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nitive Leap未来想基于用户情绪数据做行为预测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VR冥想应用入手,Cognitive Leap未来还想基于用户情绪数据做行为预测。

现代人心理问题繁多,冥想一直被作为一种排解措施。因此,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始,就有很多人做基于冥想的游戏,比如《Proteus》、《Bientôt l’été》、《Zen Bound》、《The Endless Forest》、《Flow》、《Flower》、《PixelJunk Eden》等。随着 VR 技术的新一波普及,也有开发者切入了这个新的领域,比如Guided Meditation VR、Unello Design 开发的 Zen Zone。在硅谷的中美两地国内团队Cognitive Leap (思欣跃公司)也开发了一款中文 VR 冥想应用。

Cognitive Leap未来想基于用户情绪数据做行为预测

一般来说,冥想的原理是静止运动,放松大脑,通过这种反复集中心思内省,排除生活中的无数干扰与意外,从而起到排解压力、放松的作用。但是这个过程开始往往比较枯燥,用户也很难坚持。与冥想手游原理类似,VR 冥想应用也是希望通过沉浸式的视觉辅助,缩减这个过程的枯燥,帮助用户坚持下去,起到应有的作用。

Cognitive Leap 开发了一款移动端的 VR 冥想应用。这款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三个场景,包括山水风景、宇宙等。 通过场景、声音,引导用户进入冥想状态。目前,应用使用的是普通音效,团队也正在升级 3D 音效,同时加入生物反馈等技术,到时候的效果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比传统的心理咨询或治疗,虚拟现实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它突破了传统信息不对称的心理咨询模式,通过设计和营造沉浸式环境,工作人员能完全了解用户所处的场景,并通过结合心理学理论进行调节或干预,效果更佳。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反馈 数据 ,比如头部运动、心跳变化等数据,可以建立场景和情绪之间的动态模型,使得虚拟现实下的心理调节,咨询或治疗更加精准、科学和有效。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心理干预是一个可以 “做文章” 的大市场。一是市场需求大。联合创始人钟山算了一笔帐:中国抑郁症患者高达 7000 万,保守估计大概有 2 亿中国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二是市场供给有限。在中国通过资格考试而且真正在全职执业的的心理咨询师只有约 2 万人,人均不足美国的 1/20。国内一线城市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已经达到 300~1500/ 小时。所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做心理干预是一个理论上走得通的方案。

在技术成熟度方面,虚拟现实在心理领域已经有数十年的科学研究,此前就曾广泛应用于恐惧症、焦虑症和认知治疗领域。此前,针对患有应激创伤综合征(PTSD)的美军士兵,已经有成熟的 VR 心理治疗方案。

Cognitive Leap 创立于美国硅谷,目前团队全职团队有 6 人,包括斯坦福大学脑神经学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心理学专家,和 2 名连续创业者。公司顾问包括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互动实验室创始人 Jeremy Bailenson 教授。

与此同时,公司正在研究多项其他的 VR 心理和认知领域的应用,已与斯坦福大学神经心理学教授 Bruce Mccandliss 合作开展 VR 减压以及提高学生专注力、抗压能力、认知表现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收到来自国内数所高校和知名机构的合作意向。

不过,目前这类 VR 应用的竞争壁垒其实并不太高。Cognitive Leap 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将 VR 内容开发作为第一步。公司正和中美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合作研发内容背后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也在申请多项基于 VR 的情绪和认知数据捕捉,分析和应用的专利。市场化方面将尝试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打包软件与硬件,先售卖给 B 端用户。未来希望通过建立算法,探索如何基于用户的情绪数据做行为和影响,拓展更多商业场景。

作者丨小石头

责任编辑:王培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数据观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