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观专访中兴通讯总裁助理徐明:论剑京城,化解大数据难题
9月27日,2016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莫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等领导及权威专家,行业巨头及优秀企业代表共20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数据的技术创新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热点话题,为 大数据产业链 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作为城市大数据的推动与践行者,中兴通讯受邀参加此次大会,总裁助理徐明做了“城市大数据之道”的主题演讲,解读城市 大数据应用 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城市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演讲结束后,徐明接受了数据观记者的专访。
数据观:徐总,您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城市大数据的?
徐明:我认为,城市大数据是城市信息化过程中的产物,是城市智慧化的主引擎之一。城市大数据仍然面临着“获取难、质量差、安全差、共享难、应用难”五个核心问题与挑战。
数据观:能详细给我们分享一下,贵公司在面临这些问题与挑战时,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措施?
徐明:我们在 智慧城市建设 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积累,那么城市大数据应用与运营又与智慧城市紧密相关。因此,可以给你们分享一些我司从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到城市大数据的技术方案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针对数据获取难,我建议有条件的城市应积极部署智能感知和物联网系统,来化解城市自身大数据获取难的问题;在政府层面,推进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交易平台的模式,从组织上保障数据共享的落地。同时,构建基于“一图一网一云”的城市顶层设计,从技术架构上保障数据的共享;在城市大数据安全方面,中兴通讯创新性的提出了符合等保三级的城市安全自适应运营中心的解决方案。在这里我要着重指出,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驾护航,城市大数据推进越快,带来的可能是风险而不是机遇。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数量成几何级增长,数据质量成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我认为,“数据没有质量比没有数据更可怕”,“有质量的数据是城市大数据生命之源”。因此,我建议从机制上,要从业务属性和流程方面制定数据标准,同时建立健全监督与处罚机制,在技术上,要以“养数据”的心态主动收集、提前养护数据,从而使大数据应用的成本降低、价值倍增。
获取并共享大数据、提升大数据的质量与安全性,都是为了更好的推进大数据应用与落地。我认为,城市大数据仍存在过度关注大数据技术本身而忽略大数据应用与用户体验,把城市大数据应用当项目来做而不考虑大数据的运营,导致城市大数据应用不接地气等突出问题。中兴通讯在践行城市大数据应用过程中,以治理“城市病”为导向与入口,提倡产品化思维,并凭借在ICT领域和主要行业的深厚积累,构建了产业和技术生态,充分发挥国内外人才的智力资源与合作伙伴的行业应用能力,为有效解决城市大数据应用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可参考和复制的解决之道。同时,我还建议有条件的城市应考虑设立“首席数据官”,并配备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分析师相结合的专业团队,切实加强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与落地。这里,我再明确一个观点,汇聚国内外人才,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之合力,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圈,是城市大数据落地的唯一解。
数据观:感谢徐总如此详细的分享与解答。您刚才谈到了贵公司在城市大数据领域的一些经验和积累。那么,您有没有考虑过关于城市大数据的未来走向,或则趋势,我们也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徐明:好的,谈到城市大数据未来的走向或趋势,我认为,未来城市一定会在数字城市、人类社会、物理城市三个维度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丰富城市大数据的内涵。所以,城市基础数据将超越政务数据成为主流、虚拟数据将成为城市大数据的重要一极、人工智能将是城市大数据价值的放大器,这将是未来城市大数据的主要发展趋势。(数据观记者 翟文静)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