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兴:大数据应用于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防灾减灾
本讲座内容选自国际资深风险防范及危机管理专家赵阿兴教授于2016年3月24日在RONG—大数据与公共安全专场上所做的题为《大数据应用于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防灾减灾》的演讲。
赵教授是国际自然灾害学会(NIH)最高奖――优秀论文奖的首位华裔获奖者(1992年)。因为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灾害损失评价方面的突出表现,曾被美国杰出科学家学会列入1991-1993年度排名榜。2008年度获得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管理专家奖,被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中心评选为十佳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专家。赵教授曾参与并主导多项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研究、设计、编制及实施并拥有丰富的咨询经历,灾害管理经验,同时也对完备的专家库、知识库及决策库系统十分了解。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明确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水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作为单独的一章,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这一重要理论。要求“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 大数据安全 管理制度,实行数据资源分类分级管理,保障安全高效可信应用。实施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和开放等环节的安全保护,加强各类公共数据资源在公开共享等环节的安全评估与保护,建立互联网企业数据资源资产化和利用授信机制。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和出卖个人数据行为”。
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9月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 号)正式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认为: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因为其具有:“ 大数据 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和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及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的重要意义。本次的演讲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大数据的定义
以北京人口和交通为例: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比2011年末增加50.7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达到773.8万人,增加31.6万人。
图1 北京常住人口增长图
图2在京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增长图
目前北京公路总里程达20503公里,到2020年,北京市公路总里程达222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200公里。北京实现内外交通有机融合,300公里范围京津冀中心城市出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61万辆,倘若平均每辆汽车占用4米的度,头尾相接的顺序停放,则到2020年北京市公路总里程刚刚满足停放得下这些车辆。这些车辆年排放污染物70万吨。据测算,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分别占到该类污染物全市排放总量的86%、56%和32%。
截止至2011年,北京市公共场所电子眼的数量已达40余万个,全市80%以上的街道建成集社会治安防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为一体的街道(乡镇)“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公共场所、主要交通道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供水、燃气、热力等重点要害单位几乎100%普及了技防设施。金融系统的营业场所全部实现报警联网。超过70%居民社区装有技防设施;报警监控、电子通讯系统已在治安、交通、消防、内部单位等领域广为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和技防设施侦查案件已成为公安机关主要侦破手段之一;市民的科技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定义如何?风险何在?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应用地位与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有哪些?
综上,我们可以将大数据定义如下: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具有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二、大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
从辽沈战役说起: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司令员林彪要求每天要进行例常的“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那几乎是重复着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
有一天,参谋照例汇报当日的战况,林彪突然打断他:“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都很茫然,因为如此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样的枯燥数字吗?林彪扫视一周,见无人回答,便接连问了三句:“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林彪司令员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果然,部队很快就抓住了敌方的指挥官廖耀湘,并取得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关键的数据泄露了敌主将的位置。数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三、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前景——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为例
在2015年发布/发表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第五条和第七条中
现阶段,突发事件正历经从单一向综合的转变,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诱发、互相转化的情形增多。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以及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后果的严重性和放大性愈加突显。尤其是城市公共安全呈现出自然和人为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旧有社会矛盾和新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等特点。
尽管近几年我国对于公共安全的重视和投入在不断增加,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现实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回顾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就 大数据应用 做出的探索,特别应当注意,在许多情况下,技术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三者往往是不同步的。技术创新会走在前面,当技术创新“倒逼”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的时候,公权力掌控者的从善如流就格外重要。
从2015年的两次震惊世界的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和1222深圳弃土坍塌事故的国务院事故调查报告的结果看,我国突发事件处置应当向预防、准备,以及减轻灾害后果的方向转变;由单纯的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以及法治保障转变;由以往单一地区、部门实施的工作向加强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国际合作转变,由事后的事故调查向事先的隐患排查与风险防范和防灾防损转变。
图3—1 1222深圳弃土坍塌事故
图3—2 1222深圳弃土坍塌事故
图4—1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
图4—2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事故中心区航拍图
图4—3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事故中心区示意图
图4—4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
——危化品爆炸冲击波波及区示意图
图4—5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
——毗邻事故核心区受损现场无人机航拍图
图4—5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
——瑞海公司危险货物资质审批示意图
图4—6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
——瑞海公司危化品爆炸相关单位责任示意图
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的硝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事故造成165人遇难(参与救援处置的公安现役消防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公安民警11人,事故企业、周边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55人),8人失踪(天津港消防人员5人,周边企业员工、天津港消防人员家属3人),798人受伤住院治疗(伤情重及较重的伤员58人、轻伤员740人);304幢建筑物(其中办公楼宇、厂房及仓库等单位建筑73幢,居民1类住宅91幢、2类住宅129幢、居民公寓11幢)、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
截至2015年12月10日,事故调查组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等标准和规定统计,已核定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人民币,其他损失尚需最终核定。
公安机关对24名相关企业人员依法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瑞海公司13人,中介和技术服务机构11人)。检察机关对25名行政监察对象依法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正厅级2人,副厅级7人,处级16人;交通运输部门9人,海关系统5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5人,安全监管部门4人,规划部门2人。)
根据事故原因调查和事故责任认定结果,调查组另对123名责任人员提出了处理意见,建议对74名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省部级5人,厅局级22人,县处级22人,科级及以下25人;对其他48名责任人员,建议由天津市纪委及相关部门视情予以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1名责任人员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病故,建议不再给予其处分。
图4—7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英雄遗像
图4—8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前图
图4—9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前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起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提醒我们要
(整理者:Mr .Wong 校对者:陶佳晨Thomas 二校:王赛 编辑:张梦)
注:本稿件摘自数据观入驻自媒体—数据派,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搜索“数据观”获取更多大数据资讯。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