很难签下足够数量的优质游戏。形成上述奇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进口手游内容成为热门创业方向
目前,手游市场的规模和前景毋庸置疑——荷兰市场研究公司Newzoo近日发表报告显示,至2017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并指出这主要得益于亚洲市场和手机游戏的爆发性成长。
而《普华永道手机游戏行业洞察2014》显示,目前国内手游玩家数量已占到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50%以上,并且随着智能手机、无线网络及4G网络的进一步普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1.8%。
全球以及国内手机游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孕育着新的市场机遇,而这其中如何架起中美手机游戏内容领域的交流桥梁,让更多更好的国外原创手机游戏可以登陆中国市场,实现美国手游CP以及国内渠道、发行商的共赢是很多手游初创企业创业的典型思路之一。
事实是,如此多的初创企业做手游内容进口生意,一方面与国内中小渠道对内容有强烈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欧美CP也有将内容输出给国内的出口需求。
国内中小渠道急需手游内容
游戏一般分为端游、页游以及手游,其中手游在业务模式以及分销模式上与前两种游戏有很大不同。对端游和页游而言,研发门槛比较高,因此能够进入的CP或者发行商、渠道商数量比较少;而手机游戏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周期也比较短,因此涉及的CP、发行、渠道的数量都呈爆发趋势。据悉,目前国内就有几千家的安卓手游渠道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快速增长的安卓手游渠道商和发行商而言,最急缺的当然是好的游戏内容,而这对于没有话语权的中小渠道而言,恰恰也是最难的地方。名校毕业的小李平时酷爱手机游戏,他也看好了手机游戏产业的巨大机遇自己开了一个安卓手机游戏渠道,但运营一年以来只找到一个CP愿意与他进行签约。事实上,有类似问题的安卓手游中小渠道在国内有数千家的规模。
“对中小渠道而言,拿到‘片源’很难,因为对完美世界、360、昆仑这样大的CP而言,其本身就是渠道,实行产销一体的模式;余下的一些好的CP不是隶属于大的渠道就是已经与大的渠道达成了独家合作;又或是代理金额特别的高,因此中小渠道想要从国内好的CP 那里代理到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手游专业制作人Andy Hybels告诉钛媒体记者,“而差的CP又同质化现象很严重,质量不能保证,中小渠道也没有代理的动力。”
事实上,不仅现存的众多中小渠道急需好的游戏内容,国内手游新增从业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手游中小渠道不断涌现,并且随着房地产等领域热钱的退出,很多传统企业也看准了手游机遇,想拓展游戏版块,而对于这些手游产业偏上游的长尾部分,初涉行业的他们对于CP同样没有议价能力,同样急需性价比好的手游内容。”Andy Hybels向钛媒体表示。
牵手欧美CP:理解制作是关键
在愤怒的小鸟、部落战争等风行国内的欧美游戏榜样鼓舞下,对国内数量众多的中小渠道以及新增从业者而言,制作成熟度高、创新度高以及商业模式成熟的欧美手机游戏内容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对他们而言,如果能以合理的价格代理到国外的手游内容是再好不过的。
事实上,欧美手机游戏CP也有将其内容输出到用户众多的国内市场的需求,但目前其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首先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引入国内的合作伙伴。对欧美很多游戏制作团队(CP)而言,对游戏制作层面的关注度是难以想象的,也就是说其对于与其接洽的国内合作伙伴在制作层面的信任度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进行签约。
“一句话,不是钱的事儿,”Andy Hybels表示,“目前很多欧美游戏制作团队经常接触到国内手游渠道的驻美商务代表,而在商业谈判或者接触过程中,如果该国内合作伙伴不能说服欧美制作团队其有令人满意的后期制作支持,即不能在制作层面达成共识,往往很难达成签约。”
这与中国手游产业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国内手游产业中大的渠道永远是最强势的,即使这些大的渠道与国内CP在制作层面思路不完全一致,为了销售业绩,国内CP也往往选择妥协,而在欧美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想到拿到欧美游戏代理,必须首先在制作层面与其达成共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很多试图引进欧美游戏的企业很难做上规模,因为其无法与欧美手游CP进行主流制作人层面的对话。
“事实上,想要拿到较多的片源,必须首先是美国DNA的公司,这样可以更好把握欧美CP的痛点;其次,公司核心成员,必须是EA、SEGA等核心公司曾担任过技术总监、执行制作人、主策划等职务的人员,这样与欧美CP进行谈判时候才能一击必中。”Andy Hybels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钛媒体驻美记者陈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