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黔西县:“大数据+”的黔西探索
2013年4月,我从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大方县委书记调任毕节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黔西,这个我种下希望,洒过汗水的地方,在阔别六年后,我再一次回到了这里。既倍感亲切,又深感责任重大。
2015年,贵州省委提出了“ 大数据 ”与“大扶贫”两大发展战略,毕节市委提出了“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脱贫攻坚的目标。这对黔西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地处黔西北一隅的黔西,如何在这场盛宴中占据一席之地?既然我们基础薄弱,做不了大数据研发、大数据加工,那可不可以瞄准大数据的政用、商用和民用三大方向,把大数据融入黔西的山山水水,融入黔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通过系统学习,我带领四大家班子,渐渐理出了头绪:围绕大数据应用这个主线,把“大数据 ”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大胆进行“大数据 大扶贫”、“大数据 电商”、“大数据 房源超市”、“大数据交通”等尝试和探索。
为了解决发展大数据缺机构缺人手的问题,2016年4月,我们从全县抽调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法律、中文等专业优秀人才,组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县级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并将中心纳入正科级事业编制。于是一场“大数据+”行动在黔西县迅速拉开了帷幕……
在“大数据+大扶贫”方面,搭建云平台,铸造精准扶贫新样板。把大数据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搭建“智慧黔西·同心扶贫”云平台,完成平台指挥调度,责任、任务、项目、资金监控,社会帮扶,手机APP等模板开发运行,成功导入全县9万多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及帮扶相关情况,并与云上贵州数据完成对接。同时,该平台的开发运行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的肯定,并在民建中央网站得到对接使用推广,实现了民建全国17万会员与全县9万多贫困人口的数据初步对接,逐渐形成了“民建中央、各级民建组织、黔西县政府、民建企业、贫困户”五位一体的扶贫体系,使大数据与大扶贫有机整合,成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任务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快捷键。
在“大数据家电商”方面,把大数据与农村电商结合起来,推动“黔货出山”。为了避免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却流于形式,我们引入煤矿、房地产、酒店行业等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4.9亿元,建设占地约12.7万平方米的黔西县四季电商运营中心;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约6万平方米贵州信和畜禽电商交易中心等,部分项目已投入使用。县财政每年拨付500万元作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经过认定,获得县级电子商务示范乡镇、村(社区)、网销服务点等给予补助奖励,最高可奖励12万元。同时提出“12345”模式,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建设1个电商示范村、2个电商示范站点、3个电商示范品牌注册、4个电商示范产品、5名本土电商人才,与电商产业园形成强大的电商阵地网,为全县“大数据+电商”构建强大阵地堡垒。并建立电商合伙人制度,吸纳“产品提供者”、“渠道销售者”、“平台经营者”三类人员加入电商产业,整合全县生产、加工、经营、销售为一体,为农特产品“黔货出山”做足了保障。2016年,全县农特产品“黔货出山”销售额突破4亿元。
在“大数据+房源超市”方面,把大数据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切实推动房地产去库存。收集“五证”齐全房源信息,建立大数据房源信息库,通过“智慧水西”网络平台进行定期信息发布、推广、更新,方便群众通过网络适时查询、咨询、比较,获取更多房源信息。利用大数据房源信息库、信息发布平台为依托,以房源超市为阵地,引导各房开企业每月举办1次房地产数交会,方便购房户和房开商面对面交流,促进消费,消化库存。今年5月起,我县大数据融合房地产成功消化商品房库存230套,交易金额达0.64亿元,解决千余人的住房难题。
在“大数据+交通”方面,利用大数据手段打造智慧交通,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在部分乡镇探索建设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大数据云平台”,录入人、车、路、管等大量基础数据,将监控网点接入公安天网工程,实现跨界共融、数据共享、安全共治。
大数据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对黔西而言,发展大数据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半年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干部职工对大数据的认识,提振了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入实施“大数据+”行动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丨卢林, 毕节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