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新生态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新生态

    杨钊 / 2014年07月04日

    浓缩观点

    • 我们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们找的是红海,但是我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所谓找到风口,怎么判断风口呢?当产业上有重要的生产要素变化时,就有新机会的诞生。

    《商业价值》2014MIIC移动互联网大会现场报道:

    媒体规则在发生迅速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且听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带来的分享。

    新的介质和它所带来的变化

    我们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们找的是红海,但是我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所谓找到风口,怎么判断风口呢?当产业上有重要的生产要素变化时,就有新机会的诞生。我自己观察,手机相对于PC来说将会是一次更重要的信息介质的变化,三年前,虽然PC互联网已经流行起来了,但是由于PC不能够移动,所以,无论在火车上、地铁上,还有是很多卖报纸和杂志的人。智能手机具有随身移动的特点,可以成为更普遍的信息传播的介质。

    新的介质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它的屏幕很小。PC时代的网站,一般上面都是很密集的内容,但是如果屏幕很小的话,不能放很密集的内容。其次,人们使用介质获取信息时也有一定的特点,可能是在他开会间隙,在等电梯、等车、等人间隙,很多时候都会拿起手机看看。

    2011年底、2012年初这个领域看起来已经是红海了,几大门户,包括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投入,但基本上还是把PC内容简单平移过来,没有针对新的介质,介质的变化是最大的变化。在介质变化过程中,内容从创作到变现都会有很多变化,比如变现,大家注意到,PC上的广告一般都是对联、灯笼,甚至是会浮动的灯笼广告,在手机上,就这么一个屏幕,再用对联、灯笼挡住手机界面,用户就没法看了,我当时认为,这种展示广告不适合手机。而是要探索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重新定义内容分发

    我们不生产内容,我们要做的是对内容进行分发,在我看来传统的信息分发方式已经过时了,在我看来,传统的由编辑态度和编辑喜好来挑选内容,是对读者和创作者都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不公平?对读者而言,他明明需要更多信息,为什么给我挑这几十条,对创作者而言,很多内容创作出来之后没有得到分发,这也是很不公平的。

    我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朋友@我,他是新奇类报道的网站,叫煎蛋网,我们出现之前,他们的内容不会被门户编辑应用,但他们的内容其实非常好,我们计算出他有一篇内容非常适合新奇事物的爱好者,于是推荐给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了之后,带来了很大的流量,他们不得不临时升级带宽。我们经过不断的计算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喜欢看什么内容,就能帮助长尾内容得到更好的展现。

    内容创造者专心创作,变现的事交给我们

    说到内容创作,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们开始内测今日头条的媒体平台,媒体平台的理念跟其它产品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希望内容创作者可以专注的、认真的进行内容的创作,而不需要把精力放在其它方面,比如我们发现很多平台上读者最多、粉丝最多的不是内容质量最好的创作者,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不擅长营销,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营销,我们的想法是今日头条能够分析用户的信息和内容特点,把好的内容第一时间推给需要的用户,精准的为内容找到读者,内容创作者不需要做发展粉丝的工作了。第二,我们也在探索内容创作者获得很多读者之后如何获得变现,如果从传统媒体过来的朋友会知道,比如一个两千人报社,一般至少有一千人发行、几百人的广告,剩下只有几百人做采编,采编比例非常小,其实是社会效益很低的现象,我们希望媒体创作的人可以把重心放创作内容上。从2月份内测以来,入驻的媒体及自媒体超过4000家,包括电视台,无论是央电、北京卫视,还是深圳卫视,包括很多期刊杂志,当然,也包括很多自媒体的人,有些已经获得非常多的读者。

    媒体的内涵:从“狭义”到“广义”

    我们认为只要你能创造有用的信息,我们不介意机构的类型。比方说上面有开心麻花,是一个话剧社公司,他们把话剧的花絮、预告片、演员采访放上来,很受用户欢迎,他们可以在内容上附上他们的新的话剧的宣传,附上新的话剧的购票链接,我们的用户都很欢迎。其次,像融360这样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把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汇总之后发上来,也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当然,我们现在也欢迎自媒体,但是我们所谓的自媒体,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写评论的个人媒体,如果有一个机构,甚至包括广告商也是我们媒体平台的入驻机构,只要创作的内容对读者有意义,我们都欢迎入驻。

    我们鼓励内容创作者开始进行探索,比如金融类媒体,已经开始推荐金融理财产品,产品介绍类的媒体,已经开始做电商的尝试了,我们觉得这也是移动上非常好的探索。在智能手机上,只要你的信息对用户有用,那么即便是广告也是一种有用的信息,而且能够很好的变现。我们自己也跟一些厂商合作,他们新品上市时候,我们当做内容推荐给用户,也获得很好的商业效果。(《商业价值》记者杨钊根据张一鸣在MIIC大会的主题演讲整理)

    评分: 平均分 0
  • 作者简介

    杨钊

    《商业价值》记者 关注汽车、可穿戴设备、体育等等

  • 文章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在登录后进行评论。

    1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