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生物识别大数据将为监管提供支撑
一名市民在了解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资讯。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摄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制定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近日正式征求意见,这将是国内首部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分析人士称,一方面,国家监管机构正在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范围,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在线信贷更成为近年来的焦点。
A、机构频频推出在线信贷产品
在线信贷是指在线获取借款人、在线审批、在线放款。近年来,随着 互联网金融 的飞速发展,在线信贷更成为近来的焦点。记者从深圳市场了解到,深圳的各大银行、小贷、消费金融公司及P2P都争相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同时,包括征信机构、技术提供商、数据方、催收机构、综合服务平台在内的相关行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深圳的各大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推出网贷新模式。传统模式下,客户从申请贷款、递交资料到贷款审批和发放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以上的时间,而推出网贷模式后,完成审批放款时间大幅缩减,从几分钟到最快60秒便可以完成一宗小额贷款需求的审批。
作为深圳本土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已经陆续推出平安好车、平安好房以及陆金所等具有互联网性质的金融平台。此外,从助力百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到橙e网开创“熟人生意圈”模式,从平安直通银行“橙子银行”的正式上市到在业内首推“口袋社区”智能平台,该行一直在不断加快与互联网“联姻”的步伐。
深圳另一家本土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则推出了国内首款移动互联网贷款产品——“闪电贷”,客户通过手机在线自助申请贷款。据悉,只要客户符合招行“闪电贷”贷款申请资格,通过该行手机银行即可在线申请贷款,最快60秒完成审批放款。
深圳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近两年更是发展迅猛。截至目前,除了获得批复的招商银行旗下的招联,还有上百家未获得牌照但正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另外,正在等待监管批复的数家深圳消费金融公司名单很快就要揭晓。
来自美国在线信贷自律组织OLA(Online Lenders Allianc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isa Mc Greevy告诉记者,近年来,美国的在线信贷发展迅速。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美国达到70%,其中每10个人里面,就有4个通过手机使用金融服务。
“在美国银行外的约500亿美元的放贷市场中,线上和线下的比例已经发生反转——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在线信贷市场规模高达286亿美元,其中短期贷款和分期贷款规模170亿美元,市场间信贷66亿美元,企业贷款规模50亿美元。”Lisa Mc Greevy说。
“中国的在线信贷市场就像一个广阔而原始的西部,特别是深圳、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小微企业众多,年轻白领的数量庞大,在线信贷在这些城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Lisa McGreevy甚至认为,相比美国,在线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大。
B、在线信贷将迎来爆发期
大型垂直搜索平台融360CEO叶大清告诉记者,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利率市场化,鼓励金融创新,中国正在经历类似的时期。他判断中国会迎来消费金融行业的黄金十年,再叠加移动互联网和 大数据 趋势,因此在线信贷将迎来爆发,或将在今年超过万亿规模。
在过去4年,仅在融360平台上的贷款申请就超过3万亿元,获批3000亿元。这个数字预计在今年将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在线信贷是中国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它的发展将惠及每个人。”叶大清认为,在线信贷的发展将让那些无法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包括学生、农民、老人和蓝领工人在内的庞大群体都能够充分享受现代金融的便利,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
对于放贷机构来说,与传统线下业务相比,在线信贷优点明显:一是可根据在线数据库快速对客户需求进行定位,并推介符合其个性化的产品;二是在能够通过大数据进行快速模型分析,加强风控;三是节省线下网点成本,提高转化率;四是数据模式运作,减少道德风险。
“但是,在线借贷也必须实现两个突破才能广泛应用:一是必须解决交互技术问题,保障用户的体验;二是风控要过关,因为便利同时会造成违约成本较低的问题。”叶大清说。
由于国内信贷监管的要求,目前线下有先天优势。“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用户转移到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信贷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马上消费金融首席数据官刘志军这样预测。
C、技术和行业生态逐渐成熟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中国的金融监管思路也正在逐步放开。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称,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开立服务时,有条件的银行可探索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其他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辅助手段。这一《通知》被视为央行承认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有效性,并一定程度上放开远程开户。
前海微众银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微众银行成立之初的理想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形式实现远程开户,但远程开户被禁后,截至目前,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远程开户不能破冰,微众银行由此落入后继乏力、业务拓展困难的尴尬境地。如果央行能放开远程开户,会大大推动微众银行的业务进程。”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记者留意到,紧随《通知》的出台,很多公司随推出了生物认证的相关新产品,例如,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旗下的优图团队的定位就是专攻生物识别技术;蚂蚁金服正通过旗下“柒车间”布局生物识别技术,研究人脸、指纹、声纹、虹膜、笔迹等多重因子验证的可能性。
“可以预想,不出一年,在好莱坞大片中出现的人脸、声音、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将会陆续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中成为现实,这些技术和监管上的突破,都将为在线信贷业务的快速展开提供技术基础。”叶大清称。
叶大清告诉记者,融360也正努力搭建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融360去年就宣布与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原创技术公司——商汤科技达成战略联盟,将来双方致力于生物识别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风控领域的应用,并将于近期推出人脸识别云服务2.0版本。
“商汤科技所拥有的人脸识别准确率高达99.15%,领先Facebook人脸识别算法DeepFace的97.35%,也超过了人眼的97.53%。”叶大清说。
经融360测算,未来“大数据风控+人脸识别”技术之后,理论上5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可以省掉大部分人工审核,将身份核实的成本降低至20%,在公开测试中准确率高于人工识别。对于没有能力单独购买人脸识别技术的机构来说,例如小贷公司和P2P,接入这个系统就可以一站式完成线上申请、审批、放款,大幅提高贷款效率和风控水平。
技术的发展只是硬件的完善,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成熟也为在线信贷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在线信贷行业的发展,传统重量级金融机构纷纷加入,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体量不断增加,他们在产品设计、风控管理、用户体验上相比于初创期,都有了明显进步。
“各类数据库的不断充实、完善,增加了大数据风控的可行性;同时,类似支付清算协会也开始推行‘黑名单’共享机制,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开放、共享的服务,这都为在线信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叶大清说。(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