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时代初起步,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导读: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为代表的全新技术群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也影响到了多个行业与领域。与国外的大数据发展相比,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从PC革命、互联网革命到云技术革命,美国始终扮演着全球新经济发动机的角色,创新能力非常突出。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新经济领域快速发展、追赶并实现部分超越,则主要取决于全球第一的网民基数和消费市场、丰厚的制造业基础、整体经济的高速成长,以及后发优势等。
在中国,技术并非DT时代的主要制约因素,观念、文化、法律、规则等多个方面构成的数据生态才是真正的限制因素。
2016年4月,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决赛中,人工智能程序小Ai成功地预测当季歌王为李玟—在综合分析大数据的基础上,小Ai冷静客观的模样,让无数为选秀节目投入充沛感情的人类感到失落。
小Ai只是阿里云研发的一个“小人物”,和如下耀眼的数字相比,预测一个选秀节目的冠军实在是小case:2016年第一季度,阿里云营收10.66亿元,同比增长175%,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在亚马逊AWS占据半壁江山的全球云市场中,Synergy报告将阿里云称为“全球云市场的追赶者”。
云是缥缈的,但“ 云计算 ”却能够真真切切地将“云”变现。
在国外,对于大数据的利用已有多年实践经验。全球技术巨头Google、Facebook和eBay等,已利用各类技术将已有的公开数据和内部数据货币化。北美医院如凯萨医疗(Kaiser Permanente),通过收集和追踪早产婴儿数据预测新生儿潜在的病症。在更广泛的范围,制造商正在利用大数据自动追踪消费者行为,以此得出创新性的商业策略。
到了中国,基于大数据变现,阿里创造了一个新概念:D T (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经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 IT 时代, 正在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 DT 时代。”两年前,马云首提DT。DT经济的关键在于大数据的有效收集和利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世上的人、事、物都在被数据化,数据由此成为新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数据技术将怎样构筑中国产业?由阿里研究院撰写《激活生产力 —DT经济构筑中国产业新生态》一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DT经济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全球的互联网技术机构都面临同样的难题: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现实中却缺乏足够有效、即时的分析工具。曾被认为能够证明大数据“革命性潜力”的谷歌流感趋势,在近几年的预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在中国,针对大数据及与其密切相关的DT经济,学界、业界也提出过类似的疑问,有关大数据是否被过度热炒、现行大数据分析是否可靠曾引发多次讨论。就此,阿里研究院副院长、《DT经济构筑中国产业新生态》的作者宋斐和潘永花认为,在中国,技术并非DT时代的主要制约因素,观念、文化、法律、规则等多个方面构成的数据生态才是真正的限制因素。
国内大数据尚在起步阶段
记者: “DT”是阿里巴巴最早提出来的概念,国外有无对应的概念?目前国内大数据发展和国外相比,差距在哪?
宋斐、潘永花: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为代表的全新技术群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也影响到了多个行业与领域。为刻画这一时代变迁,出现了很多新概念,阿里巴巴所提出的“DT”概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与国外的大数据发展相比,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从应用水平来看,目前国内大数据发展应用领域比较成熟的是在互联网和营销领域,而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或主体对大数据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增加。相比之下,在国外,医疗、零售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水平已经很高。
记者:阿里研究院认为“第二轮的新经济革命将由DT技术所推动,中国将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下此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宋斐、潘永花: 2016年3月21日,阿里零售平台财年交易额(GMV)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比肩沃尔玛。
从时间维度来看,大淘宝比肩沃尔玛,是“工业时代—IT时代(第一次信息革命)—DT时代(第二次信息革命)”这一历史进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从空间来看,孕育出沃尔玛的美国无疑是工业时代全球经济的领先者。而在DT时代,无论是中美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影响力,还是大淘宝与沃尔玛的交相辉映,都显示出中美是全球快速进入DT时代的两大主要引领者,他们共同为全球向DT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规模来看,据波士顿咨询报告,2010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GDP比重为4.7%,中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GDP比重为5.5%。到2016年,两国各自占比将分别达到5.4%和6.9%。麦肯锡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也显示,凭借两倍于美国的互联网人口和蓬勃的电子商务应用,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升至4.4%,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美国则为4.3%。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鉴于两国的GDP规模如此之大,未来若干年内中美两国互联网经济体的规模必将稳居世界前两位。
