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十三五” 黔东南大数据产业未来可期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紧紧围绕“四个强化”,加快“四个融合”,推动“六个重大突破”,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全州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大数据产业快速成长,融合发展日渐深入,应用推广不断拓展。

数字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

网络基础全面改善。互联网出州宽带能力从2015年的700Gbps提高到3200Gbps,提升了4.5倍;光缆长度达到29万公里,是2015年的2.48倍;光纤到户覆盖家庭数达350万户,比2015年增加147.5万户;全州所有行政村已通光纤宽带,固定宽带用户达到160.85万户,100M以上用户占比达到52.81%。

“数”说“十三五” 黔东南大数据产业未来可期

2015-2020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单位:Gbps、万公里、万户)

网络质量全面提升。基站个数从2015年的1.25万个增加到2.82万个,增长2.25倍。11179个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建成5G基站1003个,实现黔东南县县通5G。凯里市城区及镇远古城、丹寨万达小镇、西江千户苗寨等重点景区5G信号连续覆盖,全州进入5G时代。

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

通信行业业务总量从2015年的40.7亿元增加到467.38亿元,增长11.48倍,增速连续6年保持高位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196.8%,排名全省第一,超全省平均值27.5个百分点,拉动全州GDP3.8个百分点。

电信业务收入实现22.14亿元,较2015年增长30.18%;互联网宽带用户从37.47万户增加到101万户,增长2.69倍;移动电话用户从2015年的276万户增加到440万户,增长1.6倍;电话普及率达到128.31部/百人,仅次于贵阳市,名列全省第二位。

“数”说“十三五” 黔东南大数据产业未来可期

2015-2020年黔东南州电信业务总量(单位:亿元、%)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从2015年的9.63亿元增加到16.02亿元,增长了66.36%。企业户数从2015年的29户增加到45户,增加了1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户。振华华联、云睿电子、兴锂新能源、新威印象等4户企业实现年产值过亿元。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有企业36户,其中,营收500万元以上企业4户,2020年产值实现9.51亿元。

“数”说“十三五” 黔东南大数据产业未来可期

大数据产业企业地区分布图(单位:%)

如今,黔东南大数据产业从单一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衍生出三大业态。黔东南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集聚了中昊电子等10余家大数据企业入驻,形成了洼地效应。镇远黔东开发区集聚了云睿电子等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电解电容产业链。全州产业分布从2015年凯里市“一支独秀”,发展到各县市“百鸟争鸣”,形成以凯里、镇远为核心,黎平、锦屏、岑巩、榕江等其他县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幅跃升

围绕实施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战,黔东南州积极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作。实现“一云统揽”、“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进一步夯实部门数据共享“大基础”。

黔东南州迁云完成情况

建成云上贵州黔东南专区,实现共享和开放平台开发及部署上线,完成56个自建系统迁云,全面推行了云长制,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深度融合应用,数据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初步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政务服务“一张网”已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州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已达100%;全州政务服务事项接入省一体化服务平台,各类证照统一入库汇聚,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共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自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以来,黔东南州共完成标杆项目25个、示范项目233个、带动企业346户,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累计组织2600余家企业参加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评估,2020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36.0,较2017年提高了9.9,融合水平逐年提升。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

从“十二·五”时期单一的“两化融合”,发展到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黔东南大数据产业涵盖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通过大数据助力,黔东南州工业逐步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方向发展转型,涌现出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载体或企业。全州大数据产业实现融合广度更宽、融合水平更高、融合效果更好的局面。

责任编辑:姚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