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数字博物馆:插上“大数据”翅膀让视野穿越时空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插上“大数据”翅膀

让视野穿越时空

——贵阳数字博物馆侧记

    2016年5月25日,即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当天,贵阳数字博物馆随之正式上线。

数字博物馆:插上“大数据”翅膀让视野穿越时空
贵阳数字博物馆页面

该博物馆由贵阳市政府、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贵州可佳艺术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可佳公司)等联合打造。作为我国第一个结合三维扫描、虚拟现实VR、全景技术的网上数字博物馆,实现了在PC、安卓、苹果IOS、MAC等多个平台的跨平台运行。

数字博物馆在展会现场设置了体验区,前来体验的观众,每天都排起了长队。此期间担任解说员的可佳公司副总赵力文说,大家带着VR设备,争相在虚拟的博物馆中逛个够。

  “这是 大数据技术 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产物,体现了贵阳市在“互联网文化”中,促进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参加上线仪式的嘉宾纷纷点赞。

日前,记者走进贵阳数字博物馆的运作后台,为大家解密数字背后的“博物馆”奥秘。

    数字博物馆:让文物 “活”起来了

在可佳公司办公室,随着“导游”轻点鼠标,大家在“云端博物馆”中轻松地遨游了一番。 “贵阳数字博物馆”几个大字在3D动画中“升腾”而出,深蓝虚幻的星空犹如置身浩瀚的宇宙,六个浮动的小窗将“文化遗产”、“民间藏品”、“展厅展室”、“藏品检索”、在线品评、关于本馆显现眼前。

点开“文化遗产”窗口,最新制作上线的甲秀楼、阳明祠文保单位,空中、环周、场景等多方位的展示着建筑物全貌,“俯瞰甲秀楼,横卧在南明河上,犹如一条玉带,这是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是大家平时很难看到的角度,”赵力文介绍说。

数字博物馆:插上“大数据”翅膀让视野穿越时空
“文化遗产”页面

“民间藏品”,群山环抱、绿水长流中跳跃四个绿色方格:大唐庭院中的“瓷器厅”、海底龙宫中的“东珠厅”、现代园林中的“瓷器厅”,还有星空下梦幻的“金器厅”,一排排展柜、不同的文物,置于不同的场景中。“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着逼真的视觉效果。”艺术总监陈琪表达着整体的美术设计理念。

数字博物馆:插上“大数据”翅膀让视野穿越时空
大唐庭院中的“瓷器厅”
数字博物馆:插上“大数据”翅膀让视野穿越时空
博物馆瓷器展示
数字博物馆:插上“大数据”翅膀让视野穿越时空
东珠馆的“海底世界”

柜中商朝玉雕“战马战车”,犹如“驰骋”到眼前,旋转着,同时显示着规格、年代、制造工艺等信息,清晰、逼真、生动。

令人称奇的是,鼠标点到哪儿,树叶会随风飘动、水流动、星星在空中“眨着眼睛”……文物、背景全部动了起来!

再现藏品,但方式是艺术加工、超越真实!“导游”说,相比一般实体博物馆最大的不同是,虚幻背景,动感强烈的互动性能,让参观者在不同的场景中身临其境,真实、互动地欣赏文物和文化遗产。

   三维扫描:实现数据不失真

数字博物馆的技术总监张贤进,毕业于美国犹他州大学信息技术专业,是80后的精英海归,2007年回到贵阳成立公司,一直从事动漫、游戏等产业开发、研制。两年前加入了可佳艺术公司,“对于数字技术,建一个虚拟的博物馆是挑战。”他说,上网浏览了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世界级知名博物馆的线上博物馆,基本是实体馆的网络再现,并没有虚拟现实中的浸入式体验。

第一个挑战是要对文物360度无死角的“三维扫描”,精度呈现真实的艺术品。张贤进了解到全球最大扫描公司中国分公司设在宁波,“一路小心翼翼抱着文物去了,扫描的结果不够精细。”他说,接着又到了位于北京的另一家艺术品扫描公司,却需要对扫描主题进行酒精喷涂,这对文物是会造成损伤的。

