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数博会论坛精彩观点摘录(七):利用大数据技术 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
利用大数据技术 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
——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论坛精彩观点摘录(七)
大数据防范金融风险论坛现场。
题 记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互联网与金融快速融合,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也潜藏了风险隐患。5月25日,由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大数据金融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贵阳大数据征信中心、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的“大数据防范金融风险”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顺利举行。
当天,国内外政企产学研用的各界专家学者,一起分享和讨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如何有效预防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如何立竿见影打造更加健康合理的互联网金融环境等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领域的种种可能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
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 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全过程监管
5月25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在2016数博会“大数据防范金融风控”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要建立健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制度和法规,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数据、技术结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管。
范晓忻认为,从区域来看包括贵州贵阳市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把大数据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壮大,能直接拉动当地的经济建设;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区域也正在着眼大数据和金融、制造、流通充分融合,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数据源,完善的数据应用和准确的数据评估和交易,现在大数据开始从粗放式变成规范化,将把大数据带到更高的高度。
范晓忻说,与其他的产业相比,金融在利用大数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金融业拥有大量的数据,并且积累了处理数据的经验,在大数据征信上,大数据是解决企业征信的最佳手段,采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比传统的征信模式更加客观高效;在大数据的信用融资上,中小企业融资可利用大数据模型对企业进行分析,计算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状况,还款能力;在量化风险管理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建立电子化的风险管理和预测能力,大大提升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全线上的流程再造,传统的人工点对点的模式升级为线上化可大大降低成本。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上,范晓忻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火热的同时,风险也如影随形,金电联行和贵阳市通过数据与技术的结合对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进行全过程动态风控监管。首先是建立健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制度和法规,通过分类梳理互联网金融风险从制度层面规范金融业态,有利贯彻中央定方向的规则要求。其次是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全生命过程,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对不符合市场进入条件的企业阻止进入市场或者是淘汰,保障广大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利益。
范晓忻说,更为重要的是平台可以对于资金流向,投入主体进行监管,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程进行监管,比如是否违规建立资金池和服务是否合格,对相关当事人的信息进行监管,处于市场弱势的投资人群体进行完整的信息披露。与贵阳合作的这一模式,在全国还是首创,这将为贵阳市政府的大动作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和监管指明方向。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洪丹:
推动政府与行业数据开放共享 促进工商监管
5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洪丹在2016数博会“大数据防范金融风控”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工商监管在数控金融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其认为,要在法律框架下,积极推进政府工商部门与行业协会等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工商监管完善,让政府、行业、企业多方互促互利。
洪丹说,迈入大数据时代,怎么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的几千万市场主体的信息运用好是正在研究的问题。近两年我国关于上市制度进行改革,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成效,改革的初衷,其一是降低市场主体进入门槛,促进创业,促进就业,其二是想把工商部门掌握的市场主体信息通过公示系统在互联网上面向社会公示降低教育风险,降低教育成本,引进消费者对这个市场主体的监督,让行业更好的自律,让企业更好的自治。
洪丹说,围绕初衷,国家工商总局已在全国建立了公示系统,把企业信息在这个系统上对社会进行公示,现在访问量每天达到了2千万。今年,为让用户体验更好,更加高效,信息更全,各个政府部门关于企业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信息,以及法院对这个企业的判决信息,还将通过该系统在互联网进行公开公示。同时,总局正在研究,希望通过这一公示系统解决各个政府部门重复向企业要各种资料,各种证明的情况。此外,总局努力推进的部门之间联合惩戒机制,核心也是要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的互联互通对于整个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非常地重要。
洪丹说,现阶段,相关信息数据怎么能够有效地推送给市场主体,推送给行业协会,是总局正在思考的问题。目前,总局的想法是在法律框架下,将不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数据公开公示给各个行业协会,让行业协会发挥作用,行业协会再和会员共享这些数据,这些作法会更加可行。“前不久,我们和银联在联系,互通数据信息,也能丰富我们监管上面的手段。”洪丹说。
