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翅膀还是杀手?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导读】2017年5月,围棋天才柯洁完败于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人工智能战胜了人类。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吗?

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我们耳熟能详的业内科技巨头纷纷重金投入于人工智能。百度甚至采用All in的方式投入。

另一方面,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发出警告,强调监管AI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人类吗?还是仅仅替代人类的某些工作?最终人工智能将何去何从?

工具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惠及全人类,从数据驱动的AI,到收集新数据的传感器,再到以无人驾驶、机器人为代表的全自动化阶段,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取代

从事翻译、助理、保安、销售、客服、交易、会计、司机等工作的人,未来10年将有约90%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教育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们要积极地通过教育培养人类具备机器难以取代的能力和特质,以后一定是通过AI+HI(即,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就此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

   李开复: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不会有自我意识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对人工智能持有积极态度,不过他并不认同人工智能将全面代替人类的看法。在他看来,在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还不能独立进行常识性的推理、创造及规划工作,它们也不会拥有自我意识、情感及人类的欲望。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

新京报:最近谷歌旗下公布最强版AlphaGo,代号为“AlphaGo Zero”,和以往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脱离了人类既有棋谱,只学了围棋的基本规则、从乱下开始,自学成才。这是否意味着机器的智力将超越人类?

李开复:在某个垂直领域,AI在给定任务中的表现被已经证明远远超越人类,这在未来十年会产生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比如创新工场投资的旷视科技(Face++),现在可以同时识别300万张人脸,还有创新工场投资的智融集团,它的产品用钱宝8秒钟就可完成贷款审批,每月放款量可达150万元,远超银行。

如果将这些AI技术变成平台化的人工智能工具箱,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惠及全人类,创造大量的财富。从数据驱动的AI,到收集新数据的传感器,再到以无人驾驶、机器人为代表的全自动化阶段,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至于AI是否能复制人脑,全面超过人类?我不看好,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事情不会发生。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而非一种智慧形式。今天的人工智能,只是在某一个狭窄领域基于大数据优化,只是个很厉害的模式识别引擎。这些技术在给定任务中的表现已经被证明可以完全超越人类,可以为人类所用,提升效率,节省时间用来做更有趣的事情。但是,至少在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还不能独立进行常识性的推理、创造及规划工作,它们也不会拥有自我意识、情感及人类的欲望。

新京报:所以机器还不能取代人的思考?

李开复:AlphaGo Zero的工程和算法确实非常厉害。但千万不要对此产生误解,认为人工智能是万能的,所有人工智能都可以无需人类经验从零学习,得出人工智能威胁论。AlphaGo Zero只能在单一简单领域应用,更不具有自主思考、设定目标、创意、自我意识。即便聪明如AlphaGo Zero,也是在人类给下目标,做好数字优化而已。这项结果并没有推进所谓“奇点”理论。

符合5秒准则的职业可能被取代

新京报:你之前提到,下一阶段50%的人可能失业,被认为聪明的人应该赶快解决这个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好办法?人们该做什么避免失业?

李开复:我有一个“五秒钟准则”,即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可以在5秒钟以内的时间里,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我个人预测,从事翻译、新闻报道、助理、保安、销售、客服、交易、会计、司机等工作的人,未来10年将有约90%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所以大家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工作,如果在“五秒钟准则内”,就要赶紧做些改变了。改变的大的方向是,要往高处走,要深度思考,要跨领域。你要知道人工智能的限制是什么——人工智能是在单一领域基于大数据进行客观判断的系统,那我们就要做战略型的跨领域的更深入的思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闻报道领域现在应有写稿程序,一些体育赛事、公司发布的季度财报、股市分析这些内容机器已经可以完成。那么你就去做难度大一点的文章,比如针对多领域的分析,一些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可能需要10年时间AI才能完成这样的报道。但像普利策奖获奖作品,AI也许永远也写不出来。

不止一次有人问关于“AI替代工作”的问题,我都在提醒大家要有两个角度的眼光。一方面是AI对于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的替代,另一方面是新的机遇和机会。未来可能只有10%的人能做到有创意或战略性或顶尖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另外90%的人就无事可做。他们可能会走向服务性的、最好是有爱的工作。即便不是全部90%的人都从事这样服务型的工作,假设只有50%做到,还有20%提早退休,15%迷恋VR游戏,4%得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1%成为捣乱分子。这样社会也稳定下来了,不是吗?

