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 建材产业提质增效
2019年,贵州新型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1569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12.3%,位居第3位;完成规模以上增加值38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11.86%;上缴税收60亿元,同比增长9.98%;带动就业人数近11万人。
这组数据,亦是最能直观体现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这一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的“蝶变式”发展。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达兴”)。作为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已然看不到粉尘飞扬的画面。
眼前的景象,现在的兴达兴,被该公司行政总监刘富慧描述成“花园工厂”。
笔者随着刘富慧步伐,观摩了解兴达兴整个生产流程后,不禁感叹此言非虚。
来到该公司一楼的主控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屏幕和几台电脑,两名工作人员手握鼠标,正在进行远程生产作业。
据刘富慧介绍,近年来兴达兴一直致力于布局规划,将大数据运用到混凝土生产中。如今操作人员隔着屏幕就能进行生产,正是得益于公司2018年研发的“砼智造”云平台。
“从客户下单到原材料配比,产品生产、配送、使用,均能通过平台一键完成。”笔者通过刘富慧手机的演示,对兴达兴智能化生产、管理、销售全流程,一目了然。
而该公司实现智能化生产后,除了生产效率较过去提高10%外,每条混凝土搅拌生产线工作人员从15人缩减至2人,三条生产线每年可节省上百万的人力成本。
创建于2008年的兴达兴,十余年间,从一家传统混凝土小作坊企业,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企业,成功法宝正是积极响应我省“千企改造”,用好用活大数据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出的“硕果”。
2018年,兴达兴“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及贵州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万企融合”省级标杆项目等荣誉,其成果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
今年6月18日,在2020年贵州省新型建材产业产销对接会上,兴达兴与农行贵州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砼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的建材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平台内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采购商提供结算、授信、融资等服务,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助力我省新型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兴达兴的成功转型,可谓是我省新型建材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
经过多年来不断深耕,我省新型建材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夯实完善,形成了以水泥、预拌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陶瓷、玻璃及加工、石材加工、化学建材等产品为代表的7大重点行业、拥有12个产品门类、1000余个产品规格、1281家规上企业的产业发展体系。同时,装配式一体化住宅、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装配式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高性能环保型外加剂、建筑新材料等新产品不断涌现,标志着贵州新型建材产业链得到了不断延伸。
与此同时,我省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工程,举办全省大数据与建筑建材行业深度融合应用观摩会、贵州(安顺)国际石材博览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绿色“智造”能力,加快了新型建材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