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针对“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知识载体和传播环境的颠覆性,现代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研究如何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全面深入研究“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需求,探索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之路和创新性评价,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和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广泛使用,全球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数据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特别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有科学研究(天文学、生物学、高能物理等)、社交网络、 电子商务 、物联网、移动通信等。IDC公司的研究显示:2009年到2020年,全球数字信息的总量将增长44倍,达到大约35.2ZB。对于如此迅猛增长的数据,世界上各个国家以及各个领域的人们都逐渐意识到了其中所蕴涵的巨大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23日《新闻联播》中提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深刻展示世界发展的前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研究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 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互联网+”技术研究
1.“互联网+”定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进步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最终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互联网便拥有这种决定性的力量。互联网能够实现查资料和聊天,提供市场交易平台,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表现,还是一种生产力。
“互联网+”既是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演进形态,又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互联网+”是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各个领域的大数据信息、科学知识资源优化配置和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革新,从而促进生产关系改变,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互联网+”将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企业的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如果说工业时代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分工,那么互联网信息时代则推动着人类的逐步融合,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交往、追求、表达和交易的方式,调整着人们的注意力,“互联网+”是综合所有这些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新组合。
2.互联网为什么要“+”
自美国雅虎成立开启人类互联网时代的20年以来,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6.3亿互联网用户,早已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时代催生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奇虎360、搜狐、网易、金山等巨头,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革新生产力,互联网浪潮必然会遭到致命性的挫折。
“互联网+”中的“+”代表了多。互联网除了能上网,还能购物;除了能购物,还能看电影;除了看电影,还能打游戏;除了打游戏,还能炒股票;除了炒股票,还能找对象;除了找对象,还能……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红娘,有了世纪佳缘;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快的、滴滴;互联网+传统新闻,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互联网+”是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基础上深度融合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一种创新的发展生态。
3.互联网+教育
那么“互联网+传统教育”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2014年我国有1916.5万人没有接受大学高等教育,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传统教育”产生创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而深刻变革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成为可能。真正让那些未能考入大学的学生足不出户在家便可以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文凭和技能证书,大大提高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和整体国民的素质,从而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研究
1.大数据定义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是巨量数据的集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大数据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2.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在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同时又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的范围,“大数据”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大的“数据”和大的“数据库技术”。严格意义上讲,本质上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大数据技术概念关系分析如图1所示。大数据技术重在对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而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
图1大数据技术概念关系
创新是在现有技术体系上的拔高,而不是摈弃原有的技术体系。大数据的出现并不否定数据库技术的历史贡献。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并存的环境下,大数据和数据库技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3.大数据+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知识载体和传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具的更新与高效,便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播和接收。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也随时代的进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迁。教育的内涵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知识更新与传播的高效与便捷;外延是受众与教师在知识接受与传播环节的数字化工具及网络虚拟化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教育数据的丰富,国内教育大数据时代将逐渐到来。教育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优质教学资源比较短缺;数字教学资源渐成规模,现代信息技术重要性凸显;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共享,异构教学资源全面融合;虚拟普适教学社区开放,弹性自主学习需求高涨;学习资源访问个性多样,移动终端用户海量扩张。
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研究
1.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一般教育技术而言,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模拟/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育实用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开发、设计、管理、应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机无缝融合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方法、手段和技术的综合体系。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需求分析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下现代教育面临的应用需求:
(1)学习方式的创新,自主学习外联互动学习。
将自主学习外联互动学习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一方面学生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学习和探索,在自主学习的认知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个人的见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学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接受教师的调控和引导,课堂教学实施始终建立在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彼此交流互动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相互之间尊重和理解,从而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自助学习、外联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创新。
(2)知识传播的创新,服务逻辑内嵌知识关联。
“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颠覆了教育行业“知识传播”的传统概念,打破了知识获取渠道的局限性。以前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纸质的书籍和教师的传授,“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 的到来,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ipad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搜索和下载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也从本质上改变着教师的角色,教师将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逐渐转变成对话者和服务者,服务逻辑内嵌知识关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已有经验,感知受教育者个体的情感需要,以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弘扬个性。
(3)教学联动的创新,资源推送对接个性需求。
教学过程的展开,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学”。其关键在于学习主体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教学联动是指“学”与“教”的有机融合,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自主开展学习,然后利用课堂的教学环境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这为“教学”过程中的“学”;“教学”过程中的“教”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选择上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专业结构或学生规模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同时把学生的个性需求摆在首位,资源推送对接个性需求。教学联动的创新是资源推送和个性需求的融合。资源推送是一种群体社会化的活动,教师在资源社会化的过程中,将对象化的知识平等地传授给每位学生,其作用归根结底在于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然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应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并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大数据资源,通过创设各类有效的教学条件和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习主体进行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以使其成为具有独立社会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体。
3.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之路分析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创新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之路如何走?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现代教育实现无缝融合。教育数据是客观存在的,数据电子化后管理效率会大大提高。不同类型的电子资源越来越多,如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后,如何实现知识创新,“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现代教育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数据诚可贵,信息价更高,若为知识故,教育最重要;但是教育最重要,技术不可少,因材施教故,大云“+”新潮。
4.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性评价分析
科技创新的评价标准是能否可持续地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性的评价标准是能够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真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如何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性?在此借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言以蔽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析为:“伴随时代进步,技术应运而生;教育技术实施,顺应学习规律;创新效果评价,切忌脱离受众;创新实践检验,桃李终将丰收。”
(作者:胡志强等,徐州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