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BIM+智慧工地” 精准“数字化” 变身工地“管家”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手机对着满载钢筋的卡车拍照,手指圈定一下钢筋范围,几秒钟后,屏幕就能迅速识别车上有多少根钢筋——这是建筑产业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场景之一。

投资1.78亿元建设的贵州民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保障和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平台。

2022年6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启动了贵州省2022年第一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评选工作。获评示范项目需满足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推广性、效益性要求,为全省开展示范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经过多轮综合评估,9月28日,贵州民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工程“BIM+智慧工地”项目获评成为贵州省第一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这是本次验收通过的18个项目中唯一一个建筑类项目。

   大数据 打造全方位“防护罩”

贵州民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由贵州航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总建筑面积31805.78㎡,包括新建学生创业中心、实训教室、实训教员办公室、学(教)员食宿用房、地下停车库等功能用房,配套建设室外绿化等相关配套设备、设施。施工现场复杂,数辆挖机,材料繁杂、人员众多,安全问题需要时刻牢记。

为准确高效施工,项目团队大胆创新,成立BIM+智慧工地工作室,引入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的BIM深化应用、智慧工地管控模式,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全过程。同时借助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精益化。据介绍,“BIM+智慧工地”具有零延迟、大数据、全天候、高精度等施工特点。

“‘BIM+智慧工地’技术的引用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为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使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有效助推了项目提质增效。”项目相关负责人陈伟说。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各阶段统一协调的过程,把使用标准的理念转换成相应数据的操作软件,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直至项目终结,所有信息都会集合在一个三维模型的信息数据库。

“智慧工地”通过5G技术,自动采集数据包括塔吊安全、现场作业安全、人员安全等内容,为施工现场打造了一层全覆盖的隐形“防护罩”。

   精准“数字化” 变身工地“管家”

17个监控摄像头实现项目全覆盖,“辅助AI+智能广播”系统,对人员安全帽、反光背心、临界、明火、吸烟等5种行为进行自动监测及预警,规范现场不安全施工行为。

“塔吊自动检测+吊钩可视化+人脸识别系统+卸料”平台,辅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节省人力,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及监督力度。

自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以来,项目自主践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用数字化手段重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通过智慧安全管理、智慧劳务管理、智慧绿色施工、智慧物料管理、智慧生产管理、智慧技术管理、智慧党建以及智慧展厅等5G应用场景,有效促进项目安全生产和施工技术落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工程体量的快速增长,对工程的复杂度和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时代的变革。建筑工地环境复杂、人员复杂的区域,存在施工地点分散、施工安全管理难、文明施工监管难、人员管理难、调查取证难等特点。

“今年6月,我临时起意看了一下塔吊的运行数据报告,发现6月塔吊的日均工效才6.3小时,我就知道我们对塔吊的合理使用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通过重新合理安排施工的吊装作业,7月塔吊的日均工效就提升至7.2小时。”陈伟介绍,通过“BIM+智慧工地”,可以将建筑业繁杂的数据信息归集到一起,清除数据孤岛,让数据汇总到统一平台,并且分类规整,进行综合分析,让管理者更加清晰地看到项目情况,从而做出快速、正确的决断。同时,也可以在线实时查看动态模型情况,虚实对比,数模联动,将传统的建筑业变为可视化管理,让施工更合理。

“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及BIM等各种因素对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很大影响,加之5G技术的全面利用,为智慧工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陈伟认为,无论是工地精细化管理的内在需求还是当代先进技术快速发展和综合应用的外在动力,建筑施工行业向更加集成统一管理、高效协同工作以及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化趋势发展。

借助数字建筑产业平台,建筑企业通过数字化设计、数字建造、数字运维等手段,工程项目将实现进度提速、成本下降、质量安全提高的效果,全面享受数字化的技术红利。

贵州民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BIM+智慧工地” 精准“数字化” 变身工地“管家”

责任编辑:蔺弦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