从各自的特色来看,从PC革命、互联网革命到云技术革命,美国始终扮演着全球新经济发动机的角色,创新能力非常突出。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新经济领域快速发展、追赶并实现部分超越,则主要取决于全球第一的网民基数和消费市场、丰厚的制造业基础、整体经济的高速成长,以及后发优势等。从明星公司来看,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如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在很多领域仍然是全球的领先者,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蚂蚁、百度等,也已经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全球性的领先。
中美两国在新经济领域的交相辉映、协同发展,对全球新经济的持续创新,都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这也是两国对全球新商业文明的重大贡献。
C2B模式,进化版的“顾客是上帝”
记者:有一个观点认为DT时代离我们还很远,核心的理由是,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但是目前缺乏强大的IT技术基础作为支撑,这些数据得不到有效收集并加以“净化”和有效利用。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宋斐、潘永花: 我们不同意这个观点。目前,中国的云计算技术和能力已经可以与其他国家站在同样的水平线上。当然,目前DT时代处在起步阶段,要全面进入DT时代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我们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围绕大数据的生态还不完善,与数据相关的观念、文化、法律、规则等多个方面都亟待完善。
记者:BAT三家的大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阿里大数据 的优势在哪里?
宋斐、潘永花: 百度数据以搜索数据为主,腾讯以游戏和微信社交数据为主,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则是以电子商务数据为基础,并且已经基于这些数据产生出不少新的业务,比如“蚂蚁小贷”,就是基于商家的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提供贷款服务,快速便捷解读商家短时间的资金短缺和资金周转问题。阿里巴巴的大数据能力除了赋能原有的电商生态外,最值得强调的是其大数据的技术能力。目前,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多年的积累形成完整的大数据技术平台能力,2016年通过“数加”大数据平台正式对外输出,涵盖了数据采集、计算引擎、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应用等数据生产全链条。
记者:“智慧城市”的口号喊了多年,目前阿里和腾讯都在做,有人戏称这是两大巨头在厮杀“智慧城市”业务。阿里在“智慧城市”方面有什么特色项目?
宋斐、潘永花:“ 智慧城市”不仅仅体现在通过便捷的入口为市民提供服务,更关键体现在后端应用和数据的共享与统一。阿里巴巴在智慧城市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全面的云和端能力,以支付宝作为端的代表,一年多时间全国有336个城市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辐射全国,比如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多项服务都已接入支付宝平台。以“阿里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能力的输出是阿里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特点,比如浙江政务服务网就是通过阿里云实现了多个部门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浙江交通则通过阿里云的大数据实现了交通情况的预测等。
记者:书里提到,C2B模式是DT时代的商业模式,目前国内C2B模式有哪些特点和不足?未来中国的C2B将有怎样的发展?
宋斐、潘永花: 当前正在发生的具有C2B属性的商业创新,在总体上呈现这样的格局:以消费者为中心,倒逼和促进新型的价值协同网的形成。这一演化在中国网络零售业中最为显著,互联网正在汇聚、分类、呈现、对接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需求又以倒逼之势, 持续地施压于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端,推动单个企业内部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并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产业,使之向着价值协同网的方向去演化,并最终在响应效率上逐步适应于快速多变、高度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我们注意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其创新和探索目前还只是发生在部分的商业环节,全链条的商业模式创新非常少见。另外,由于行业属性的不同、每个行业竞争结构的差异,让C2B的特性在不同行业那里得到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体现。比如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消费体验要求较高的服装业,其探索强度在表面上来看似乎高于汽车业。
但不同行业的企业,看到的却都是同样的未来:以消费者为中心将逐渐取代以厂商(制造)为中心。所有先行者的尝试,无不是以把握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并尽可能地与消费者互动,把消费者引入到生产和设计过程中来,同时大力变革自身的供应链与内部管理。
当前中国经济创新的核心场域,正在从“WTO+外需”加速转向“ 互联网+ 内需”。这一转变将有助于推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商业模式在中国企业群体中的生长、演化与完成,而从长期来看,C2B模式的扩散,也将是中国信息经济在微观层面上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记者丨李兮言
☞点击进入 阿里云 在数据观的企业栏目>>>
责任编辑: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