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电商的理解,其实你们都错了,它其实是项民生工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关于农村电商的理解,其实你们都错了,它其实是项民生工程

    艾瑞克自留地 / 2015年04月28日

    浓缩观点

    • 农村电商目前的侧重点还是在于生态建设和占位,需要电商企业投入一定的成本去培育市场,这实际上是一项民生工程,短期内是无法盈利的。

    分析农村电商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本来不准备写这块,但是看了很多文章,对于一些内容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终于还是忍不住写了。我不知道写那些文章的人,或者一些企业制定战略的管理层们,有几个真的去农村看过,与那里的老百姓有过接触。

    农村电商的市场空间计算是不对的

    很多文章引用的数据都是官方发布的数字,基本上都是在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还多,而网民人数却只有一亿多,几个数字一合计得出来农村电商有四五个亿的市场空间。艾瑞克只能说你们真的太乐观了。

    其实很多官方发布的数字是不准确的,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就业率和失业率,统计结果和实际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很多时候统计结果显示出来的东西,是与现实完全相背离的。那么到底农村电商的市场空间有多少呢?这里用一个小镇作为实例,来好好说一说这些。

    这是一个位于安徽和江西交界处的一个小镇,十多年前是一个乡,后来升级为了镇。全镇总人口大约三万到四万,年轻人80%都在外地务工,剩下的一部分年轻人要么在家开店,要么在镇上工厂上班,还有一些做小工的。

    这个小镇城市化水平还算是比较好的,家家户户用得也都是自来水,几乎没有人再去打井取水了。以这个小镇做为样本,是因为这里是艾瑞克的故乡,所以对人口结构和教化上网的可能性有最直观的感受。

    刚才说了这个小镇大半的年轻人都在外务工,剩下的留在家乡的人口大约在两万左右,这两万左在的人口,就是各路专家口中的未来C端的市场空间。而这两万里,老人(50岁以上)和孩子(15岁以下)又占去了一半。这部分人口里,老人是不可能成为上网增长人口的,孩子们也只能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呈缓慢上升。

    为什么老人不可能成为上网增长人口?

    第一、是因为这些老人基本不识字,也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识字的人有但是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但是艾瑞克想说确实有这么多。

    第二、就算识字的老人,思维也基本迟纯了,想要教会他们上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里不是贬底老人的学习能力,而是想说,农村的环境结构和城市是完全不同的,50多岁的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他们的心理年龄起码是差了二十岁的,因为农村生活相对单调,加上文化的封闭,他们思维的固化程度会比较高。如果有人不相信的话,可以下潜到任意一个乡镇的银行去待一天就知道了。

    在乡镇的银行里,经常可以看到取款的老人和银行工作人员两边隔着玻璃对喊,鸡同鸭讲的是一地鸡毛。这些老人一大半都是记不得自己的取款密码的,所以银行里一般都只给他们设置一个单位数的密码,这样方便他们取款,还有一部分实在记不住的就刻章。

    同样的事情还有手机号码的记忆。这部分老人几乎是没有人能记住自己的手机号的,都是拿一张纸记上,或者在手机壳后面贴上一个便签条,上面写上自己的号码。经常是忘了号码手机又欠费的情况下,直接跑到交费点把手机扔给营业员,说帮查下手机号,这就想当于上街随便拉一个人过来让猜名字。

    同样是记忆手机号的事情,还发生在30岁到50岁人群里。你没看错这部分人应该是正值壮年,但是同样是记不住自己手机号的,同样记不住的还有QQ、微信的帐号和密码。这个小镇微信的普及不高,全镇去掉在外务工的,留乡人口中使用微信的人不到一百(包含年轻人)。他们的QQ和微信都是当地营业员给他们申请的,换了手机他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密码了,因为根本就没记住过。

    为什么说孩子增长会很慢?

