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开启智能交通之路
交通拥挤、事故救援、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亟须破解的“老难题”。日前,在2017中国“云上贵州”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复赛北京站路演现场,16个优秀项目都在积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大数据向全产业链渗透,行业大数据正迈向新的探索实践期。此次面向交通领域的创新大赛,给交通运输行业创造了一个优质的创新平台,对其他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同样具有启迪作用。”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数字化 破解交通管理难题
随着交通运输问题的不断出现,针对如何提高交管部门治理能力的项目——“营运车辆事故风险控制系统SVDM”得到赛事组委会的极大关注。长期从事欧洲汽车市场研究的项目负责人伍鹏程介绍,该项目基于交通部门的静态数据及路况数据等动态数据,通过自主研发的优化RGM算法模型, 计算出事故风险指数(RAI)等数据分析的结果,辅助交通部门实现事前预控、事中快速反应、事后依迹可查,丰富交通治理的手段。
交通建设投资大、风险点多、难监管,投资管理“三超”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交通管理部门。来自贵州的“交通建设工程投资领域数据铁笼”项目,带给管理者全新的监管思路。
该项目以互联网“小系统+大数据”的工作模式,对交通建设工程投资管理的全方位信息、建设全过程的业务数据和行为信息等进行动态采集,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技术方法,对投资领域权力点、责任点和风险点进行动态监控,构建大数据监管技术反腐体系。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和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对促进交通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云出行 智慧交通更便捷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超3.64亿人,未来的道路资源面临更大压力。
如何让市民出行更便捷已成为越来越严峻的问题。8月初,交通运输部公布首批“公交都市”建设名单,旨在通过试点带动效应,让公共交通逐渐成为市民出行优选,让群众享受公共交通改革发展的成果。
已在北京投入应用的“微巴”项目,带着“优化公共交通”的信念在复赛现场备受关注。该项目以高于普通公交低于出租车的价格,提供“门”到“门”定制公交服务。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未来几小时内行驶时间预测,并根据相应的约束条件进行任务统筹优化计算,将符合条件的订单整合在一起,实现公共交通优化服务。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潘海对这个项目颇有兴趣,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公共交通作为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一直是“智能交通云”构建城市智慧交通的重点。微巴项目为用户在经济型和便捷性之间提供了一个新的平衡点,并且该项目在一线城市有落地应用作实践支撑。
办赛事 激起创新大潮
自2013年贵州省开始发展大数据以来,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2012年到2015年,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64.6%,产业规模从450.9亿元扩大到2011.5亿元。
贵州省不仅在大数据基础建设上领先,对大数据在行业领域的深入运用更是领先。据赛事组委会介绍,以交通领域为例,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依托“大数据”发展战略,在交通运输行业寻求新突破,高速增长的交通网络与信息时代的大数据网络产生叠加效应,贵州交通不断创下多个“第一”,让贵州交通状况一下从全国的第三梯队跃升至第一梯队,成为西南交通枢纽。
面对贵州在交通大数据领域的蓬勃发展,参赛团队纷纷表示,贵州在交通大数据领域的发展,让他们对赛事的专业性、前沿性满怀信心,期望通过在大赛上的实力展现,获得评委、交通部门及投资方的认可,成为贵州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中的一员。
“目前,交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链。由于交通行业的特殊性,这样的渗透已经从前几年的点状呈现,发展到如今的全行业覆盖。”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个过程,是交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也是行业全面智能化升级的过程。大赛展现了这种趋势,也让普通人看懂了行业的未来、社会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