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百亿造芯项目烂尾! 国家发改委这样回应......
10月2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关于芯片项目烂尾的报道引发关注,请问我们如何在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同时,避免一拥而上和虚假项目的出现?”
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说:“我们也注意到,国内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强化顶层设计,狠抓产业规划布局,努力维护产业发展秩序。针对当前行业出现的乱象,下一步将重点做好4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布局。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发展原则,加强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和指导,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秩序,做好规划布局。引导行业加强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快落实国发〔2020〕8号文,也就是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抓紧出台配套措施,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防范机制。建立“早梳理、早发现、早反馈、早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风险提示,加强与银行机构、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沟通协调,降低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风险。
四是压实各方责任。坚持企业和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责任,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地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认识,按照“谁支持、谁负责”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予以通报问责。
烂尾?多家百亿造芯项目停摆
日前,新华社旗下新闻周刊《瞭望》刊登了一则消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分布于我国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5省的6个百亿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引发业界担忧。
《瞭望》记者调查走访发现,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德科码(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杂草丛生,厂房还是未完工的毛坯状态,办公场所早已人去楼空。这个曾被称为“南京台积电”的明星公司规划投资30亿美元,今已沦为欠薪、欠工程款、欠借款的半拉子项目。
除了南京德科码以外,《瞭望》记者还总结了最近一年多来烂尾的类似半导体项目,仅其中规划投资达到百亿级别的大项目就有6个,涉及我国东南沿海、中部、西南、西北地区的5个省。分别是:
位于四川成都高新区的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2017年由美国芯片代工企业格罗方德和成都市政府合作组建,规划投资90.53亿美元,当时被称为“格罗方德在全球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
位于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陕西坤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2018年成立,规划占地面积约2000亩,原拟建设第6代柔性屏生产线。目前该公司核心高管已尽数离职。
位于江苏淮安的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该公司2016年成立,规划总投资450亿元。曾是当地的重点项目,但迟迟未能开工。2018年对外宣布“德淮半导体项目一期正式投产”,2019年底开始有员工通过省长信箱、起诉等方式讨薪。目前公司处于“半停工”状态,当地政府部门组建了相关工作组介入公司,推进相关盘活工作。
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贵州省政府瞄准了对产业生态要求极高的服务器处理器(CPU),投入数十亿元资金与美国高通公司合作组建华芯通。3年后,华芯通在商业上难以为继,宣布关停。
位于湖北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规划总投资高达1280亿元,如今举步维艰,濒临破产。2019年12月,该公司为首台高端光刻机进厂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如今,这台“全新尚未启用”的光刻机已被抵押给银行。
国务院发布促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新政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继《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和《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以来,第三款针对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鼓励政策。
对此,万和证券认为,此举表明了国家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逆全球化局势下,做大做强半导体产业的决心。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向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企业加速成长壮大。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截止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3539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上半年销售额为1490.6亿元,同比增长23.6%。制造行业上半年销售额为966亿元,同比增长17.8%;封测行业上半年销售额为1082.4亿元,同比增长5.9%。
中国首个芯片大学或将落成?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较2018年进口额减少了80亿美元,同比下降2.6%。另据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尤其是高端芯片方面,对外依赖严重,而“缺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人才。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 年版)》统计显示,集成电路从业人数逐年增多,2019年就业人数在51.2万人左右,到了2022年的时候会需要74.54万人从事集成电路行业,但是现在国内却仅有五十余万,也就是说,人才缺口将近三十万。
近日有消息称,在“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上,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时龙兴教授公开表明,可能在南京成立一所专门培养芯片人才的高校——南京集成电路大学。
据悉,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办学目标,不仅要提升我国芯片发展的人才数量,更要提升人才的质量,通过产教融合、多方协作的方式,共同促进芯片产业链各个层面的人才发展,从芯片的设计、制造,以及制造设备蚀刻机、光刻机的研发,都要纳入人才培养的计划中来,实现所有环节都要有优秀的人才。
不过,这一“芯片大学”目前还只是一个想法,并不是广泛流传的已成立。根据澎湃新闻的消息,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表示对这一大学并不知情。另外,东南大学教授、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名誉所长王志功表也示:“这一消息并不准确。”
其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是“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这是一则今年7月的消息。
其二,南京成立集成电路大学,目前顶多只能算是一个想法。“芯片发展现在很热,芯片人才比较紧缺,加上江北新区在建芯片城,几方在讨论时可能有人提到过这个想法。”
王志功强调,一所高校的成立,并不是由国务院学委会决定的,集成电路现在是一级学科,如果要办大学,必须是研究生层次的,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办的。
如果想法实现,这或将是继集成电路独立为一级学科、国科大“一生一芯”计划之后,国家培养芯片人才的又一意义重大的实践。
责任编辑: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