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海: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升软实力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大数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在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家竞争焦点已经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的争夺转向了对大数据的争夺。未来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

大数据是一场科技创新的竞争,更是未来国与国之间软实力竞争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各国从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事关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国际软实力竞争中的重要资源,国际间的软实力竞争已经深入到数据世界。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能更好地掌握数据、整合数据、挖掘数据并精准研判数据,谁就能占得先机,取得发展的优先权。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对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关键期的中国而言,对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能力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将决定中国国家软实力和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强弱。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大数据对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深远影响和巨大作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下好大数据战略先手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大数据产业创新推动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无疑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我们要从国家层面全面推进大数据战略的顶层设计,着力规划大数据战略中长期路线图与实施的重点、目标、路径,抢占新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战略机遇期,通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中国,抢占数据资源高地,从而不断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

一是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新兴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态势。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同时,完善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形成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厚实的文化土壤。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三是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同时,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尤其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互联网治理的内容供给质量,让有价值的、体现正能量的信息畅通于网络,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运用大数据技术构筑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国家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文化建设水平,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数据库进行文化的隐性渗透,直接影响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有专家指出,由于西方国家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开发运用方面起步较早,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主要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些数据库大都有西方价值观导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影响。我们还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整体技术实力与关键设备制造能力还不够先进,对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开发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意识形态竞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我们要通过实施文化大数据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安全中国,建立现代化的数据媒介体系,布局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文化大数据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对西方国家数据库的依赖,提高对文化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从而切实探索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思路、方法和路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同时,要培育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数据产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外传播渠道,学会用大数据来讲述中国故事,着力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下文化传播形态的话语体系,从而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中国文化。

   培育和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用好大数据须有大智慧,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人才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和内生动力,必须抓住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大数据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大数据技术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及创新型企业家群体短缺,这是大数据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短板。面对国际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人才竞争激烈的状况,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或企业,我们必须重视大数据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尤其需要深度数据分析人才以及既熟悉本单位需求又了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管理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因此,我们要充分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为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鼓励采取跨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开展大数据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同时,要组建面向大数据技术前沿问题的联合攻关团队、跨学科研究中心或研究院,实现多学科融合和多团队协作。此外,还要重视人才储备工作。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此外,还需要优化国内人才成长环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适应大数据战略发展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为各类大数据技术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范式转换研究”(17BKS1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战略实验室实施国家大数据实施大数据战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