  洪小文:神化人工智能没有意义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认为,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机器,面对人工智能的进步,人类将被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时间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把人工智能过于人格化和神化并没有意义。

人工智能是翅膀还是杀手?

  洪小文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人工智能本质还是机器

新京报: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人类的工作?

洪小文:人类通过发明和创造机器,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比如人类想跑得更快,发明了汽车;想在天空飞翔,发明了飞机。

现在的人工智能,也是这样的道理,本质上还是机器,一种供人类使用、提高生活和生产效率的工具。机器可以帮助人类把重复性的工作做得更好,将人类解放出来,把时间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们要积极地通过教育培养人类具备机器难以取代的能力和特质,未来一定是通过AI+HI(即,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新京报:你有没有想过人工智能突然爆发,灭亡人类?

洪小文:我个人认为可能性几乎是零,而且就算有,背后一定有坏人。

比如说,飞机和卡车都是好东西,但是一旦有人用来撞人,应该责怪的是人,而不是飞机或卡车。

同理,AI都是人造出来的,人才是源头,把机器过于人格化、神化,没有太大意义。

从事基础研究非常重要

新京报:阿里巴巴今年成立了达摩院,您怎么看待AI时代和BAT的关系?

洪小文:基础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投入于基础研究对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6年前,当微软还是一家小公司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做基础研究了,但是在当时,国内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还不是很多。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强调做基础研究,这是好事,微软欢迎更多人投入到基础研究的行列。

新京报:作为老牌研究院的院长,您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洪小文:研究一定是由下往上,而不是由上往下。科技的创新一定是由下往上。基础研究如果跨得步伐不够大,冒得风险不够高,不太可能产生跨越式的创新。步子小,虽然短期会成功,但是发展会比较受限。

所以,第一,必须要有视野。第二,必须要允许失败、允许风险,建立一个宽松的环境。第三,耐得住寂寞。

中国人都讲“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前人种树,都不要忘记他们,尤其我们今天都在享受AI的成果。

微软做基础研究26年,在中国做了19年,我们做人工智能也有20多年,但是比起AI发展到今天61年的历史,比起基础科学的发展,这还都是跬步。

想想爱因斯坦,想想我们前人多伟大。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提出引力波,科学界现在勉勉强强测出一点引力波,这是何等了不起的科技、物理、各种东西的创新。

所以,很多时候科研是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寂寞是没有人报道,没有人来采访你,也不见得会有很多奖牌给你。之所以要耐得住寂寞,是因为他们对研究的东西充满了热爱,才能对科研有所执着,才有可能有大的突破。从来那些了不起的科研成就,背后都是一群这样的人和他们的执着。

新京报:未来越是这种大公司、大巨头,它会拥有更多的数据、更多的场景机会去提供它的服务,这样会不会加重大公司对于大数据的垄断? 洪小文:微软主要还是平台公司,并不会拥有客户的数据,同时在技术上微软要做的是保证客户数据的隐私与安全,不但微软不能,别人更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你说的这种对未来的假设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要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 谁有数据,就要负责。用户数据是否可以使用,能用在何处,不能用在何处,是否取得用户同意,需要推出严格的规定。 举个例子,部分人拥有别人没有的信息,进行内线交易就是不允许的。这些人的行为就要被限制,这是法律要规定的。

    注:本文转载自新京报,版权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数据观转载此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等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责任编辑:黄玉叶

随意打赏

什么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概念股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ppt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股票人工智能专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