    这个国家统计数据里也有显示的,10岁以下的上网人口年增长不到10%。农村15岁以下的孩子手机普及率不高,有也是功能手机,家长很少会给他们买智能手机。倒不是说买不起,更多的是防止孩子沉迷于游戏,这里主要是教育问题,家长们基本上是像防早恋一样防上网。

    培训上网的可能性不高或成本非常高昂

    很多企业在制定农村电商的战略中,都有一个部分就是设立营业点,指导和培训农村人口上网和网购,艾瑞克只能说设想很美好,这就好比说加重刑罚就没人犯罪了一样。

    银行卡、手机号、QQ及微信等细节告诉你,想要培训上网网购这事可能性不大。这里没有贬底农村人智商的意思,艾瑞克本身就是在这个小镇上出身的,所以才能这么了解。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在陈述一个简单事实。

    而且这一切无关乎智商,在传统产业方面,这些人个顶个的厉害。这里主要讲的是文化的差异性,他们几十年生活在一个没有网络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所习惯的一切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产物。简单的上网看看电视聊天打牌或许还行。对于我们来说使用任何一个APP都是装上就会用的。但是对于完全不懂网络的他们,每一个APP的使用都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就像一门学科一样。

    最早互联网从业的先驱们可以感受到,在计算机刚出现的时候,甚至还要考一个计算机操作证之类的东西,那个时候打字员还是一个很吃香的工种。这一切都是因为文化的封闭导致的结果。我们认为理所当然一看就该会的,对于农村人口来说不亚于学习一门学科。

    对于我们来说QQ、微信和陌陌这些软件,操作大同小异,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全都是不一样的,换了一个就不会用了。这不光在农村里,就是在城市里也是一样,跨行业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艾瑞克以前有个朋友,从上网到现在,就会用一个QQ和PPS,你让她下载这两个软件分分钟搞定,换了别的软件就完全不知道什么弄了。

    在他们已知的领域里他们是大牛是专家,但是换到别的行业,就会显得非常笨拙。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接收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会持续下降,理解起来也会越来越废劲。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是不需要教育的

    有人说农村不是还有不少年轻人么,艾瑞克告诉你,他们早就已经是网购大军的一部分了,不需要你教育。这个小镇目前有三家做快递业务的店铺,但是有些一家接好几个快递的业务,目前除了申通其他快递都能到这边。实际上申通以前也有,后来那家老板换了代理。

    这些快递点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快件,堆满了一屋子。那些留乡的年轻人根本不需要你来培训和教育的,他们早就已经是资深的网民了。

    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不可能教化,但是比例会非常低,去掉年轻人剩下的人口中,能通过培训转化的网购人群不到20%。去掉已知的网民和可教育的网民,剩下的就是读书的孩子,他们会逐渐成为互联网原住民,但是暂时是不具备购买力的。

    在他们高中毕业后都还在接受家里的供养,毕业后就会融入大城市的社会环境里,所以他们最后会成为各大电商城市战略的潜在客户,反而不是农村市场的客户,当然会有一部分留乡的,但是比例不高。

    农村电商不在刷墙而在生态建设

    所以在艾瑞克看来,农村电商的发展,重心不在C端,而是在B端。重点不在于让他们买什么,而在于帮助他们卖出去什么。当然C端市场肯定还是有,但是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夸张,有几个亿的市场空间。

    农村电商最好的发展就是结合当地特色,将当城的特产卖出去,帮助农民致富增收。而且由于培训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在前期可能还得采取由代销的模式。就是寻找懂网络的人才去建立地方电商平台,然后将山里的特产卖出去。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农村人口熟悉了网络操作,才有可能转化为网商,进而带动C端的发展。然而事实上无论是B端还是C端的发展,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的,需要等年轻人渐渐成为主流后,才有可能发展起来。

    事实上各地的淘宝村大部分还是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多数是返乡的年轻人或中年人创办的,还有很多是各地的年轻人集中跑到一个特产闻名的地方,然后发展起来的。所以农村电商目前的侧重点还是在于生态建设和占位,需要电商企业投入一定的成本去培育市场,这实际上是一项民生工程,短期内是无法盈利的。

    农村特产农产品市场其实已经是红海了

    这也是很多人吹捧农村电商的一个重要部分,说农村到处都是宝,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农村的宝贝们卖到世界各地,这实际上是个误区。农产品市场上可流动可托运的产品在网上早就已经是红海了,各种电商平台上的农产品利润早就被挤压的不像话了。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遍地都是聪明人,每一个商业角落里都挤满了数钱的商人,传统产业里是没有真正的蓝海的。

  • 本文被转载5次

    首发媒体 商业价值博客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