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位文艺女青年的自白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立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位文艺女青年的自白

    知影 / 2015年03月05日

    浓缩观点

    •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顾长卫导演于2007年拍摄的《立春》是继《孔雀》后“时代三部曲”的第二部。宣传时,听到关于电影最多的消息便是主演蒋雯丽如何“增肥、扮丑”,当一部电影的宣传点只流于明星、绯闻,对用心讲故事的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奈。

    同《孔雀》一样,《立春》的编剧依然是李樯,这也注定这两部电影有许多编剧风格的相似之处。故事都发生在北方的小城市,大时代背景下一群说着生活化方言的小人物.

    上学时也曾被学校要求去周边农村拍片,每个人都做好了受苦的准备,一边认定是在被老师整一边还有一种视死如归、任重道远的使命感。当时的我们大都喜欢商业大片,不理解什么是好故事,也不知道在偏远的农村(小城市)能拍出什么优秀的作品。后来看了李樯的剧本,好像明白了一些老师说的话。这也许也是《孔雀》的剧本成为某戏剧学院戏文系的基础读物的原因吧。

    如果说《孔雀》是真实环境下的人生百态,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惋惜,《立春》更像是给文艺青年的一剂猛药。李樯一直深信,特立独行的人是迷人的,他们身上注定有戏剧性,从《孔雀》里略带神经质想当伞兵,勇于追求爱情的姐姐,到《立春》中立志成为中央歌剧院首席女高音的王彩玲。

    偏执的他们在小城市中挣扎着。我想李樯能对这类人物得心应手的也许自身记忆有关。来自河南安阳,曾为京漂一族,在坚持理想与放弃理想之间挣扎过,坚持过。“说起人生,李樯觉得那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无论大悲大喜,无论平平淡淡,各种况味都是相似的。”

    《立春》最能触动的也许就是这样一拨和“王彩玲”有着契合点的人,也许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彩玲”:努力的想守住自己的“城池”,相比于死水一般的家乡小城,想去更有包容性的大城市,希望得到理解、尊重,希望自己梦想成真。但不同的是,更多的人选择做了沉默的大多数,不敢去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

    ——王小波

    影片开始,灰青的色调的给人一种破败的冷冽感。摇镜头后配合4个远景,介绍故事发展的地点、苍凉的北方冬景下蒋雯丽平静的说着包头方言“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景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从主人公的独白到从公放广播传来的歌剧,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音使两种视角,流畅转化。开门见山、简短的时间就给我们介绍了影片的格调。80年代北方一个小县城,炼钢厂工人纷纷推着“二八自行车”走出钢厂,从广播传来的意大利语歌剧和一切格格不入。

    死寂沉沉的城市中大家都过着慵懒平静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大多数不一样的是,他们是大众谈论的对象,是人们嗓子眼儿里的刺。而他们其实并未做错什么,只是没有安分守己的过日子。不自量力也好、不甘平庸也罢,在大社会下他们显得格格不入成为被消遣者。他们可笑又认真的追寻着自己的梦。

    影片展示了面对梦想,面对自己热爱的艺术3种不同的选择。

    黄四宝,一名普通的炼钢工人,没受过专业的训练,考中央美屡败屡战,只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唯一证明自己的就是市油画比赛二等奖,梦想自己成为梵高。从北京回来后,他认清现实,开始跑去深圳下海经商,开了婚恋介绍所,也变得油滑。

    和黄四宝截然相反的群众艺术馆芭蕾教师——胡金泉,他安静纯粹。“以前不知道咋了,就是喜欢芭蕾”,而所有镇上的人都把他当笑话。走路仪态万千,跳起舞来英姿飒爽,孝顺的他为自己被边缘化母亲抬不起头来而自责。

    最终他以自毁的方式,结束了和社会的联系,保留着自我的坚持。他是坚韧的,没有怨天尤人,最后在狱中平静的笑着说,“我这根鱼刺终于从人们嗓子眼儿里拔出去了,我在这里真挺好的,这布鞋和舞鞋一样,你看还能立脚尖呢。”他这让我想到了《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不成魔,不成话”

    长相丑陋、自命清高的王彩玲用“马上就要调去北京”麻痹着自己,她不愿与大众为伍,坚信自己能唱到中央歌剧院,唱到巴黎。对爱情她是纯粹的,面对周瑜的求婚她说“宁品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她不甘平凡,希望找到艺术领域的“同道中人”。

    说起春天,“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这是我最喜欢的台词,怅然若失的感觉和影片主题相呼应。

    和努力相比才华是多么奢侈的一个词,最后说着“不愿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的王彩玲,面对父母、社会、放弃了。她也开始相亲,最后收养了个兔唇的孩子,并起名“王小凡”平凡的凡。也许她只希望女儿过平平凡凡“正常人的生活”自己吃过的亏、受过的苦,自己的女儿不要再经历。

    顾长卫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群像来表现在那个年代里现实对理想的冲击,王彩玲最后在商品大潮中也向现实妥协,过上了小康生活,开起了夏利车,“虽然离理想越来越远,但不能说这就是悲剧”。

  •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商业价值博客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