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电影如何逆袭大片?“孵化IP”商业模式是关键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低成本电影如何逆袭大片?“孵化IP”商业模式是关键

    新媒体影视张志远 / 2015年04月08日

    浓缩观点

    • 为什么我说从300万到3000万,你首先要提升格局?就是要你明白有些事不是靠顺靠个人能力能解决,一定要懂得顺势而为。你一定要明白票房和投资大小没有关系,而是市场供求关系。并不是你有才华就能干掉一线大片和一线公司的。

    如果把制作30万的网络电影比作是小学入门,那么300万院线电影就是初中提升,如果想上3000万电影的专业大学,还有个“高中”课程要上。这个高中就是“网络化、低成本、快速度、成批量地孵化IP”这门课程。否则300万初中直接跳级到3000万大学会步子太大扯着蛋。因为从这个台阶往上跳,就不再是单纯电影项目的操作技能和经验的提升,而是你对商业模式的把握。不明白商业模式,你很容易就像新手刚进赌场,前几把因为手气顺赢了几把,后面就会贪心压一把大的结果全输光。所以,在你拍完几部300万投资的低成本院线电影之后,先别急着去做一笔大的,而是在300万这个层面上再配套学习一下商业模式。因为再往上走,靠的就不再是你的才华和技能,而是你的格局。

    300万电影的未来价值在于打通网络和院线的商业模式

    如果你能像麦当劳一样流水化生产,用IP化来复制300万投资的低成本院线电影。那么你的商业模式要比3000万投资、甚至3个亿的电影投资价值还要高,就像麦当劳的商业价值要远远高于五星级大饭店一样。世界是多元化的,有美食家吃五星级大饭店,但更多平民需要去吃快餐。而对于电影来说,有一些是艺术电影,也注定有些电影是娱乐。两者都需要有人去满足。

    如果你能把300万投资电影做到极致,你的商业模式就是做中国版的“狮门影业”,狮门影业就是靠《电锯惊魂》这样低成本B级片立足好莱坞的。由于低成本市场无一流公司和一流人才竞争,所以优秀的人做这一块就像狮子到了非洲大草原一样没有天敌,随便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换句话说,其实你没必要一定要去做投资3000万甚至上亿的一线大制作,300万商业模式做好了,一年批量生产个几十部甚至上百部,那么最终你的公司市值要远超于做一线大片的公司。只要你手握类似《十万个冷笑话》、《万万没想到》等几个超级IP,每部300万制作费,系列拍下去,一年出4部,一个季度一部。几个系列齐头并进,最终就像漫威一样形成一个超级英雄的体系,那么你的商业价值无可限量。未来可能不是像传统电影那样一年出一部,甚至几年出一个续集。并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能生产IP的模式。一定是像《十冷》一样,一个IP既可以做电影也可以做游戏,也可以做网络剧,也可以做衍生产品。

    300万低成本院线电影的未来在于打通网络院线和传统院线。目前视频网站网络院线这一块的票房总额在几亿元左右,已经能让一部影片有几十万的收入,不出两年,就能让一部电影有过百万的收入。广大网民爱看的网络大电影正是对传统院线电影的破坏性创新。但是30万级别的网络电影太过粗糙,还不能肩负起进入主流院线的使命。而300万投资的正好是30万网络电影的升级版。300万的低成本院线电影首先要立足网络院线,服务好广大网生代观众,定位网生代爱看的喜剧、娱乐、青春、偶像、亲民等类型片。要避开与传统大片的正面竞争,依靠快速反应、实时消费热点,娱乐化、互动化、游戏化。

    以后,电影市场会形成网络院线和传统院线两个较为独立的市场。一部电影必须票房过亿才有资格进入院线发行,一千万以内票房的电影根本没资格进院线,这市场会被各种大片高度垄断。所以网络院线成了中低成本电影的天堂,有可能几百万或者一两千万投资的电影干脆不进院线,直接进入网络院线,就跟好莱坞就有很多电影直接DVD发行一样。

