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全面铺开,金融属性数据成为当前竞争力所在
多元化的金融属性数据,正在成为当前征信公司最核心相关的数据,亦是一家征信公司最具竞争力的体现。
新华社瞭望智库发布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提及,中国信用社会体系建设正处于扩张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征信公司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市场潜力巨大。
这点从央行放开个人征信业务试点可以得到应证。
2015年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前海征信、腾讯征信、芝麻信用等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筹备试点完成后,这8家机构将可能成为首批获得征信牌照的商业机构。
在甄选入选机构时,央行有所侧重,入选机构在已有平台与数据上各具特点。
以前海征信为例,这家公司注册于深圳前海,是中国最大的全牌照综合金融公司中国平安的子公司,典型特点,是在金融属性方面的数据更广、更权威。
中国平安旗下,具有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在内的全金融牌照,还与1500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最近还与风靡全国的摩拜单车达成了合作关系,加上自身亿级金融客户与数亿互联网用户数据,以及与银行、消费金融、P2P等外部机构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极具金融特性的强大数据库,为中国平安前海征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期获批的 征信 公司,还有腾讯征信与芝麻信用,它们在数据方面,亦各具特色。
从征信牌照多样性角度来看,腾讯征信之所以首批入选,与它较强的社交属性密不可分。
腾讯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除了有在年轻人中广受喜爱的QQ平台,这家公司还在2011年推出了微信平台,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这个程序因其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能实现通过互联网,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而受到互联网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的欢迎。
这款程序的推出,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与交往方式,互联网式的快速沟通与碎片化交流,让人们更热衷于从互联网世界里进行社交。
这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腾讯在社交属性平台的垄断性地位。
另一家入选的征信公司为芝麻信用。这家公司诞生于 阿里巴巴 集团,后者起家于电商平台。
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公司,曾经以此为特色在香港上市,后退市。并在发展过程中,从淘宝平台上,衍生出更高端的天猫平台,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电商平台中的地位。这家公司以此为特色,登陆纽交所,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腾讯这个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与阿里巴巴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为了解决社交与电商平台中遇到的支付与信用担保问题,腾讯与阿里巴巴分别在各自的平台中,嵌入了支付平台。前者使用的平台是财付通,后者使用的是支付宝。
无论社交平台,还是电商平台,它们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并在互联网世界留下了可以被追述与利用的痕迹,在已有业务发展中已失去全球参考体系的腾讯与阿里巴巴,都看到了这些数据与痕迹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手里积累的个人用户已愈来愈多。它们把目光转向了介入金融业,以便把个人用户、数据与痕迹充分利用。
阿里巴巴推出了小贷公司,向它的电商用户提供贷款,并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合作,向这些机构金融推荐客户,并从中赚取费用。
问题在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为经营风险的能力,阿里巴巴推荐给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参考的是阿里巴巴体系里的弱相关电商数据。
这些弱相关数据,对于行事谨慎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讲,意义不大,它们做的都是相对较大的客户。而这些弱相关数据更适用于风险高、分散而收益未必高的客群,这些客群还不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最主要的客群,尽管这些客群对于它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腾讯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并不顺畅,于是它们试着利用这些弱相关数据,以及相应的客群,推出类金融业务,来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这个爆款产品,它的本质是货币基金,投资于银行间市场。
在此之前,银行间市场都是机构玩的,余额宝相当于一个集揽了个人资金的机构,替它们去投资于银行间市场。
货币基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风险很小,毕竟银行借钱,很难不还的。它的收益率紧跟银行的流动性紧缺程度而浮动。
银行也在小规模销售货币基金,但有一定的资金准入门槛,有赎回期,由于它使得银行给出的利息,高于零散的存款利息,银行并没有大规模推广,这是一种墨守陈规的默契。
余额宝打破了这种平衡。
差不多时候,财付通又以微信支付的形式,与微信一起潜入了个人与小微用户手中。
支付宝的余额宝与微信支付的红包功能,让阿里巴巴与腾讯手里的电商客群与社交客群被激活,加上美国P2P模式在中国的引进,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空前活跃起来。
这彻底挑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神经,它们不能让便捷的支付方式,与更高的收益,抢走了客户,没有了客户,便没了一切。
于是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电商平台,拢络客群。
一场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商化,与互联网平台试水金融业的混战开打。问题回到最初:前者需要解决下沉细分的客户群体的风险评估与服务问题,后者需要解决手里握着的客群的风险评估问题和如何玩转金融的问题。
两者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分级与细分客户的风险评估。
金融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它的服务和风险都是后置的,而坏账的历史数据对于建立风控来说才是最关键的。
传统金融机构有这样的坏账历史数据,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还没有。
市场需要能把传统金融机构中沉淀的数据与风控经验,以及互联网平台的 大数据 相结合,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于是,中国平安旗下的前海征信,以及腾讯集团旗下的腾讯征信,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征信皆入选首批8家试点征信机构。
不过,从金融业的底层数据积累、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历程来看,当前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具有金融属性的数据。
这并不难理解。
金融属性是信用相关的核心数据。评价个体信用最直接的方式是他的履约情况,而履约情况可以追述的记录,便是他的账户往来。
这也是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中,以之为本的核心。
当前最明显的一点体现是,征信试点的归管机构是央行,这就意味着征信试点的关键性数据为金融属性的数据,这些数据亦是金融业发展需求最大、至关重要的数据。
这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亦一脉相承。
中国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成立于1932年,这家机构采取了会员制的方式运营,有30多家金融机构会员。
中国征信体系的正式建立,大约从1995年前后开始。各大省市相继出现过信用中介机构,它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资信业务和评估,服务对象为公司,主导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
央行的贷款证信息电子化始于1997年,当时的主要依托为贷款卡,两年后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联网查询,直到2000年开始,实现以省为单位,及至2002年,开始全国联网查询。
直到2013年1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对征信机构、征信业务规则、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金融属性数据库亦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在首批入选的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中,中国平安旗下的前海征信,是最明显以金融属性为特点的征信公司,这亦就意味着,在其他底层弱相关数据日益丰富与完善起来前,前海征信将领跑8家入选征信机构。
可期的是,阿里系的芝麻信用和腾讯系的腾讯征信正在通过各种金融布局和外部合作,获得关键的数据,未来,三马之争,还有好戏可看。
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