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启动全球招股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2月7日,商汤科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通过香港IPO发行15亿股B类股份,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发售股份3.99港元,预期B类股份将于香港时间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上午九时开始买卖,股票代码为0020。

此次商汤全球发售合共15亿股B类股份(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中90%为国际配售股份,相当于13.5亿股B类股份(可予重新分配及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余10%为香港公开发售股份,相当于1.5亿股B类股份(可予重新分配)。指示性发售价范围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按照指示发售价的中位每股发售股份3.92港元计算,商汤集团是次全球发售的所得款项净额约达56.55亿港元。

关于本次募资的用途,商汤披露,约60.0%或33.93亿港元用于提升其研发能力,包括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产品开发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约15.0%或8.48亿港元将用于投资新兴商业机会,以及提高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外各垂直行业及企业层面的采用率及渗透率;约15.0%或8.48亿港元将用于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并培养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进一步扩大对业界影响力;约10.0%或5.66亿港元将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持续亏损,靠融资“续命”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创立,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AI软件公司,是科技部指定的“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主要业务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关注人脸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目前,商汤科技是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最多、估值最高的企业。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估值分别为5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140亿元。

在2014年成立之际,商汤科技赶上了AI的风口,各种投资纷至沓来。据天眼查APP显示,成立至今,商汤科技已经融资11轮,仅2018年一年就完成了超过20亿美元的融资。尽管有多笔融资额度并未透露,但有媒体披露其融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

商汤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于2021年6月完成,融资后估值达到120亿美元。不过,据多位投资人表示,商汤上市后可能很难维持这一估值水平。核心原因在于前期的估值水平太高,但公司的发展势头目前看来很难维持高增长,且看不到盈利的阶段。

根据招股说明书,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人民币,下同)、30.27亿元、34.46亿元和16.52亿元。

商汤科技目前尚未实现盈利,2018年、2019年、 2020年及2021上半年其净亏损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和37.13亿元,申请资料称,其历史期内净亏损主要是因为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但消除了管理层认为的不能反映商汤科技经营表现的项目的影响后,其上述年度的经调整净亏损仍分别为2.20亿元、10.37亿元、 8.78亿元及7.26亿元。

   具体来看,商汤科技目前的收入来自四大业务,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车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这四大业务对应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9.2%、47.6%、8.9%及4.3%。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四大业务板块中,智慧商业与智慧城市是目前主要营收来源,合计占比达到近9成。不过在去年这两大业务营收增速都在放缓。其中,智慧商业2019年和2020年增速分别为41%、23%;智慧城市2019年和2020年增速分别为139%、7%。

   招股书显示,研发开支是商汤科技投入的大头,其次是行政开支,最后是销售开支 。其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及17.72亿元,研发投入分别占收入的45.9%、63.3%、71.3%和107.3%。

因此目前的商汤科技财务状况算不上优秀,依然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研发和运营,何时才能盈利尚不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科技当前的现金流充足,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89.26亿元。持续亏损下,商汤科技一直都是靠融资“续命”。

   招股书“狂蹭”47次元宇宙

通过查看招股书发现,商汤在其中提及了47 次“元宇宙”,并声称“我们的SenseMARS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元宇宙赋能平台之一”。

从2017年起,商汤就开始对外投资虚拟现实相关企业。2017年,商汤投资智能AR广告平台星广互动以及VR创业公司51VR;2018年,投资互动视频技术服务商影谱科技;2021年11月,商汤国香资本投资3D视觉公司螳螂慧视。

目前,商汤科技主要软件平台为企业方舟(面向智慧商业)、城市方舟(面向智慧城市)、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SenseCare,以及一个面向智能汽车的“绝影平台”。其中,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和SenseCare软件平台,是商汤科技在元宇宙领域谋求突围及新业务增长点的关键平台。

在招股书中,商汤科技认为“人工智能模型能实现内容生成,包括物理空间的三维重建、虚拟化身和软件智能体,以实现元宇宙的创建。”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就提到了其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体验。招股书中也提到,2016年推出的SenseMARS软件平台支持元宇宙体验,通过赋能手机、AR及VR设备、智慧大屏及消费级无人机,SenseME及SenseMARS实现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连接。

元宇宙的实现需要AI视觉技术,但目前元宇宙还处于概念阶段,能够帮助商汤获得多少资本加持,目前还尚未可知。

   上市后就能高枕无忧吗?