    “网络化、低成本、快速度、成批量”孵化IP

    美国狮门影业就是低成本B级片起价的,美国还有一个山寨好莱坞的公司,你出个《环太平洋》,它就出个《环大西洋》,还比大片提前一个月上映。一般情况下直接发DVD版本,已经保持连续多部影片的盈利。

    300万低成本院线电影一定要用户思维,解决用户痛点,做爆品。有很多特定的类型是可以专供拍低成本电影的,例如恐怖片,又例如一些单场景电影,或者伪纪录片电影。把一部质量较高的电影控制在100万以内,是可以实现的。 并且随着特效技术的进步,很多低成本特效用好了可以让你变得高大上。又例如航拍器现在很便宜,航拍镜头的成本也非常低。以及一些特定的粉丝电影、青春电影、文艺片,都是这个范畴。总之要避开与大片的竞争,“网络化、低成本、快速度、成批量”孵化IP。

    所谓“网络化”,不用说就是定位年轻网面观众,主要合作渠道为视频网站、手游等网站。

    所谓“低成本”,就是300万都500万的制作成本,甚至500万就能拍摄3D IMAX,能利用新技术,提供新的元素。

    所谓“快速度”,其实就是逆向思维。电影周期一定要两年吗?能不能半年?能不能粉丝定制?有一个社会现象迅速抓住,营销热点。综艺电影已经做到了从拍摄到上映3个月的制作周期,系列IP电影也可以。

    所谓“成批量”,就是把电影变成电视化,变成网络化。IP化就是可复制,可以像超级英雄一样一集一集拍下去。电影系列不一定就是一年一部或两年一部,能不能一个季度一部?甚至是一个月一部?

    孵化IP就更不用说了,为IP为核心,不能孵化IP的电影就不做,不能开发游戏的就不做。集中研发可全产业链开发IP的电影。

    300万低成本电影的机会在于服务90后和三四线城市观众

    中国是一个二元分化的市场,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相当于是两个国家完全不同的市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闹天宫》居然可以取得10亿的票房,其票仓主要就在三四线城市。这些观众没在电影院体验过前几年《阿凡达》的顶级视觉效果,所以觉得《大闹天宫》特效很棒,比84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好多了。反而一二线观众都在吐槽这个片子特效很垃圾,更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高的票房。同样,《富山春居图》也是这样,《小时代》也是这样。

    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很多电影取得高票房的秘密所在,这也是新公司和小公司的机会所在。也正是中国电影市场这几年新增的三四五线城市观众,他们会容忍国产电影的粗糙劣质,并愿意和国产电影同时进步。而越是所谓的高端观众越是挑剔,尤其是一线城市观众,早已投入好莱坞大片的怀抱。

    从近期一线大公司公布的片单来看,每家平均十几部,加起来超过100部大片。这些大片都必须票房过亿才能收回成本,而2014年票房过亿的国产大片才30多部。所以这100多部大片可能一半以上会亏损,最高可达80%会亏损。传统大片模式就跟中国房地产行业一样已经出现泡沫,中小公司在这里更是没机会。你必须去定位中小成本,才能实现逆袭!所以300万低成本的电影更是要聚焦市场空白点,避开与大片的竞争。

    为什么我说从300万到3000万,你首先要提升格局?就是要你明白有些事不是靠顺靠个人能力能解决,一定要懂得顺势而为。你一定要明白票房和投资大小没有关系,而是市场供求关系。并不是你有才华就能干掉一线大片和一线公司的。很多二流公司的悲剧是在于,以为自己跟一流公司的差距只是钱和运气的关系。所以二流公司跟一流公司的竞争策略往往去选择弄个超一流的大项目,来硬碰硬竞争,但结果往往惨败。很多票房惨败的大片就是这样诞生的!其实二流公司要想超越一流公司,靠项目上的竞争几率不大,最应该做的是选择和一流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用商业模式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在人才、资金、项目和各种资源上的各种不足。简单来说,就是用二流人才,在三流市场,做一个一流的公司。

    当你能明白“300万破坏性创新”的商业模式威力的时候,你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去做3000万级别的电影。当年《泰囧》、《心花路放》等都是3000到5000万投资的中等成本电影,逆袭了亿元投资的大片们!

  •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商业价值博客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