记者在专门的扫描工作室看到,自制的扫描仪、扫描棚摆满了整个房间。“一件文物扫描的时间大概需要10几分钟。”他介绍说,得到的大数据却有7G至8G,不可能把这么大的数据放进博物馆里,缩小数据,还不能失真,这就是技术团队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

张贤进以清代的一件金器为例,这件纹路非常复杂的器皿,扫描得到7G的数据后,一点一点地删除“多余”的数据,花了5天的时间,最后只有30兆,观众看到的效果如原数据一样。“馆里呈现的每件文物,制作的时间平均在3天左右。”他以专业角度解释说,人类的眼睛对绿色有着比别的色彩超3倍的敏感度,绿色就是必须留下来的数据,删除大部分眼睛不敏感的数据,这个过程有着图像学、色彩学、仿生学等多门知识的综合运用。

让张贤进高兴的是,5月初他代表公司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考古人类学学院访问期间,当演示了兼具三维扫描、虚拟现实、VR、全景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博物馆后,对方说:“这个技术学校想买下来。”而在今年的数博会上的精彩亮相,同样得到国内专家的认可,已有两家博物馆表示出购买这个技术的意向。

张贤进团队下一步要解决的技术“慢”的问题,公司将在高新区建一个全新的扫描基地。“扫描房间装满数百个摄像头,瞬间完成文物的3D扫描,制作的速度将提高数倍。”他雄心勃勃说,这个扫描基地至少在西南地区是技术领先的。到2017年,可完成2万件文物的扫描。

   VR技术:坐在家中体验 “博物馆奇妙夜”

VR设备的应用,让观众遨游在数字博物馆的虚拟世界里,感受的是真实存在。在数博会现场,戴上VR设备的媒体记者,如此描写体验的场景:“点击3D展馆后,进入宫廷风格的场景——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的建筑、花草流水仿佛都与实景无异,随意‘碰了碰’一旁的灌木,连叶子也动了起来,非常逼真。”

数字博物馆:插上“大数据”翅膀让视野穿越时空

“轻轻一点展品,玉瓶便浮到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显示出工艺品的年代,特点、材质等各种信息,不同的展品,配着不一样的背景、音乐。”

随着VR技术的提高,VR设备犹如现在的耳机、3D眼镜一样,很快会普及到大众手中。张贤进凭着对世界前沿科技的了解,“把最先进的技术用在了数字博物馆中,坐在家里,点击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客户端,通过VR设备,体验‘博物馆奇妙夜’。”

经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系统研发,贵阳数字博物馆的PC版和移动终端(安卓)版APP已经上线,苹果版的APP正在等候苹果总部的审核,大概2个月后上线。

而在数字储存中,数字博物馆采取了分布式云储存,把所有文物数据存放在全国各个不同的机房中,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靠性,也保证了每个客户浏览时,“阅读参观”均能达到最快的速度。

   大数据时代下的“文化新探索”

特地来参加贵阳数字博物馆上线仪式的原故宫博物馆副院长杨伯达,体验了几分钟的线上博物馆后,“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如临其境!”他说,通过大数据这种现代科技的手段,看到丰富多彩的贵阳历史文化遗产,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瑰宝,深感震撼。

故宫博物院从20世纪末开始,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让藏在禁宫中的文物“活”起来。他认为贵阳数字博物馆插上了“大数据的翅膀”,已先行一步,希望今后抓好文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做好后台的管理与服务,成为全国一流的数字博物馆,成为贵阳对外文化宣传的新窗口。

贵阳市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一直得到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出席领导认为,这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新尝试,贵州作为中国大数据的领跑者,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韦鸿宁看来,这是在推进贵阳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一次很好的政企合作。2015年,与贵州省可佳艺术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省首个数字博物馆。他说,用目前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再结合网络技术,能将文物的展示和保护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真正实现让陈列的文物、文化遗产以及古籍里文字都“活”起来!

   作者丨刘 辉

 

责任编辑:陈卓阳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