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海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裘薇:数据开放立法首提“分级分类”设豁免条款为政府部门卸包袱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立法重点是“推进有条件开放”,大家协商看哪个数据有用,怎么用,政府部门也知道数据是给谁的,用于哪些应用场景,用于哪些产品,后续也可以对这些数据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甚至合作项目,那么政府部门就会愿意开放。

立法过程中专门定了一条“豁免条款”,部门的数据拿给别人用,如果别的企业用这些数据做出的数据服务产品或商业布局可能会引起经济上的损失,在法规中不鼓励企业认为由于提供错误数据引起自身失败来找政府部门。

——上海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裘薇

《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公共数据开放有了首部地方政府规章。该《办法》为上海公共数据开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全国各地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提供“范本”。

上海最早探索“政府数据开放”的实践始于2012年上海市委的一个课题研究。历经八年,从研究到政策再到立法诞生,上海公共数据开放推行背后经过哪些环节?此次立法体现了哪些亮点?目前数据后续开发利用进展如何?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在《办法》实施前夕,专访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裘薇。

据了解,该《办法》在多方面进行了明确,例如公共数据开放的公共服务定性、分级分类开放数据、开放清单动态调整、数据开放与利用并重、数据利用事后监管等,针对开放的重点难点,也出现不少亮点措施。

裘薇表示,今年立法的重点是“推进有条件开放”,大家协商看哪个数据有用,怎么用,政府部门也知道数据是给谁的,用于哪些应用场景,用于哪些产品,后续也可以对这些数据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甚至合作项目,那么政府部门就会愿意开放。此外,数据开放出来,进一步增值利用也是立法焦点,今年在立法中特别强调要“多元开放”,提出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引入、联合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打造融合创新的生态体系。

   立法首提“数据分级分类模式”,已在制定规范指南

   对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是否有相应细则?准备如何实施?

   裘薇: 首先是对数据本身分级分类,公共数据按照大类可以分为人、组织和客体。针对个人,如包括身份证、健康等情况;针对企业,如实时经营状况信息等;针对客体,有开放风险比较低的,如停车位等,还有对公共安全、国家安全有一定影响的数据,如药品使用的一些医疗数据。

对于人而言,名字相对不太敏感,而学历、婚姻状况就可能是不同级别,血型基因、遗传病史等健康状况就是更高级别。对于企业,比如受处罚信息本来就是要求公开的,但企业经营状况可能要通过授权形式开放。按照这几类维度,把数据开放分为无条件开放类、有条件开放类和非开放类。

在分类分级过程中,对于数据获取的人和企业也会进行分级。哪类企业可以获取哪类数据,政府部门、公共单位在编目的时候就对数据定好级别,这样就避免了要么都开放,要么都不开放。在开放范围内可以进行有条件开放,不同数据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开放,从而尽可能扩大开放面。具体如何分级分类,我们也会制定一份规范指南。

  如何界定数据敏感级别?

   裘薇: 目前委托英国标准协会在做相应标准,国外也有一些相关标准,国办现在针对数据分级分类的标准出了征求意见稿,上海也借鉴了这些标准。另外,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几方面都会结合起来考虑。

   推进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立法中设“豁免条款”

   数据开放推动和执行落实中,是否遭遇跨层级、跨部门协调难等问题?如何解决?

   裘薇: 当然。一方面是通过立法出台一些标准、规范等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做几方面准备:一是做好数据治理工作,现在政府部门无论是开放还是共享其实面临同样问题,就是部门本身数据质量不过关,很多部门的数据都是给自己用的,数据缺项漏项、更新不及时问题比比皆是,不敢拿出去共享,更不敢拿出去开放,所以首先要推进政府部门通过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

另外,我们在立法过程中专门定了一条“豁免条款”,部门的数据拿给别人用,如果别的企业用这些数据做出的数据服务产品或商业布局可能会引起经济上的损失,在法规中不鼓励企业认为由于提供错误数据引起自身失败来找政府部门。这个豁免条款也是为了尽可能更大范围给政府部门卸掉包袱。而从政府部门角度来讲,既然开放了,肯定是考虑要把好的数据开放,不可能知道数据有问题还继续开放,这样做哪怕得到豁免,对于单位机构的名誉也会造成损失,对政府也没有任何好处。

  开放范围今年扩展到公共数据,侧重高附加值数据有条件开放

   上海这几年一直有年度的数据开放计划,今年计划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裘薇: 这个开放计划是从2013年开始,原来叫“政府数据开放计划”,主要针对政府部门。今年开放计划将开放范围从政府数据扩展到整个公共数据,所以今年计划改为“公共数据开放计划”。

前几年,数据开放侧重于无条件开放,可以对任何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人进行开放。相对而言,这些开放的数据价值并不大,因为对于一些敏感或者非常具有价值的数据,很难去不设任何条件地对企业或个人开放。

在开放领域方面,原来主要针对11个领域,包括交通、文化等,今年侧重于更有价值的数据,包括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或者在整个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当中碰到的一些难点。

   今年开放数据的侧重点和方向是什么?

   裘薇: 首先是企业信用和金融类信息服务数据,现在中小企业贷款普遍较困难,我们今年尝试跟几家银行合作,针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通过授权开放方式开放给银行,比如银行要确定是否放贷的前提是需要了解企业用电、税收、缴纳公积金和养老金等情况,包括政府扶持资金状况,企业赖账情况等等,通过银行内部建立的风控模型来判断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银行从政府获取的实时公共数据中可以更客观准确获知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从而判断是否放贷。

第三类是针对文旅类数据,上海一直在打造国际旅游大都市,希望能为境内及境外游客创造更便利的旅游环境。上海的旅游网站不光是公园等自然景观的介绍,而是把一些场馆、展览、票务的信息都接进去,希望游客能多停留一点时间。

还有一类是交通类信息,公共部门交通类信息数据量较大,而且数据质量较高,包括停车场信息、实时道路信息等,现在像高德、百度地图实时道路的信息都是政府提供的,交通的数据不仅限于交通类应用,甚至可以应用于一些商业布局。

今年是侧重于对几块高附加值的,数据量比较丰富的领域来定向有条件开放,明年可能会在这几个领域深挖,或者从面上扩大,另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一些热点,可能再会调整一批领域。

另外今年在立法中增加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的内容,市民或企业提出最需要哪类数据,再将其作为开放重点,目前已经收集一些企业需求。目前,这些开放重点有的就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产生的,比如开放普惠金融,企业信用类数据就是银行提出来的。

   产学研合作打造行业数据开放平台,鼓励企业开放数据

   在数据的开放与应用方面,上海是如何“打造多元生态”的?目前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裘薇: 所谓多元生态就是各行各业开放数据,除了政府数据开放给企业应用,政府的另一个出发点是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带头引导企业一起来开放数据。

上海除了有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现在也在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组建各个行业的“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去年第一批有7个实验室,包括金融、能源、交通、旅游等行业。比如金融实验室用一些保险、理财等数据帮小银行做风控模型,医疗实验室则开发了几个病种的病理库,以后这些病理库可能会提供给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深度学习等等。

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中,有几个的任务就是打造行业的数据开放平台,比如像医疗的数据如何脱敏、保护隐私等,通过实验室的方式走出一条路子来。

此外,政府也鼓励企业的数据开放,很多企业自己建立了一些开放平台,像携程,把自己的一些数据开放出来引导其他企业应用。企业拿了政府的数据跟自身数据融合以后做出来的一些应用产品可以放到政府的数据开放平台当中去,平台帮企业做背书,打广告,给其他人使用。(记者 张雨亭)

责任编辑:张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