上市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企业融资问题,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商汤科技也将直面更多的竞争与挑战。商业最大的灾难就是同质化竞争,这也是商汤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

   招股书显示,商汤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三类:以计算机视觉为中心的软件公司、计算机视觉相关硬件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

其中,安防被认为是AI视觉落地最契合的行业之一。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安防和金融是AI企业赋能实体经济市场份额最多的前两大领域,占比分别达到53.8%、15.8%。

虽然安防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目前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已被海康威视等传统安防企业占据。根据Omdia数据,2020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分别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36%与28%,其余所有企业市场份额合计为36%。

海康威视作为视觉硬件供应商领域的头部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收339.02亿元,净利润为64.81亿元,同时均保持着高增长,最新市值为4414亿元。商汤无论是在营收还是盈利能力上,与海康威视相比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此外,“AI四小龙”之间本身也存在业务重叠,虽然商汤科技与其他三小龙相比,在各方面都占有一定优势,但随着传统互联网和安防领域的几个巨头往机器视觉领域跨界,商汤优势不再,面对的竞争也陡然加剧。

   AI企业“亏损”通病

今年以来,国内四个AI独角兽——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均开始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刺。

资料显示,今年7月,依图科技筹备登录科创板IPO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目前尚未有新的IPO动作;旷视科技最初寻求登陆港股的计划失败,之后选择与云从科技一起冲刺科创板,两家公司均已过会,目前两家公司均处于“提交注册”状态,尚未有进一步进展。

此外,8月6日,AI独角兽企业云天励飞科创板IPO顺利过会;11月5日,医疗AI企业鹰瞳科技登陆港交所;11月9日,AI企业格灵深瞳科创板IPO过会;商务AI企业合合信息也于日前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随着AI不再受资本热捧,AI公司想要获得新的融资渠道,上市便成了不二的选择,同时还能满足已经入局的投资人迫切希望套现的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从AI公司财务表现、资本市场融资情况看,当前AI行业发展已进入深水区。

财务状况方面,包括“AI四小龙”在内,当前扎堆上市的AI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公开资料显示,云从科技2018年-2020年分别亏损2亿、17.63亿、7.21亿,三年合计亏损27亿,即使扣非后亏损也有13.52亿,2020年收入还同比下降6.51%;旷视科技,2018年-2020年Q3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5亿、-12.49亿、-10.39亿,3年内亏损28.4亿;依图科技更是亏损比收入还多,2018年-2020年中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51亿、-9.99亿、-4.49亿。

已上市AI公司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概念板块超四成公司净利同比下降,寒武纪、机器人等十几家公司净利润下降超100%。多数AI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二级市场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3日收盘,盛视科技、狄耐克、寒武纪等十几只AI概念股年内累计跌超40%,机器人、埃夫特等几十只概念股累计跌超18%。

融资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18年,国内AI领域披露融资金额逐年攀升,但自2019年大幅下降,今年以来呈现回暖势态,年内AI领域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均超2020年全年表现。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AI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曾表示,全球近90%的AI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可见,亏损严重是AI行业的通病。

众所周知,AI产业是重技术研发,其一大特点是前期投入资金巨大,且回报周期长。从AI四小龙动辄上十亿的大手笔研发投入也可看出,AI四小龙在研发上的重视程度。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商汤研发费用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研发占营收比达45.9%、63.3%、71.3%。

同期,旷视研发费用分别为5.98亿元、9.33亿元、6.61亿元,研发占营收比达70.02%、74.05%、92.32%;云从研发费用分别为1.48亿元、4.54亿元、2.47亿元,研发占营收比达30.58%、56.26%、32.72%;依图研发费用分别为2.91亿元、6.57亿元、3.81亿元,研发占营收比达95.72%、91.63%、100%。

Gartner《2021年AI成熟度曲线》显示,AI市场处于进化状态,大部分AI应用仍处于技术萌芽期与期望膨胀期,仅有智能聊天机器人趋近于成熟,市场所寻求的能力超出了目前AI应用所具备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广义的AI应用仍未走出研发环节。

可以看出,AI企业密集登陆资本市场的背后,隐藏着泡沫褪去之后,国内AI企业在困境中艰难求生的缩影。

商汤科技启动全球招股

责任编辑:蔺弦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