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病毒,AI来战!
2月4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实际上,阻击疫情的阵线上,AI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已有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成效。
AI系统辅助医生CT影像诊断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疑似患者的快速、精准临床诊断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日前,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解读》中提出,将影像学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影像学诊断包括CT和胸部X光片,对肺炎的诊断来讲,是很有价值的。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界面
1月28日,由上海区域新冠肺炎重点收治单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导依图医疗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是行业内首款智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产品,通过业内领先的图像算法实现了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诊断与定量评价,并对局部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全肺受累的各类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通过对病灶的形态、范围、密度等关键影像特征定量和组学分析,精确测算疾病累计的肺炎负荷,实现对CT的全肺病变动态4D对比,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评估疗效,预测预后。
武汉同济医院医生正在日常使用推想AI系统
1月29日,北京推想科技与武汉同济医院和深圳三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合作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别版正式上线。据了解,该项目可对检出的病灶进行测量、密度分析,支持患者前后片对照,提供量化数据对比结果,对患者进行转归分析,帮助医生更快完成疑似患者诊断。目前,推想肺炎AI特别版已经在本次疫情中心城市武汉投入使用。
商汤Sense Care肺部图像分析软件
针对新冠肺炎,商汤科技基于已有的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进行了升级,并驰援多地医院及合作医疗机构。用AI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有迹可循、有据可依的智能辅助。
AI算力加速疫苗研发、药物筛选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分离病毒,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仍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新药和疫苗研发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大规模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工作。云计算的算力支持对于病毒基因测序、疫苗研发等必不可少。
1月29日,阿里云宣布在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于阿里达摩院研发的AI算法,可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大幅缩短确诊时间,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
1月30日,腾讯官方宣布向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黄牛教授实验室、中山大学药学院的罗海彬教授团队提供免费的运超算能力、运算集群支持以及基础的云计算能力;同时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帮助加速疫苗研发和新药筛查。
紧随阿里和腾讯的脚步,百度研究院也在1月30日宣布,将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世界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从而助力疫情防控。
AI识别高精度无感测温
虽然”发烧“并不是肺炎患者的必备症状,但体温监测仍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国内众多AI独角兽企业、互联网公司都积极投入备战,纷纷推出自己的AI测温解决方案,驰援肺炎阻击战。
商汤推出AI防疫解决方案,可实现”体温+口罩+身份“识别。该方案利用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和热成像智能测温技术,主要包含区域通行模块和出入口通行模块,可实现对人员体温、口罩佩戴以及人员身份等多个方面的识别和管理,并能将实时信息统一展现及存档。
旷视AI测温系统在北京市海淀政务大厅投入使用
旷视上线新AI系统,可在公共场所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该系统可以通过前端红外相机鉴别人流中的高温人员,再根据疑似发烧者的人体、人脸信息,通过AI技术,可以辅助各类公共场所(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机场)等高密度人员流动场景下的工作人员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实现非接触密集型人流AI辅助温感解决方案。2月4日,系统正式上线,并将率先在北京市海淀政务大厅和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
百度AI多人体温检测方案落地北京清河火车站,全力帮助北京春运返程的疫情防控。此次百度采取的AI体温检测技术基于AI图形识别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采取人脸关键点检测及图像红外温度点阵温度分析算法,可以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对人流区域多人额头温度进行快速筛选及预警。
澎思科技对正式推出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通过人体识别测温门禁一体机、便携式人体测温系统等不同前端设备部署,可保障地铁、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高效通行的同时,实现非接触式体温检测、快速筛查、自动告警。
AI机器人成抗“疫”生力军
疫情防控中,为了避免更多人通过不知情的接触感染,机器人在这场抗争疫情的战斗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智能机器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它们不需要口罩,不会被病毒感染,不知疲倦,可以每天24小时持续上岗。在医院的病房、门诊或实验室,它们可以边移动边消毒;在社区,它们能在5分钟内完成数百个电话,助力疫情排查;在重点区域和道路,它们不停喊话,作为民警搭档,协助警务巡逻。
1月27日,”浙里办“APP上线了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提供服务的是阿里巴巴达摩院最新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
1月31日,竹间智能的疫情防控情感机器人正式上岗,它可应用于社区情况排查和通知回访等场景,减少线下回访、通知人员传染风险。它还可以成为宣传疾病防护的小卫士,通过与机器人对话来查询疫情情况和常见的防护知识。
2月3日,3台无锡产智能化配药机器人设备驰援武汉,将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点部门投用。
2月3日上午,江西首台智能配送机器人”小勇士“奔赴抗疫前线,在鹰潭市人民医院上岗。
2月4日,达闼科技携手中国移动捐赠的首批5G云端智能机器人抵达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天佑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协助医护人员加入抗击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2月5日,广州黄埔区诞生全国首个5G测温巡逻机器人,可协助一线民警完成疫情排查、防控任务。
近日,小i机器人宣布向社会公众无偿提供两个方向的公益服务:防疫外呼机器人和疫情防控问答机器人服务,以及疫情查询神器”i(爱)啥啥“。
AI模型预测有望成疫情爆发前最强助攻
疫情当前,除了研发疫苗和药物等,较早地预测疫情爆发也是当下重点。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21日刊文称,英国研究人员认为,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问题上,AI或许能提供帮助。报道称,对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来说,创造可以准确预测疾病传播状况的人工智能已经变成当务之急。
例如,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的武尔坎公司--曾为已故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所有--目前正利用人工智能根据活动数据更好地模拟埃博拉病毒的爆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在孟加拉国进行一项研究。该研究利用来自手机网络的数据,在人们到全国各地旅行时对他们进行追踪,并观察能否借此预测疾病会在何处爆发。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一直利用推特收集关于疾病出现地点的实时信息。
而据加拿大一家名为BlueDot公司称,在2019年12月底就向客户通报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据了解,该公司是一个使用数据评估公共健康风险的公司,通过将AI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相结合,从而进行”自动传染病监测“工作。
BlueDo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amranKhan表示,公司的早期预警系统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通过每天分析65种语言的约10万篇文章,从而跟踪100多种传染病爆发情况。当系统发现潜在热点时,会提醒研究相关数据的流行病学家,如果怀疑存在威胁,公司将向所有客户发出警报。
KamranKhan称:“官方信息有时不够及时。旅行者中出现感染病例和疫情爆发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前线医护人员能否识别出特定的疾病。这可能是防止疫情爆发的关键。”
责任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