其次,在数据推送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由行业协会或者是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或者专家学者组织讨论制定规范标准,明确数据公开范围、条件。“我们的数据社会用得越多,我们的劳动价值越多,行业企业用得越多,越能够丰富我们的监管方式,行业企业在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使用、开放、共享,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让交易成本更低,交易风险更小,让每个企业、每个行业、包括政府多方都受益。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金融学院院长曹彤:
推动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金融风控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存在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需要在身份识别与征信、风险控制与其他金融管理技术应用、共用账户与托管等方面,凝聚力量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5月25日,大数据防范金融风险论坛举行,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金融学院院长曹彤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
曹彤说,当前经济下行周期,直接融资可以满足资金需要,提供金融功能。直接融资,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以大中型企业为对应融资对象,解决经济运行的动脉供血问题,另一方面是发展小额非标准直接融资,以小微企业为对象,切入各类小额融资和股权众筹,就是以互联网金融为抓手,解决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供血问题。
曹彤说,小额非标准直接融资,过去主要承载主体是各类小额贷款公司、代理公司,但随着近十年互联网发展,这类小额融资主体大部分已经互联网化,而且迭代出许多新的形式,目前我们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界定和管理也基本上在这个范围。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意味着风险和社会舆论,还意味着毛细血管供血,意味着小微和双重企业的融资来源,这使得问题既有发展维度,也有管控维度。
曹彤说,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存在基础设施欠缺问题。线下金融经过30年发展,已经建立起风控、征信、支付等相对完整的基础设施,但由于网上金融超出地域、业务、机构的范围,使得现有基础设施无法迁移到线上。因此,对于相当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而言,需要建设相适应的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身份识别与征信、风险控制与其他金融管理技术应用、共用账户与托管。所以还需要凝聚力量,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述三个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构成都离不开大数据。
曹彤说,近几年贵阳市在大数据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包括大数据估值、大数据交易、大数据风控,尤其是政府数据开放工程等,这些数控金融工程也必然会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出力量。但在政府主导大数据工程方面,还要注意如何商业化和与智慧城市对接问题,总之,当前互联网金融承载着重要的小微企业融资功能,推进的支点便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的首因是大数据。
德国联邦议院财政委员会专家、DVFA德国金融分析与资产管理协会评级维度解释专家组主席奥利弗·艾文灵:
大数据可准确揭露人与风险之间的潜在联系
昨日,德国联邦议院财政委员会专家、DVFA德国金融分析与资产管理协会评级维度解释专家组主席奥利弗·艾文灵在“大数据防范金融风险”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他作为有着30多年的信用评级经验的从业者,在现场和观众分享了德国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和减少社会欺诈问题的。
奥利弗·艾文灵说,如果世界没有金融风险,银行的规模都会变得很小,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只是计算问题而已,所以所有金融系统的核心都是为了更好地减免风险。如果世界的信用评级系统仍和百年前一样,那么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美国一家公司突然被爆出他的老板是个骗子,而且信用评级机构没有探测出来,就是因为之前的信用评级所依赖的信息是由他们自己提供的,所以大数据的出现对信用评级行业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奥利弗·艾文灵指出,在20年前要获取信息还非常的昂贵,分析信息更加昂贵,去计算信息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今天,我们已有不同的方式利用这些信息。随后,奥利弗·艾文灵介绍了德国信用评级的做法。
奥利弗·艾文灵介绍,在德国就有超过400万家的中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而数据分析就可以被应用在这个领域。他指出,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世界快速地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看起来跟信用评级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对它加以正确的分析,它能够揭示出这些人和风险之间的潜在联系。
奥利弗·艾文灵强调,未来,我们需要整合许多不同的行业数据去紧密合作,哪怕是一台洗衣机产生的数据,在未来某一天可能会被结合起来分析,并成为对于银行放贷贷款管理员来说非常有用的信息。比如说德国,他们经常使用人们的电费账单信息等等判断他们的贷款能力,所以这些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是可以帮助机构去理解这些人偿还贷款的能力。
同时,奥利弗·艾文灵指出,如今在欧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大数据的控制和金融系统控制监管来说,也是大挑战。一是面对一些濒临破产的欧洲国家,必须要用不同的监管规则监管经济状况不同的国家。此外,一些如网贷、支付、投资方面从没见过的商业模式出现了,这些给监管当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外,还有大数据分析对金融技术带来的挑战。
对于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奥利弗·艾文灵建议,中国可以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进行试验,让他们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如果失败或出现错误也不会伤害国家经济太多,并且监管者可以利用这个例子进行经验学习。
“德国在90年前,已经开始收集数据了,而且在当时可用的计算设备和技术,用今天大数据的技术,仍然可以对个人和公司客户进行评判。”最后,奥利弗·艾文灵介绍了德国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经验。他展示了一个数据池机构,这个数据池包含6600万人口,520万个公司,其中数据既来源于账本、合同伙伴数据,还有来自于银行、信用卡公司、邮件订单、欠贷款公司,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服务,德国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行为都有可能会向这个机构进行汇报,并且这些数据都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监控。而有这个数据池的存在,导致德国人民之间的互动更为可靠了,欺诈或者是逾期不付款这些问题减少了许多。
记者梁婧根据人民网图文直播整理
☞点击此处进入2016数博会专题报道页面:
http://www.cbdio.com/zhuanti/node_6623.htm
责任编辑: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