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中国人工智能应理性自信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百度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战胜了拥有超强记忆力、推理能力的人类选手,跟Master战胜人类棋手后得到的赞叹相比,它收获的主要礼物不是点赞,而是口水。

不能否认,百度公司近年来在商业模式上的争议连累了它。但另一种情绪更值得警惕:不少人毫无根据地认为,中国做不出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只要谷歌的Master出马,就能秒杀小度。

  这般妄自菲薄,完全忽视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也伤害了那些默默付出的从业人员。在此必须郑重声明,中国的 人工智能 真的很强!

早在去年9月,美国《财富》杂志就发表文章,将百度与谷歌、微软、Facebook并列为全球四大AI巨头,介绍了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进展。

比如,在人脸识别技术两个最为权威的国际评测FDDB与LFW中,“小度”背后的百度大脑都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并在LFW中得到99.77%的准确率。此外,百度的语音识别、无人车、百度翻译等技术也相当先进。

在语音识别方面,我国还有另一家世界顶尖企业——科大讯飞。他们的语音识别已经连续11年蝉联全球语音合成大赛的第一名。特别是2016年,在众多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和产业界全部参加的前提下,科大讯飞不仅拿下全球第一,还是全球唯一把英语合成做到了超过普通人说话水平的技术。

科大讯飞的机器翻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他们首次参加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iwslt),即在汉英和英汉两个翻译方向中以显著优势获得第一。而此前的10届比赛,汉翻英都是日本研究机构全球第一,英译汉都是美国机构全球第一。讯飞终结了这一历史,并在2015年、2016年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近年来,面对国家“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讯飞又推出了面向“一带一路”的多语种翻译,可以做到汉语、英语、维语、藏语、日语和韩语等10多个语种的同步翻译。

此外,阿里巴巴、腾讯也有人工智能平台。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首次跟世界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在某些领域甚至处于领先位置。

  同时,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企业发展多年,在国人大数据方面的积累,是海外企业无法比拟的。而 大数据 就是人工智能成长的“粮食”,没有海量数据,再好的算法也无用武之地。

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数据储备上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都已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去年,美国人工智能企业Spare5的CEO在给当选总统特朗普的信中就强调,人工智能是一场竞赛,中国已加入到这场角逐当中,其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商业化产品落地愈发成熟,以此提醒特朗普要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和投入。

看看,部分人还在质疑中国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少干货的时候,世界已经把中国放在了聚光灯下,仔细掂量着这个最具分量的对手。

当然,当前中国的人工智能距离完美还有漫漫长路,在技术突破、政策环境、平台支撑、人才培养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2016年5月,我国出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建设文献、语音、图像、视频、地图等多种类数据的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支撑超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群,建立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具体措施。2016年12月出台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

可以预计,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将是其中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希望国人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多一点理性,多一点自信,多一点支持,让科技更好地服务生活。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中国文化自信理性看待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