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观察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大数据:打开智能化管理之门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观察

   “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

近日,贵州航天电器的生产大楼内,J599系列连接器装配线正在进行后期调试,这条生产线是贵州省智能制造样板间示范项目,由贵州航天电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投入使用后,生产数据可以自动采集,管理也全部通过系统来操控,可实现全装配工序自动化率不低于60%,装配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00%。

连接器是贵州航天电器的核心产品之一,长期以来,贵州航天电器连接器的研发生产虽然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生产线却一直以人工生产装配为主,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质量一致性得不到保证。

为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贵州航天电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打造J599系列连接器装配线,打造智能样板间。同时,贵州航天电器还特意聘请了西门子的三位外籍专家,来到贵州航天电器进行数据论证和培训。

“这条生产线也被列为贵州省智能制造样板间示范项目。”贵州航天电器副总工程师李焕军说,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全装配自动化率不低于60%。“以前我们的生产线,每一个环节都由人工来完成。在一些环节,工人做完一道工序,就要端着托盘把原件传给下一道工序的人。而智能化样板间投入使用后,部分生产环节就可以通过机器完成,并且自动传输到下一个环节。”届时,智能化样板间系统将会自动采集每个环节的生产数据,这个数据一方面供系统对生产线进行操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设备运行的状态和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

小到头发丝那么大的原件,大到半栋楼那么高的电机,贵州航天电器的生产机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人工生产时代,管理存在着不全面和滞后的问题,比如管理者并不清楚机器的运转状态,都要靠人工来检测记录统计。这就存在一个时效问题: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生产任务的安排无法精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对于贵州航天电器来说,对机器的管理像隔着一块幕布。作为生产管理者在幕布的一边,不能很清楚另一边机器的情况。而大数据则掀开了这块幕布,使得生产线上的机器情况一目了然。

2012年以来,贵州航天电器通过对生产线自动化的逐步改造,实现了对生产机器数据化的采集。“通过我们的设备在线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机器的运转情况。以前我们是有生产任务了,分配下去。而掌握了机器情况之后,就可以根据机器运行情况来做生产任务。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李焕军说。

同时,系统收集到的数据,还能预测机器的运行状态。比如,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发现这台机器生产的产品检测数值有浮动,可能就说明这台机器即将出现问题。系统就会发出预警,维护人员及时去维护,而不用等到机器坏了再赶去修理。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生产线的员工人数下降53.3%,人均月产量从3.3万件提升至10.7万件,合件的整体合格率也由80%提升至95%以上。

回顾贵州航天电器融合大数据的发展过程,李焕军认为,这是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因为制造业整个是在向智能化发展,生产设备由人工向智能升级,所以我们的管理也必须越来越智能化。那么大数据就是我们管理智能化的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将会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贵州大数据产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