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经开区积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见闻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政策助力 “经开智造”显雏形

——经开区积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见闻

   贵阳市经开区积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见闻

    航天电器特种工艺车间自动化生产线   航天电器/供图

近日,在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闻名已久的麻花针合件自动生产线,该生产线正生产核心产品麻花针合件。其所具有的自动换型、过程质量管理、智能机器人安全防护等功能,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升近2.4倍,合件的整体合格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真正实现了“智能生产”。

今年以来,经开区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积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其中,航天电器公司的“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贵阳海信的“智能电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点,成为全国电视生产行业唯一一个智能制造示范点项目……

  A 机器人上岗 智能制造初见成效

走进航天电器“麻花针”合件全自动生产线,30多台定位精准、性能可靠的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每一台机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从绕线、校直、工序检测等程序有条不紊,一伸一屈间一颗麻花针已经焊接成型。

“这颗直径只有0.28毫米的麻花针,采用了相当复杂的制造工艺。它是航天电器由传统制造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谈到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前后的变化,航天电器副总经理张旺说。

“未使用自动化设备之前,60余名员工每天加班加点生产麻花针合件不到200万件,较低的生产效率造成了订单交付周期拉长,时间成本加大,同时因手工制造带来的瑕疵使得产品质量问题难以保证。”张旺说。

2010年,航天电器在经开区的帮助下,集结技术人员成立自动化工程部,开始着手非标自动化、半自动化工装的研制。首次投入使用的工装便受到市场好评。

尝到甜头后,航天电器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经验丰富的自动化设备设计师,自主研发自动生产线,建设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的路子越走越宽阔。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装配机器人80余种,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441台,配合各类数控加工中心,初步形成了数控加工设备与机器人大规模协同的数字化车间。”张旺说。

  B 制造变创造 抢占发展制高点

机器人“上岗”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中描述智能制造所必备的元素。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机器代替工人,而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变制造为创造,引导产业工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作为贵州省唯一获得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殊荣的企业,同仁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近年来加大推进核心技术装备的创新应用,把机器人应用在生产、搬运、检测等制药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近年来,中药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同仁堂相关负责人说,为突破技术瓶颈,同仁堂加大技术研发,致力于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的建设与应用。如今,其自主研发的六轴关节机器人和平面关节机器人可用于中药制剂生产物资及产品搬运环节。

经开区的永红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散热器的老企业。2015年,企业启动技术改进工程,将原来的手工装配工艺改为机械装配。目前,技改工程已全部完成。

“技术改进工程,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以前某些产品合格率还不足70%,通过机器装配代替手工,如今产品合格率已经达到90%以上。”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永红公司还在原料加工上实行降本增效。铝箔是生产散热器的主要材料,以前永红公司所使用的铝箔厚度为0.1毫米,通过持续改进技术,现在企业使用的铝箔厚度下降了0.068毫米。不仅原料成本下降三成左右,散热器的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这两年做技术改革,每年会有10多项专利的申请。”该负责人说。

现在,永红公司生产的散热器已成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比亚迪等汽车厂商的“宠儿”。2016年销售额达2.4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企业产值还将提升50%以上。

作为一家整车制造企业,经开区的奇瑞万达从去年开始,意向性订单便开始出现井喷势头。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抢眼”。新能源汽车缘何走俏于市场?除了国家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因素外,掌握核心技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奇瑞万达先后组织近70人的研发团队,攻克电控核心技术,取得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

   C 政策引导 “经开智造”蓝图正绘就

自去年以来,贵阳经开区明确提出,构建新兴产业体系,打造千亿量级园区,建成以大数据骨干企业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发展先行区,力争建成贵州省首家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示范基地。为此,该区大力发展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及应急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通过“千企改造”和“一企一策”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经开区在创新创业攻坚行动方面,新增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转移平台11家,累计研发机构达到42家,创新创业平台逐渐丰富。顺利通过“全国工程特种车辆及零配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验收,新增专利申请达800多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8.7%;在要素保障方面,帮助辖区企业及项目融资60多亿元,为企业改进技术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招商引才、项目聚财、活动揽才等方式,仅2016年,便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141名,为园内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并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

“对经开区而言,把握智能制造这一机遇,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经开区将引进新的智能制造高端企业,充实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和龙头企业方阵,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不断提升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把智能制造推向更前沿。

接下来,贵阳经开区将以支持贵阳海信、航天电器、红林机械实施智能制造为重点,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重点打造一批“经开制造”品牌,加快建成全省以大数据为引领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智能制造中心贵阳市经开区贵阳经开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