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将调整付费墙模式,知名杂志“限免”或许是个好思路?
高逼格如《纽约客》(The New Yorker),在其刊发网络版文章时一直为最出色的文章均设置了付费墙。
而近日,《纽约客》网站发布声明称,为了方便手机、平板和桌面用户阅读,网站将彻底改版;更值得关注的是,《纽约客》宣布将免费开放所有新文章和2007年以后的已有文章,只是这个“免费”并非永久性的举措,声明中显示,免费开放时间截止到“今年秋天的某个时候”。而当免费阅读期结束,《纽约客》将执行新的付费墙模式。
此前《纽约客》网站只允许读者阅读免费文章,而且完全隐藏付费文章;未来调整为新付费模式后,所有《纽约客》文章都将提供有限的阅读内容,如果希望继续阅读,读者必须订阅《纽约客》。不过《纽约客》并未详细说明新式付费墙,预计应该与《纽约时报》非常相似。
《纽约客》的付费墙来的似乎晚了点。在新闻出版行业日子愈发难过的背景下,“付费墙”模式正在被诸多传统媒体寄予厚望,我们都熟知《纽约时报》的典型例子。2013年《纽约时报》曾宣称,纽时网站及其下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为该报第一大营收来源,功劳就来自于“付费墙”模式。
传统媒体在其网站中实行“付费墙”模式早已有之:1997年,《华尔街日报》率先实施在线付费阅读,最初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对网站所有内容进行收费,后来改用分类内容的付费墙模式。10年内,《华尔街日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了100万。截至2011年9月,其数字版付费订户已经超过53.7万(目前国内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也延续了这一模式)。
早期全付费模式的“付费墙”,逻辑基础是读者应该为他们所阅读的内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这个逻辑的缺陷在于:读者不希望为对他们无价值的内容付费,但在阅读之前,读者并不能判断文章的内容是否对他们有价值。因此,如今最普遍的做法是如欧美媒体采用的折中方法:
将杂志上的内容摘选一部分放在网站上,吸引用户来阅读。如果用户希望能够进一步阅读全文,则需要进行注册和付费;国内的财经媒体财新网正是采取如此做法。
《纽约客》的思路正与此一致。其编辑在声明中也承认,这一做法并非在每家媒体上都产生了理想的效果,“所以......这一措施将持续到秋天,之后我们将根据非订阅者的阅读习惯和浏览时间,来进行新的调整。”
如此来看,《纽约客》的改版相当谨慎,并把这几个月“免费阅读”作为新旧付费墙的过渡期间,类似移动应用商店的“限免”模式。
第一,为何没办法彻底抛弃付费墙?恐怕还是由于《纽约客》杂志单篇文章的原创成本偏高,《纽约客》的文章向来以深入报道、经过长周期撰写的长篇故事而知名,相对完全免费模式的网络媒体来说,《纽约客》依然有足够差异化的优质内容。
第二,倒是“限时免费”,是不是可能成为优质内容媒体在吸引新读者方面的一个新玩儿法?(本文来自钛媒体 微信号:tai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